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欠发达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精神脱贫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贫困是指因种种发展障碍和制约因素造成的 ,某一社会群体或个人在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知识水平及能力 ,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风俗习惯 ,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落后于社会主要物质生产方式以至影响物质生活资料的获取和精神生活需求满足的生存状态 ,是一个意旨人的追求、信念的价值理性范畴。精神贫困现象普遍存在于广大欠发达地区的人群中 ,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 :文化教育的贫困和发展能力的缺乏 ,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观念的陈旧落后导致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传统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影响贫困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程。因此 ,通过文化建设 ,消除精神贫困 ,是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首先给予重视和解决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精神贫困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贫困是相对于物质贫困而言的一个概念,它反映了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落后状态。精神贫困构成了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必须深入开展反精神贫困运动,促进人的解放和“两个文明”的全面协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程玲 《江汉论坛》2012,(6):140-144
艾滋病人群的贫困是艾滋病人群各类脆弱性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它基于艾滋病人群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由艾滋病人群的认知和行为所诱导,为艾滋病人群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和社会权利所加剧。贫困具有传递的性质,艾滋病人群贫困的传递包括贫困范围不断扩展的横向传递和贫困在代际之间延续的纵向传递。要遏制艾滋病人群贫困的生产和传递,必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唤醒艾滋病人群的自我发展意识,降低艾滋病人群的脆弱性是针对艾滋病人群的反贫困工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论对我国城市贫困群体成因及社会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总的来看,体制性矛盾是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主要的历史性原因:体制性与结构性矛盾是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的现实主要原因;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是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内发型发展倡导在地贫困人群在发展中的主体性,以及基于传统资源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双重脆弱的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在开发扶贫中的主体性被忽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被“去能”,贫困人群对资本的依附关系进一步形成。从内发型发展的视角看,开发扶贫需要重塑贫困人群的主体性,谨慎选择外部资源输入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路径,将贫困人群的再组织化视为政府在扶贫工作中首要的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反精神贫困探析——以社会工作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生活空间实现了转移,但思想观念、角色意识、社会权利、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却无实质性的改变。精神贫困是农民工的另一类生存状态,反精神贫困是农民工走出困境,成为新社会阶层不可或缺的行动。社会工作必须积极介入,服务于农民工与城市间的互动,建设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周蓓 《兰州学刊》2011,(1):135-139
清代因经济纠纷引起的自杀时有发生,纠纷主要集中在债务和土地方面。胥役索诈导致的自杀大大不同于普通民众因经济矛盾引发的自杀,它牵涉的是胥役管理。平民生活的贫困、家庭关系的经济利益化、官民关系的紧张状态等是清代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但国家试图构建理想社会的努力与实践是客观存在的,官方从教化、行政和法律的角度采取策略防范和干预自杀,对缓解社会矛盾、缓冲社会紧张关系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他们与非贫困生相比有显著差异;在贫困生中,男女性别相比也有差异,而年级相比则没有明显差异。对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和精神帮助。  相似文献   

9.
张当 《学术研究》2022,(4):9-13
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现代社会产生了贫富矛盾、劳资矛盾以及价值颠倒等问题,对此,恩格斯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论析。在工厂调查的过程中,恩格斯观察并记录了劳工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状况,认识到资本制造现代贫困的逻辑;在社会现实层面,恩格斯科学地分析了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社会贫困化趋势及其灭亡的必然性;在历史发展层面,恩格斯指出了化解资本逻辑与社会贫困化的科学社会主义方案。在对资本逻辑的分析中,恩格斯不仅对现实的社会矛盾有着敏锐的洞察,而且以唯物史观的哲学视角深入问题的本质,进而建构起人的全面发展逻辑的科学方案,这使得恩格斯的思想与方法在当代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城市贫困与反贫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突出问题,也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城市都普遍存在贫困问题。在城市贫困与反贫困的过程中,福利制度是各国治理贫困问题的普遍手段,不过,各国在反贫困问题上又都有自己发展的道路和特色。美国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是比较成功的,它有效地避免了欧洲的“福利病”,又在保证经济运行效率前提下,较好的解决了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美国如何解决城市贫困,具体探讨调控机制在预防和缓解贫困问题及相关社会矛盾的多种方式和方法,对我国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提高贫困大学生健康状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方面,是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重要内容。文中提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健康素质,一是应当以人为本,注重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二是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物质资助方式的创新和可操作性研究;三是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实施精神救助;四是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五是采取措施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陈启文 《云梦学刊》2007,28(4):123-125
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主要有自我封闭、焦虑忧郁、忌妒心理、自暴自弃等几种表现。高校可通过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贫困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服务,积极寻求社会对贫困生的支持和帮助等“爱心措施”激励贫困大学生“精神脱贫”。  相似文献   

