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农地适度非农化:寻求合理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引起大量农地向非农部门转移。简单地对比农地非农化的数量与城镇化速度给人的印象是,似乎两者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一切非农化的农地都是推进城镇化的必要成本。然而,土地城市化的质量说明,中国的农地非农化绝不仅仅是土地数量在两个部门之间此消彼长的问题。农村大量耕地被破坏,城市大量建设用地却也闲置,一面是破坏的累积,一面是闲置的累积,这其中存在着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因此,实现农地适度非农化需要制度创新。创新要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上有所突破。在土地指标平均分配的基础上,政府应允许指标有偿调剂、基本农田易地代保、耕地易地补充,以产权补偿取代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2.
我国耕地保护的效果与其提升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提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等重要耕地保护政策,对遏制耕地锐减态势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耕地质量也出现了总体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真正的耕地保护执行主体,二是耕地保护的外部性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为此,要从营造全社会参与耕地保护氛围、充分调动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强化耕地保护社会化扶持力度、正确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关系四方面强化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3.
农地产权制度是影响农村耕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阶段的农地流转制度作为农地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通过影响农户行为最终对耕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从理论上阐述中国农地流转制度变迁对耕地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机理,并选取相关指标利用1978-2013年全国数据建立模型对其进行了检验,结论证实两点:一与农地流转禁止阶段相比,被允许进行土地流转的阶段对耕地生态环境有显著的负面效应;二农地流转制度越完善,流转方式越规范,流转市场越成熟对耕地生态环境保护越有利。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处理好城市化进程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关系到城市化目标能否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山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主要是耕地减少,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以及城市生态质量不高。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合理规划区域布局,提高城市规模效益;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发挥土地最大效益;充分认识并利用生态土地,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新疆耕地实现易地占补平衡的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易地开发耕地,占用耕地指标置换,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属于土地管理实践中的新生事物。文章探讨了跨省(区)、直辖市以及同区不同地方易地开发耕地占补平衡的程序步骤及相应管理职责范围,为政府提供了建议,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新疆为研究区域,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选取代表性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效益作了评价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生长在呼和浩特地区的紫丁香、榆叶梅、珍珠梅为材料,用Hammel逐渐升压法测定植物叶水势绘制Pv曲线并计算各种水分参数.通过对各项抗旱性生理指标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里,抗旱能力排序为:紫丁香>榆叶梅>珍珠梅.  相似文献   

8.
“中四角”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对于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振兴中部地区经济、提升群内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四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竞争力、社会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和辐射竞争力五个评价指标构建新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熵权 TOPSIS 法对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实证评价,给出了各城市的单项和综合竞争力排序及其时间演化分析。结果表明,武汉、长沙、合肥和南昌城市竞争力强,孝感、益阳、抚州、安庆等10个城市竞争力弱。最后,针对“中四角”城市竞争力提升策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以县为单位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途径存在"占优补劣"、过分依赖土地开发、补充耕地后期管护缺失、违背自然规律的过度开发、"易地占补"难以监管等诸多现实困境,应围绕回归建设用地单位的耕地占补平衡责任主体和国土部门行使耕地保护监管本位职能这一核心,以所占耕地产能为依据,按照阶梯费率形成的耕地复垦费来倒逼用地单位加强耕地保护,同时,把土地整治作为耕地补充的实施平台,通过加强对土地整治效果的监督、确保耕地产能的占补平衡来体现国土部门对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落实的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10.
对学术规范、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了现有的四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提出完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学术规范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想:以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和基金论文比这4个指标界定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然后采用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对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性进行评价:对某一类别的学术期刊可以经归一化处理后通过指标赋权的方法进行排序,也可以采用非权重排序方法。对编辑出版学期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17种期刊中仅有4种期刊可以界定为学术期刊,并与现有期刊评价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人类发展指数,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两大维度同等重要的基础上,构建的"人类绿色发展指数",以12个元素指标为计算基础,测算了123个国家绿色发展指数值及其排序。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理念与测算方法,可能为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时间的角度探讨自然资本中的耕地资源利用问题,基于一个新概念即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以逻辑斯谛的种群增长模型(Logistic model)为基础,结合最低粮食安全保障的经济指标,建立以保障人类粮食安全为目标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的基本模型和动态模型.拟以模型帮助政府减少在耕地资源利用和人口管理过程中的"黑箱操作"行为,为政府的耕地资源管理与人口管理决策提供模型依据,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落实耕地占补产能平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实耕地占补产能平衡是新时期贯彻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的内在需求。然而,实现产能平衡却面临着耕地产能核算标准和方法缺乏、现行建设用地供地机制不利于减少对耕地产能的占用、对产能平衡的监管困难、地方政府提升耕地产能的积极性不足、农民建房补充耕地责任主体无落实等诸多现实困境。落实耕地占补产能平衡亟须构建科学的产能核算标准与方法,强化规划编制中建设占用耕地的产能核算,严控建设对耕地的占用,把耕地产能占用计入建设成本,尽快制定异地补充耕地指标调剂收益计算办法,完善耕地占补产能平衡的"补、备、核、用、考"全程监管体系,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提升耕地产能的主体作用,谨慎吸纳社会资本参与耕地补充,推行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并回归耕地占用的农户补充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14.
正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近日正式发布2014-2015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东岳论丛》再次人选,并在综合类人文社科50家入选期刊(不包括大学学报)中名列第22位,比2012-2013来源期刊的排序提升三个位次,《东岳论丛》再次全部入选国内三大社科期刊评价体系。这一成绩是《东岳论丛》由双月刊改为月刊之后,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取得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福建各城市金融竞争力指数,进而采用威尔逊模型和断裂点理论分析中心城市金融辐射的有效半径。研究结果表明,厦门的综合金融竞争力高于福州,两地在分项指标上则各有所长;厦门在对漳州和泉州的辐射影响力占据优势,福州在对莆田和宁德的辐射影响力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基于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本质要求,应逐步构建以厦门、福州为主体,泉州为延伸,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海西区域金融一体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赵会忠 《兰州学刊》2008,(12):72-73
公路交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制约和促进作用。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度评价的研究方法,以1995年到2007年13年的国家宏观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能够反映公路交通发展状况的7个主要指标,研究它们与国民经济的关联度大小,根据所得结论进行关联度排序并对研究结论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风险厌恶的视角,剖析了农户弃耕撂荒的决策行为,并以福建省八个设区市21个行政村365位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技能状态、从事非农职业意愿、家庭非农劳动人口比例、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所拥有耕地的质量系数、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农地流转情况对农户耕地撂荒决策具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治理耕地撂荒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耕地数量的变化关系着粮食安全自给问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收集安徽省2000-2014年的耕地数量及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主要影响因子,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定量估计。安徽省GDP每增加一亿元将导致耕地数量减少0.775公顷,农村人口每增加一万人,耕地数量平均增加12.847公顷,农村机械总动力每增加一万千瓦,将使耕地数量平均增加8.976公顷。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耕地数量有抑制作用;农村人口的增加会增加耕地数量;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会极大的促进耕地资源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园区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现代农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及其权重集的基础上 ,对广西 4个农业示范园进行模糊综合评判与排序。  相似文献   

20.
韩娟  薛剑 《兰州学刊》2011,(2):86-89
研究目的:分析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问题,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通过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特点及其与耕地保护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出影响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主要原因为:客观方面自然资源限制、管理方面利益协调和激励机制滞后等;针对影响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因素,重点从建设资源集约利用机制角度缓解资源限制,从构建参与主体利益协调和激励机制角度完善占补平衡工作秩序。研究结论:新机制的建立对于加强国家重点项目耕地占补平衡的约束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