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一王夫之把他的一多“调合”“二重化”的方法论运用于其哲学体系的所有领域,而以人性论体现得最为鲜明。王夫之认为,人之生化,是“气以成形”(《尚书引义》卷三),“天之神笃于生而为性。”(《张子正蒙注》)卷二)人作为自然界的生命体与作为社会性的性命,有同有异,同异相即不离,王夫之说:“夫在天则同,而在命则异,故曰‘理一分殊’。……其同者,知觉运动之生,而异以性;其同者,细缊化醇之气,而异以理。乃生成性,而性亦主生,则性不同而生亦异;理别气,而气必有理,则理既殊而气亦不同。”(《读四书大全说》卷十) 王夫之以为,人有先验(“继善”)之性,亦有后天“日新”(“成性”)之性,它们共存于一体之内。他说:“初生之顷,非无所命也。何以知其有所命?无所命,则仁义礼智无其根也。少而壮,壮而老,亦非无所命也。何以知其有所命?不更有所命,则年逝而性亦  相似文献   

2.
管子非一时之书亦不出于一人之手太史公云予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曰详哉其言之也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是汉初已家有其书太史公所读牧民山高等篇必管子之本书也刘向叙录云九府书民间无有山高亦名形势凡管子书务富国安民道约言要可以晓合经义据此则汉初世多有之之管子至西汉末已多散失刘向称其道约言要可以晓合经义则向所校录者必皆纯正无疵可  相似文献   

3.
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一部很有影响的文字学巨著,问世之后,研究它的书文亦多亦夥,林立莘莘,其中不乏精彩之篇。笔者近读马景仑先生所著《段注训诂研究》,深感这是一部好书,是一部对段注进行集大成式归纳的杰作,书中精到之论迭出,读之令人不忍释卷。归纳起来,该书有三个方面值得揭示、阐明给读者。一、通俗而又全面系统地给《说文解字》一书作了“凡例”其通俗性对初涉《说文》门径者有很大帮助;其全面、系统性对《说文》研究者大有裨益。当今的书,大都有“凡例”在前,汉代的《说文》没有“凡例”。一本没有“凡例”的工…  相似文献   

4.
关于李白的出生与籍贯,明季大学问家李卓吾尝有一段颇具波俏的奇文: 蜀人以白为蜀产,陇西人则以白为陇西产,山东人又借此以为山东产而修入《一统志》:盖自唐至今然矣。……呜呼!一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死而千百余年,慕而争者无时而已!余谓李白无时不是其生之时,无地不是其生之地。亦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西人,亦是陇西人,亦是山东人,亦是会稽人,亦是浔阳人,亦是夜郎人。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莫争莫争!(《焚书》卷五《李白诗题词》)作者未必料到,在他身后三四百年,这桩公  相似文献   

5.
一、蔡元培生平教育业绩述略蔡元培(1868-1940)先生,浙江绍兴人。小名阿培,入塾发蒙后取名元培,原字鹤卿,后改字仲申,别号鹤;尝用“民友”为名,后改号子民;以元培、子民之名号用至病逝,但以“蔡先生”之名行于世。“蔡先生只有一个!”北京大学人这么说,全国仕人、民众也这么称。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蔡先生”的确只有一个!纵览蔡元培一生,看其主要活动行止,则主要致力于文化教育科研事业,为中国的文化教育科研从近代走向现代,力排众议,精心率画,勤勤恳恳,乐此不疲;真可谓是规范中国教育走向而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6.
廖燕生于清顺治元年(1644),卒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本名燕生,广东曲江人.十九岁为诸生,旋弃诸生籍,改字梦醒,后字人也,号柴舟.廖氏厌恶科举,不事干渴,但抱负宏远,绝非甘于隐遁遗世者.他善读"无字书".即使读"有字书",亦当读其无字处,读其经世济民者.他尊孔子为" 千古大圣人",于孟子有微辞,程朱更非所喜,而受王守仁"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主义学说影响甚深.他追求个性解放,社会批判亦激切震荡,议论多发前人所未发,就明末李贽往往亦未能到.然平心而论,偏激则有之, 狂诞则未也.  相似文献   

