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楚武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10年),楚国始见载于《左传》,至楚文王十四年(公元前675年),计三十五年,时当春秋初期。其时,楚人刚刚步入阶级社会,一切政治制度尚不完备,政治理论亦不甚成熟。茲就管见,将其时楚人的政治思想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墨翟 (约公元前 468—前 3 76年 ) ,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主张“兼爱”、“非攻”。他所开创的墨家学派与儒家学说在当时被称为“显学”,其思想体系包括政治、社会、哲学和逻辑命题等各个方面。本文所说的墨子思想指墨家学派的学术思想。德谟克利特 (约公元前 460—前 3 70年 ) ,是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者的杰出代表。他的著作极为广泛 ,不仅涉及哲学、逻辑学、宇宙学、物理学、生物学 ,还涉及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位同期的东西方哲人的科学思想的比较 ,并从这一角度出发 ,挖掘东西方文化的初期…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公元前198年~公元前106年)①,广川(今属河北省景县)人②。西汉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政治哲学家。司马迁认为从高租到汉武帝五世,最精通《春秋》的是董仲舒。班固《汉书》称董仲舒“为儒者宗”(《五行态》),“为群儒首”(《董仲舒传》),是汉代最著名的经学大师。董仲舒思想对后代影响也很大,南宋理学大师朱幕称他为“醇儒”.并将他的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写入《白鹿洞书院学规》,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直至清末,康有为著《春秋董氏学》,认为董仲舒思想“轶荀超孟”,超过孟子和荀子。历代思想家对董…  相似文献   

4.
子产,又称公孙侨(公元前?——前522年),出身贵族,是郑成公少子,春秋中叶,郑国内部发生变乱,国势中衰。加之郑国地处晋楚等大国之间,“国小而偪”,处境非常困难。公元前543年,子产出任郑国相位,执掌国政。他深知“国小而偪,族大宠多的”艰难国情,为了保障国家的生存,巩固政权,他顺应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在当权的二十余年里提出了许多改革的思想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改革实践,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本文拟就子产改革的思想和实践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以求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逻辑思想发轫于何时?目前在中国的逻辑史学界的意见是不一致的,我认为中国的逻辑思想开创于邓析一派的辩者。公元前六世纪的律师邓析那种“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的作法,实际上成为中国逻辑思想产生的萌芽。 邓析是春秋末年郑国人,卒于纪元前501年,与子产、老子、孔子同时,早于墨子数十  相似文献   

6.
惠施(约生于公元前三七○年,卒于公元前三一八年)是战国时期的宋人,曾做过魏相。从现有的史料记载来看,惠施不仅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政治家,而且又是一个博学的哲学家。惠施的政治活动时间,正是奴隶制度基本灭亡,封建制度正在确立的时期。在这个历史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里,各个阶级的思想家都在为自己阶级的生存与发展寻求理论根据。因此,在研究惠施哲学的思想时,明确惠施哲学的阶级属性,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关于惠施哲学的阶级属性问题,现在看来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结论。任继愈同志在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中说:“惠施的‘合同异’的理论,应用到社会政治方面,就会导出以下的结论:既然事物的性质不是不可改变的,那么社会制度也不是不可改变的。这在客观上有打击把旧制度神圣化和绝对化的作用。”(《中国哲学史》第一册,第一七四页)这就是说,在任继愈同志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书中,是肯定了惠施的“合同异”说在理论上是论证了事物的性质是可以改变的,因而在政治上的作用就是社会制度也是可以改变的。所以,结论就是起到了“打击把旧制度神圣化和绝对化的作用。”这就把惠施的哲学看成是代  相似文献   

7.
柳下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奴隶起义领袖。他所领导的起义武装“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反动統治。柳下跖又极度蔑視反动阶级的“圣人”孔老二,曾对孔老二及其反动思想,当面痛斥,严厉批駁,使孔老二丧魂落魄,威风扫地。对于柳下跖这样一位敢于造奴隶主贵族的反的起义英雄,历来的反动阶级及其  相似文献   

8.
《春秋左传》载僖公十五年(公元前六四五年)晋惠公六年,晋国“作爰田”、“作州兵”。历史家们认为这是晋国在田税制度和军赋制度上的一次重大改革。然而,它是什么样的改革,具体内容如何,具有何种意义,等等问题,说法很多,出入很大,至今没有定论。本文拟就这个问题略陈管见,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9.
论孔子思想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巨大影响的人物,至少从春秋末到“五四”,两千多年里,中国社会所有各阶级、阶层几乎毫无例外地都称他为“圣人”,足以说明这一点。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应根据哪些材料来说明;它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是进步的、还是保守的或反动的;孔子的思想理论是哪一社会的上层建筑;为什么它在当时和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能给以正确地、全面  相似文献   

