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结构分化的背景下,建立新的社会整合形态是我国现阶段体制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统一战线求同存异的工作原则与相互依赖的整合方式内在精神是一致的。因此,转型期的统一战线是党和国家整合经济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整合政治资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整合多元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2.
刘华安 《天府新论》2004,3(2):21-22
政治文明中的价值维度是支撑制度文明和机构运行的深层次要素 ,制度创新首先应从价值理念的创新开始。不同文明之间价值资源的共享与相互借鉴 ,已成为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以人本理念为核心价值 ,吸收借鉴人类一切政治文明成果 ,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它在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在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创立社会主义新的实现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更加走向时代等方面,发挥着多层面的杠杆作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生产资料与劳动人民的真正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着全方位的动力作用。在跨世纪伟大征途上,要切实发挥改革的历史作用,必须坚持改革的全面性原则,坚持以经济市场化为方向的经济改革与以政治民主化为方向的政治改革相互协调,整体推进。这是走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改革所深蕴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4.
政治制度建设是人类社会生活在政治领域之中以创设制度性成果、发展制度性规范、更新制度性功能为主要目标和形式的实践性活动。在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层面以及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层面,政治制度建设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正确对待并处理政治制度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政治系统在现实政治发展和制度创新过程中发挥理顺关系、协调利益、规范行为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社会整合也被称为社会一体化,它既体现各种社会因素相互统一和相互协调的过程,同时也表明这种统一和协调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视野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的整合能力已经成为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路径选择。构建党的社会整合机制,对于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泾 《天府新论》2010,(5):113-117
公民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的现代文化,它标志着人由自在自发的自然状态走向自由自觉的主体存在状态。公民文化具有以下特征:公民文化宣扬人格独立的民本思想,崇高多样性、宽容性的时代精神,强调平等的政治参与。公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公民文化的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导向和理论基础,公民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核心价值体系达成共识的文化基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文化发展的方向,不断提升公民文化的人文精神,并通过发展公民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整合力、凝聚力。只有二者相互融合互动,整合协调,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从而形成各阶层和各利益群体的广泛认同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动能,是从政治维度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动能体系的学理性概括.其生成基于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之新变化,涵括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动能、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力的动能、滋养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动能、世界治理供给中国智慧的动能等四重样态.其运行过程也是整合内部各个要素的过程,蕴含内生式政治动能与外生式政治动能相互依赖机制、主体式政治动能与规律式政治动能相互协调机制、制度式政治动能与体验式政治动能交互适应机制、阶段式政治动能与过程式政治动能相互配合机制等四重机制.而其运行释放出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制度规范力、话语凝聚力构成了促进当代中国发展的政治合力并转化为国家治理的能力,极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优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国际性话语权的综合提升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就要实现社会结构诸要素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具体地说,就是人、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定的新的发展观。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中,经济建设无疑是中心,这已成为全党的共识。但如果仅仅是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而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太差,社会风气、道德风尚都不好,那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经济建设的中心也将受到损害。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反复告诫我们的,不加强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9.
一、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主义制度并不神秘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有其历史必然性。从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看,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治和经济的一体化,国家政治对社会一切领域无孔不入地渗透阻碍了社会正常的发育过程,这不仅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政治的发展,社会因此陷于长期的停滞状态中;资本主义实现了政治和经济的二元化过程,因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超经济强制为自由竞争所取代,自然经济让位于商品经济,人们…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社会功能的角度考察,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由核心价值观统领的社会理想和价值目标、民族精神风尚和行为规范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的价值观念系统,是体现理论观念和实践观念相统一的价值体系;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着主导、整合、包容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需要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也需要协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形成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将加快中国民主化进程。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高度契合,而且相互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也是公民民主政治素质提高的过程和社会利益集团的重新整合过程。由于政治文化价值真空的存在、社会组织不成熟、政府制度供给能力相对较低等制约因素,和谐社会民主化进程任重道远。必须构建新型政治文化,培育市民社会,完善制度创新,发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民主监督职能,扩大基层民主,使和谐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获得强有力的合法性依托,形成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最佳张力,以确保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创造性的衔接。  相似文献   

12.
社会平等处于经济平等和政治平等之间,是人们在争取、获得和享用地位、身份、机会和运气的过程中形成的算数比例关系和几何比例关系;经济平等虽然是平等的末端形式,但它可以上溯到社会平等之中,经济地位的差异、占有社会财富的多少都会回游到社会中来;政治地位、政治权利的分配也会下移到社会平等中,甚至可以说,社会平等中的很多形式就是政治平等的社会形态。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平等,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终极价值目标之一,然而在社会转型中,社会平等却充满着矛盾、冲突与张力,可谓问题多多,困难重重。其根源一部分在于传统文化中的劣根性要素,一部分在于新型的活动结构、关系结构和利益结构。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平等,取决于两个关键要素,即人的要素,只有成为公正的旁观者、正确的思考者和正当的行动者,才会具备实现社会平等的主体性资源;制度的要素,只有建构并践行进取性与协调性、激励性与约束性的政策、制度、体制,才会具备实现社会平等的客体性条件。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寻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的发展。在储方面的发展中,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因此,强调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强调人的发展。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社会观,才能指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进喜 《东南学术》2011,(1):186-199
适用除外作为反垄断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受社会经济结构、产业政策、世界经济发展以及价值追求等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这一制度的设置有其法理基础。作为平衡和协调一个国家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产物,适用除外制度承载着对反垄断法多元价值目标的统摄与整合,其所秉持的有效竞争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目标是对多元价值目标统合的结果。在价值目标确定之后,应当以此为指引,检视和完善适用除外制度的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一起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演进过程。五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不可分割又各有自己的特定领域和特殊规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建设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施与实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实践来源,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结果揭示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施要素建设,处理好制度体系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联系基本关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施的优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新一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施与建设的实践要求,决定并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五位一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统一,表现为物质文明的进步;与政治建设相互包容,表现为政治文明的进步;与文化建设相互融合,表现为精神文明的进步;与社会建设相互支撑,表现为社会管理的进步。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晰前行的路径,坚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一、一个必然的文化现象——文化的层次性 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要建立这样的文化体制,首先必须对由众多部分或要素组成的作为整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层次,结构和相互联系作认真的探析。 文化层次性的含义 文化的层次性指文化大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和要素,由在特定社会中占主体的参照公众的广义价值判断所规定而凝聚的精神文化的比重深浅与高低的阶梯性现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政治与经济的系统整合郭定平政治与经济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呈现出系统整合的特征。中国政治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政治化就是中国政治与经济系统整合的具体表现并成为当前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本文旨在从重新认识政治与...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的性质及其历史使命决定了在任何条件下争取、维护和发展人民民主都是其首要的、根本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以民主推动民主的发展是基本的路径选择,它虽然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却未达到其与社会主义要求相适应的程度;构建“大共和”即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统一战线组织、执政党与参政党、国家机关与社会各界之间在管理国家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事务基础上分工合作,相互协商的新型共和制,是弥补民主推动民主路径不足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