7.
学者读古人之书必须融会贯通而後能得圣贤至善之道夫圣贤立言常有时地不同及所与言之人不同故言忠言孝言仁言义往往有一言两歧此不独论语之间答有然即礼经所载亦有前后未能划一者如曲礼言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檀弓则曰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言事亲则与曲礼同言事君则与曲礼异学者其将主曲礼之无显谏乎其将主檀弓之有犯而无隐乎即证之於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评宋江,不能说全部是斥责,其中亦不乏赞叹喜爱之辞。总的说来,金氏评宋江,集中于银钱、权诈与忠义等问题。金对宋的态度,随着情节的展开有明显的变化。三十五回以前对宋江有不少赞叹之语。此回总评提出:“一部书中,写一百七人最易,写宋江最难,故读此一部书者,亦读一百七人传最易,读宋江传最难也。盖此书写一百七人处,皆直笔也,好即真好,劣即真劣。  相似文献   

9.
尹子既博通造化之源。而尤察于地理。知天地之所以流行。而病世之泥于迹。思古圣之经。粲而彰者。人既昩之。隐而显者。人又怪之。故不著囊之书而传阴符之篇。言阴之符于阳。即苏秦言天下地形而曰得阴符者也。是篇虽传自唐时。要有粲有隐。其后以人我对言发明本旨。文似老子。而尤简要。引孔证之。至平易矣其注文亦无枝言。但明大意。视之若随文解义。而包举万端用功数十年。吾虽读之不惮其难。  相似文献   

10.
仙妓合流的文化意蕴——唐代爱情传奇片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仙妓合流,是唐代诗文中新出现的文学现象,对此现象,学术界迄今未予足够的重视,仅陈寅恪先生《读莺莺传》一文中偶有论及,他在阐述《莺莺传》的别名“会真记”之含义时,指出: 其实“会真”一名词,亦当时习用之语。……庄子称关尹老聃为博大真人,后来因有真诰真经诸名。故真字即与仙字同义,而“会真”即遇仙或游仙之谓  相似文献   

11.
<正> 晋室南迁后,立志收复中原者,祖逖、刘琨而外,桓温一人而已。桓温几次北伐,功业亦著,人讥其有不臣之心,王夫之《读通鉴论》虽多有平反,然大纯而小疵,亦未足以尽桓温者,今放申论之。一、桓温满腔忠义,志在恢复中原桓温,谯国龙亢人,世族。祖颢有人伦识鉴,时人方之许邵。父彝官至宣城内史,苏峻之乱,尽忠晋窒,至死不逾。兄弟五人,均有忠义之行。桓温生此忠义之家,耳濡目染,无非忠义之薰陶。闻父为峻党韩晃,江播所害,枕戈泣血,志在复仇,会播已  相似文献   

12.
回文诗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它以一定的规则排列,使诗句既可以顺读,又可以倒读,有的甚至可以反复回环读之,得诗多首。这是一种以追求技巧为工的诗歌形式,往往会影响思想内容的表达,但不可否认,在回文涛中亦有不少声情并茂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3.
船山认为,历史的意义在于"垂于来今以作则者也"(<读通鉴论>卷二十),因而研究历史的目的就应当是"述往以为来者师也"(<读通鉴论>卷六),把历史作为镜子,"以为力行求治之资"(<读通鉴论>卷未).如他曾说过:"读史者鉴之,可以知冶,可以治德,可以知学矣."(<读通鉴论>卷二十)因而,研究历史的态度应当十分严肃,"求安于心,起顺于理,求适于用"(<读通鉴论>卷末);而研究历史的方法,也必须实事求是,力戒虚夸,对历史人物的功罪是非的评断,不能仅着眼于"一时之利害",而应当"通古今而计之",(<读通鉴论>卷三)力求写出"天下之公史"(<春秋家说>卷三).因此,船山秉持"推其所以然之由,辩其不尽然之实","因时度势察心穷效","宁为无定之言,不敢执一以贼道"等鉴史的方法,对历史"引而伸之"、"浚而求之"、"博而证之"、"协而一之",从而"心得而可以资人之通,是以有论"(<读通鉴论>卷末).  相似文献   