10.
蒋南华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47-152
从历史典籍、出土文物和与历史记年有关的历史记载等材料的推算、论证,可以确定伏羲太皞氏为公元前5800年-前600年间的历史人物;炎帝神农生于公元前5080年,卒于公元前4960年辛巳;黄帝的生活年代是公元前4660年-前4550年左右;公元前4550年-前4471年为少昊当政时期,少昊生于公元前4491年,卒于公元前4393年;帝喾高辛生于公元前4428年,卒于公元前4323年,等等.中华文明始于7000年以前信实可靠,决非臆说.  相似文献   

11.
肖锋 《阴山学刊》2009,22(6):29-34
从考察“春秋”的名义出发可知,“春秋”之名最能体现王道之思想,“春秋”之名称能够在历史的衍变中继承下来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经过选择之后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在《学术月刊》1963年第2期“管子的经济思想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一文中,叶世昌同志认为“阶级观点”与“阶级利益”是两回事,所以不完全同意我对《管子》作者所代表的阶级的分析,并指出“只能说《管子》经济思想反映了商人阶级的观点(也反映了地主阶级的观点)而不是代表了他们的利益。”如果《管子》代表商人阶级的利益,在《管子》中就不应该“有许多直接抑制富商大贾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诸子中,墨翟是第一个大胆提出非命强力思想的哲学家,又是第一个把上帝、鬼神说得活灵活现的思想家。对于墨翟这种非命思想与宗教迷信的矛盾,人们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试图对墨翟思想体系中的这种矛盾进行初步的剖析,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尉春秋末期的孔子(前551—前479年)、古代印度的释迦牟尼(前565—前485年)和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年),是公元前6—5世纪世界上三位杰出的伦理型哲学家。他们的伦理哲学思想分别体现在他们关于“仁”、“慈悲”、“善”的思想中。若对此略加比较分析,找出其异同点,或许有益于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的萌芽以我国为最早,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已有史官的设立和历史的记载。孔子编述的《尚书》和《春秋》就是取材于官府所藏的档案和各国的史料。《尚书》上起《尧典》,下讫《秦誓》,包括虞、夏、商、周的重要历史文献。《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记载,上起隐公元年(前七二二年),下讫哀公十四年(前四八一年),凡二百四十二年之事。孔子撰述《春秋》,不仅依据鲁国的史书,而且又与左邱明参观各国的载籍,进行查核的工作。后世有人因孔子自称“述而不作”,就认为孔子不是作《春  相似文献   

16.
杨朱思想的演化与学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战国初年及孟子时代,学说思想中主要学派是儒杨墨三家,每家代表着各自的阶级的利益、顾望和主张,儒家是代表领主贵族统治阶级的思想,墨家是代表广大手工业者和农民群众小生产者阶级的思想,杨朱是代表新兴商人地主阶级的思想。至于老庄道家学派,则是代表没落领主贵族的思想,在战国中期由庄子发展起来,(?)成为“真正的道家学派”。战国初期,主要学派是儒杨墨三家,道家不在其内。春秋末战国初,儒家学派曾受到鲁穆公、魏文侯及楚悼王的保护盛行过一个时期,到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从有诗可载的西周初年至今约三千多年的历史。而《诗经》既是中国诗歌滥觞时期的诗歌集合,又是第一个繁荣阶段的表征。一般认为,《诗经》收入的作品大约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这一段时期产生的,但《诗经》的最后编定成书“应该是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①。五言诗的出现大约在东汉中后期。我在这里论述的《诗经》后期,即是从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春秋中叶稍前)至公元后二、三世纪间(东汉中后期)八百余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段内,中国诗歌发展出现了一个大衰落阶段。也正是这个时期,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春秋公羊学”家董仲舒在上汉武帝“天人三策”中,建议以儒家学说作为封建国家的统治思想,认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导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①“雄材大略”的汉武帝基本上同意了他的意见,这就是所谓“罢黜百家,表章六经”。②“六经”,即《易》、《诗》、《书》、《春秋》、《礼》、《乐》。从此,儒家学说遂成为西汉中后期的统治思想,儒学也由以往子学的一种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论淳于髠     
<正> 一、淳于髡其人其事淳于髡是稷下学宫的著名人物。他是齐国人,约生于公元前386年,卒于公元前310年左右,主要活动于齐威王、宣王时期。关于他的身世,司马迁说是“齐之赘婿也”(《史记·滑稽列传》)。钱穆认为赘婿就是“家奴”(《先秦诸子系年、淳于髡为人家奴考》),未免失之武断。战国时,赘婿属卑微的社会下层,是可以肯定的。不过,齐国自春秋时代就有一种特异的风俗:民家长女不得出嫁,称为“巫儿”,留在家中主持祭祀。因为有这种风俗,所以盛行“赘婿”制度(童书业《春秋史》)。无疑,这给淳于髡由赘婿而受到齐王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认为:“我们只有先理解那个社会的情感和理智的主要动机,我们才能理解这些行为所采取的形式。”(《文化模式》,第36页,华夏出版社)春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主要指贵族阶级),身处“礼崩乐坏”的危时乱世,究竟是以什么样的生存姿态把握个体命运的?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春秋文化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