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推进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民主进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离不开民主,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民主的制度背景下和社会环境中,才能实现法治的价值目标。从根本上讲,推动政府依法行政的力量源泉在于民主。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不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必须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一方面应当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另一方面应当不断完善乡镇民主治理机制,重点是应当完善乡镇领导人的民主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2.
浅论行政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依法行政不仅要求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而且还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行政监督制度有效地保障依法行政的真正实现。我国行政监督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人民主权思想。它的基本形式也必须服从于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其特点是监督对象的特定性;监督主体的多元性;监督范围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3.
法治政府最核心的界定是政府需要受宪法和法律的限制.没有法律依据,政府活动是非法的,这就是宪政和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必定有三个层次的进步:技术层次、关系层次和制度层次.其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政治挑战、依法行政、资源有限、基础制度的缺失和民情培养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4.
曾学芳 《理论界》2004,(5):87-88
依法行政既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同时也是依法治国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我国依法行政制约因素的深入分析,试图寻找完善我国依法行政路径的对策,即:转变观念是前提,完善立法是基础,规范执法是关键,加强监督是保障。  相似文献   

5.
依法行政是法治原则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领域对公共权力的基本要求,它不仅要求行政行为依法作出,而且要求行政行为依照一定的行政程序作出,同时行政主体要对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为了贯彻、实施依法行政,需要由宪政和法律制度基础予以保障,如权力分立制衡制度、司法审查制度以及行政组织法律制度、行政程序法律制度、行政监督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这些制度促使行政机关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从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宇光 《理论界》2004,(5):85-86
依法行政的基础是有法可依,行政程序法制度的首要问题是将政府行政纳入程序范围中,在形式上保证其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设置行政公诉的价值目标与制度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和利益纠纷呈高发态势,通过厉行法治,保证行政权正确行使,是预防、减少和妥善应对社会风险的良策。由于行政诉讼在制度架构方面的缺陷,其制度功能发挥并不充分。设置行政公诉制度,应当成为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选择。它具有监督和促进依法行政、引导市民社会生成、化解社会矛盾等多方面的价值,也是完善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应有之义。建立行政公诉,应当从理念和制度建构等不同层面予以设计。  相似文献   

8.
中国行政法的创制与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依法治国及依法行政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行政法律制度 ,行政法律制度的构建对国家权力运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围绕中国行政监督法、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的创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79-186
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标志着我国政府法治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作为一项新型的制度建设,有其深刻的法理依据:其合法性在于其将现行有效的单行法律法规所授予的政府权力汇总,为政府依法行政奠定基础;其正当性在于法律正当程序所要求的实现法权的公开化;其目的性在于框定公权力作为的尺度,限制公权力活动的范围。权力清单制度在实现法治价值、制度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及变革传统法文化观念方面彰显出深远的法理意义。目前我国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必须通过摒弃法律工具主义,实现立法上的配套及制定主体的多元化、细化与落实行政责任、疏浚司法救济途径等方面对其进行法治化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边双燕 《河北学刊》2007,27(5):70-72
"责任政府"是指依法行政和依法承担责任的政府。建设"责任政府",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培育政府及其公务员树立"权责统一"的依法行政理念;健全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强化行政监督。在当代中国,建设"责任政府"是建设法治政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县城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市管县”体制已经逐渐出现弊端,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近年来,许多省份掀起“省管县”体制改革的热潮,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虽然“省管县”体制改革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还具备充分的现实条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福建“省管县”体制改革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状况,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杨鲁慧 《齐鲁学刊》2004,3(1):121-1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是按规则运作的经济、是讲信用的经济、是共同富裕的经济。法制是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石,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公平是市场经济的价值基石,这三大基石构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体。法制是外在的约束,信用是内在的自律,公平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三者互促互动,共同推动市场经济健康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荔 《河北学刊》2012,32(1):135-139
"一体"与"多元"是世界法律发展的最终向度,只有通过多元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才能促进全球法律的融合统一与共同发展。而中国如何以主体性的姿态平等参与全球法律的多元对话,进而获得法律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始终是一个历史性难题。在"主体间性"视域下,建立中国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并重建多元、立体和多层次的法律文化结构体系,才能为重塑中国法律发展的主体性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有效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有关史料,对儒家修养理论在中国历史上的双重作用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儒家修养理论对今天中国的“以德治国”思想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对我国政治产生了消极影响。作者进一步论述了我们只有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道德建设,增加法治依赖,变自律为他律,变人治为法治,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民主法制国家。  相似文献   

15.
苗月霞 《河北学刊》2005,25(3):201-206
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在社会资本视域中,村民自治运作绩效和农村社会资本存在着相互的影响。一方面,村民自治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其运作绩效受到不同地区社会资本状况的影响,中国农村现存的传统社会资本对村民自治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进一步规范村民自治的民主运作来消除传统社会资本的消极作用,并通过发展民间组织来培育现代社会资本,由此增强中国农村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彭真同志长期主持和领导我国法制建设,他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特别是总结十年动乱的教训,提出的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及重视普法宣传教育等法治思想,对中国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作为经济伦理的一项基本原则起源于商品交换,随着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完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既必须讲究诚信,又存在着发生不诚信的空间:既有导致不诚信的机制,又存在着促进和维护诚信的机制。为了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高效的运行,必须建立诚信原则的制度基础,形成一个信息充分、法制健全、道德制约有力、政府监管有效的社会诚信体系。随着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会更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美国行政法的演化及其对我国行政法完善之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行政法历经近两百年的发展 ,从最初的传送带模式演变为专家知识模式 ,发展到近代的成本———利益分析 ,尽管每一次模式转变的背景、原理不同 ,但目的都是为行政权的行使寻求合理依据。我国行政法起步晚 ,结构体系、程序运作等诸多方面均存在不完善之处。通过对美国行政法演化过程的介绍分析 ,总结出行政法自身固有的民主、法治、分权、正当程度等一些普遍性准则 ,探讨其对我国行政法在转变传统观念、完善分权结构、加强司法审查和完善行政程序等方面可能提供的裨益  相似文献   

19.
张志军  赵丽华 《阴山学刊》2005,18(2):116-119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作为治国方略已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依法治国的关键则在于行政机关能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作为治国之道,必然要求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因此要着力分析了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研究行政权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论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杨新荣 《云梦学刊》2006,27(6):66-69
鉴于当前乡镇机构膨胀和乡镇财政极度困难的现状,中国应以乡镇财税改革为突破口进行制度创新,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以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为动力,对乡镇机构进行科学的职能定位。从而建立一个高效、廉洁、务实、精干的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