13.
贫困:对人权的侵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无法界定贫困,尽管我们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是笼统地解决贫困问题,还是只顾极端贫困,在这两种意见的矛盾中有某种含糊,由于这种含糊,民主国家无视贫困这种不平等的经济和社会动因。结果,对极端贫困的反应,特别是当它们成为公开的目标或重点时,恰恰侵犯了它们在形式上应该表达的基本平等权利和尊严。于是,扶危救困的措施不仅没有提供摆脱危困的出路,反而使危困人群安于穷苦,在受人恩惠时庆幸自己不致有极端贫困之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人靠施舍的最低福利而生活,他们没有“权利”。在一个宣扬没有工作就没有人权,没有公民权和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世界里,我们是否应该学会将贫困视为一种不可避免、不可回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提高贫困大学生健康状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方面,是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重要内容.文中提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健康素质,一是应当以人为本,注重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二是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物质资助方式的创新和可操作性研究;三是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实施精神救助;四是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五是采取措施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现行制度社会救助处于构建和完善过程之中,存在理念比较落后、目标层次偏低、工作方法单调、工作机制协调性较差等问题,并因此影响到社会救助的总体效果。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型与发展,就是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救助理念,整合社会救助的内容和机制,转变社会救助中的社会工作方法,把贫困人群的利益和多方面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贫困人群的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敏 《兰州学刊》2010,(7):106-108,113
论述香港贫困问题中关于贫困标准、贫困状况与贫困原因等几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如下观点:香港可设立基本与非基本两个贫困线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救助方式,从而在保障底线公平的基础上进行柔性调节;应当把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别反映香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不同状况;导致香港贫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结构性的,香港的贫困问题属于丰裕社会中的结构性贫困,与落后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性贫困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7.
内战结束后,为应对工业化城市中出现的大规模贫困和社会失序现象,美国的慈善改革者纷纷组建起慈善组织会社。基于对贫困本质及其原因的特殊认识,他们开始重新定义“贫困”并构造“新式慈善”:一方面强调用科学化、系统化和组织化的方法处理旧式慈善在物质救济管理层面存在的低效、浪费和腐败等问题,另一方面强调从个体人格成长的角度帮助穷人提升道德素质和精神水平。这些举措意在通过与其他慈善机构的联合以及对穷人的教育,防止那些蓄意依赖慈善度日的群体继续做社会的寄生虫。改革者用新式慈善消灭城市贫困的举措在整体上被认为是充满矛盾甚至是失败的,但其给后世留下的混合遗产,在客观上成为20世纪美国现代科学公益的先声。  相似文献   

18.
教育贫困与反教育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利华 《学术研究》2006,(5):121-124
教育贫困是指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观念等的限制,适龄儿童无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现象。教育贫困现象的存在已经成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它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相背离,妨碍了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社会发展宗旨的实现。教育贫困的消除仰赖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了有效地消除教育贫困,我们应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有差别的免费制度;建立完善的教育救助制度;建立教育贫困人群的凭证制度;规范教育收费;加强农村教育,关注农村受教育人群的发展境遇;确立重心下移的教育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19.
试论编辑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姚江汉编辑是社会精神生产的关键环节,它处于精神生产过程的中介地位,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作品进入社会的通道。一、社会精神生产的矛盾与编辑的作用社会精神生产存在着三个矛盾,这三个矛盾都需要由编辑加以调节:一是创作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初心和重要使命,坚持带领人民群众同贫困作斗争,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带领全体人民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坚持带领全体人民摆脱贫困,并最终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从任务主线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解决贫困问题作为重要工作;从反贫困内容看,始终重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从反贫困领域看,始终将农村作为贫困治理的重点;从反贫困方法看,始终注重用发展的办法反贫困;从反贫困主体看,始终坚持构建大扶贫格局。但消灭绝对贫困不是反贫困事业的终点,中国共产党将继续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和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开启反贫困事业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