14.
经义一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义二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说治事一问中国田制国有民有之沿革及其利弊若何计口授田之制果能复行否二保甲之制与地方自治制异同若何试析言其利弊词章一读船山先生俟解书后二拟重修岳麓禹碑亭记湖南船山学社民国二十三年三月至五月新入社员一览表姓名别号年龄籍贯  相似文献   

15.
读了孙建军同志“须”与笔者商榷的《“茹毛饮血”再辨》一文,颇受教益。然而同时亦有不尽同意之处,如对“其”的解释便是。特此提出以代答卷,并就正于方家。孙文一方面认为,“茹毛饮血”应理解为“生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池沼之水、鸟兽之血”,强调指出“血”是泛指血和水,“毛”是通称草和毛;另一  相似文献   

16.
<正> 顷读翁方纲《金石录》本,其跋语有三,兹录后:“辛卯春,就刻本影抄此本,癸已夏借汪氏裘杼楼所藏旧抄本,是朱竹垞先生手校者,悉用墨笔过录于此本。庚申是先生入翰林之明年,中有一处疑非先生手笔:辄记其旁云:此条疑是另一人之笔。然通前后观之,始知是先生数次所校,则亦先生手笔矣。盖彼时犹未有刻本,故其珍重如此。”“七月一日又以  相似文献   

17.
钱南扬先生校注《琵琶记》(一九六○年中华书局初版,一九六二年五月上海第三次印刷),义阐故新,功兼精博,信读曲之良助。一九六四年春,以教学所需,乃通读一过。偶有所见,辄笔诸书眉;亦聊备遗忘而已,非必为注本订讹补阙而作也。今?录其涉及句读训诂、版本校勘与曲文出典者得十九条,或于读其书者不无小补,亦云幸矣。一九六五年国庆节录讫题记。  相似文献   

18.
蔑儿乞破灭之年次,中、囘纪述,皆有乖忤。伯希和君在一九二○年刊行亚州报上之「库蛮」一文中,略加申述,然亦、悬而不断。一九三○年刊行通报上之「蒙古侵略时代之土耳其斯坦评注」一文中亦曾提及,云当为专文攷之,而迄今似尚守缄默。伯希和君一代通人,蒙古史宝之攷证可称绝学,尚不敢辄下断语,长孺何敢妄有论列,惟迩读新征录,略有所见,辄杼一得,就正当世,自知(?)陋,有待覆瓿而已。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在一九○○年前後就指出:不能把小说的典型人物用考证眼光来对待,他说:“自我朝考证之学盛行,而读小说者,亦以考证之眼读之。於是评红楼梦者,纷然索此书之主人公之为谁。此又甚不可解者也。”并且以为只有“作者之姓名,与其著书之年月,固当为唯一考证之题目。”王国维虽然是唯心论的文学批评家。但是关於这个问题的论点是正确的。可是胡适俞平伯之流却在十年以後,还来考证贾宝玉就是曹雪芹。而且胡适和能平伯除了琐碎的考据之外,还有一种最有毒的考据,那就是宣传色情的考证。譬如说,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里有“论秦可卿之死”,胡适在他的文存里也有一篇“秦可卿之死”,他们都不是想以这段材料来认识曹雪芹对封建地主家  相似文献   

20.
启功 《学术界》2002,(2):175-176
启功周岁丧父 ,先母抚育 ,备历辛苦。稍长受业于吴县戴绥之先生 (姜福 ) ,获闻江都汪容甫先生 (中 )平生学行。新春在厂甸书摊上得《述学》二册 ,归来披读 ,其中有关经、子之作 ,尚不能句逗 ,而略堪口诵韵文。及读至《与剑潭书》 ,不觉泪涔涔滴纸上 ,盖汪先生亦早年丧父 ,汪母抚育子女 ,其艰苦殆有百倍于吾母者。此后不仅反复诵读先生遗文 ,又从影印《兰亭》帖中得见先生书迹 ,更于日本平凡社版之《书道全集》见册页一开 ,皆录自作短文 ,知先生并不多录习见前贤名句也。约三十年前 ,在展览会中见天津周叔世丈所藏汪先生手书一幅论冠子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