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康的无意识与语言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在继承和创新方面已经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有相当的不同,那么,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Lacan1901—1980),却在众人纷纷背离弗洛伊德原则之时,呼唤“回到弗洛伊德”。拉康作为一位震撼了二十世纪学术界的著名思想家,在学术思想的多方面都有所拓进。他反对英美新弗洛伊德主义从外部即社会文化方面来阐释弗洛伊德,同时,他也反对荣格那种心理化倾向和集体无意识化的神秘倾向,认为这些观点使弗洛伊德的学说平庸无奇地“精神病化”了。拉康与其他法国结构主义者重视弗洛伊德的…  相似文献   

2.
哲学社会心理学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社会心理学引论王家忠在西方,弗洛伊德通过对无意识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影响深远的精神分析理论,但其学说有着严重的局限。弗洛姆对社会无意识加以研究,并企图调和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然而他的思想不仅带有严重的弗洛伊德主义色彩,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也做了...  相似文献   

3.
分析社会心理学引论王家忠在西方,弗洛姆最早对社会无意识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企图调和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从而形成了他的分析社会心理学理论。然而他的学说不仅带有严重的弗洛伊德主义色彩,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也做了歪曲地理解。因此,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试图综合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这一思潮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社会批评家赖希(W·Reich),法兰克福学派的某些成员弗洛姆(E·Fromm)、马尔库塞(H·marcuse)后来也加入了这一运动。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试图将弗洛伊德的本能和人格结构置于历史唯物主义所提供的社会框架中,研究本能、人格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并依据这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海波 《学术界》2003,(6):172-176
弗洛伊德的“文化”具有相同于“意识形态”的功能 ,尽管弗洛伊德的理论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弗洛伊德对文化的研究能为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补充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6.
汪行福 《河北学刊》2003,23(6):45-5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随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兴起、苏联解体和东欧的剧变 ,西方马克思主义正在经历着一场痛苦的转变。如果说 ,由“冷战”和 196 8年的“巴黎风暴”所提供的思想资源已经被以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文本所耗尽的话 ,那么 ,正是上面所提到的七八十年代以来的新的历史情境和格局的形成 ,为已经衰弱不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神经的重新兴奋注入了巨大的动力。事实上 ,从那个时期以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一些前卫性的学者已经开始结合时代的特征 ,以全新的方式研究并阐释马克思主义了。换言之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已经悄悄地改弦易辙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 ,我们必须对这样的转变获得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首先 ,必须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反思。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乃是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相互渗透、相互冲撞、相互融合的结果。然而 ,在以往的研究中 ,人们注重的只是现代西方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外在的、形式上的关系。比如 ,人们常常指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存在主义的理论、实证主义的理论等去“补充”马克思主义 ,从而形成了“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改造马克思主义,以"挽救"其命运代不乏人,于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如所谓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姆的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等.从源流上说,萨特本人就是存在主义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弗洛姆则继承弗洛伊德衣钵.改造的方法,萨特自称"内居于"马克思主义,而弗洛姆则用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嫁接.相似的做法,法国吕西安@戈德曼在<隐蔽的上帝>中则直接借用帕斯卡尔的悲剧观,把马克思主义"改装"成了"打赌"说.本文试图对这种改造做一发生学层面的评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在引介国外学术思潮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也被推荐给中国读者。从那时起,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西方学者将西方马克思主义著作家划分为人本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黑格尔主义、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众多类型,但从理论倾向上,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与马克思分别从人的主观生活与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来阐述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受到了社会广大群众的欢迎,而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却不时受到学者们及社会的排挤,并被斥为唯心主义者及其学说。本文将通过弗洛伊德的心之结构来阐述其精神分析学的辩证唯物观,以便明晰其与马克思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的中国学术界与外国的学术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李大钊在早期新文化运动中广泛研究和吸收包括日本学术思想、英国学术思想、法国学术思想在内的外国学术思想 ,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民主主义思想体系 ,奠定了学术研究的基础。李大钊是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学术大家 ,是五四时期研究外国学术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的主将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融合在一起 ,建立起自己的审美乌托邦理论。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构成理论出发 ,猛烈地抨击了当代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对人的控制 ,并在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的基础上 ,提出了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马尔库塞指出“审美—艺术”是通往非压抑性文明的乌托邦及实现人类解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有三种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弗洛姆人本主义:一是现代工业社会和现代人的处境,二是弗洛姆独特的个人经历,三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三者共同形成了弗洛姆人本主义的思想根基与理论风格,弗洛姆人本主义由此构成人本主义发展链条中颇具特色的一环。它以综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为基本模式,批判性地揭示了现代人的处境,力图重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新的和谐。本文试图解读弗洛姆人本主义的理论意义,揭示其理论局限,对其理论得失做出评价。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对弗洛姆入本主义的形成和…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作品与弗洛伊德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满意 《理论界》2009,(4):128-130
弗洛伊德梦理论对卡夫卡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卡夫卡作品的梦幻风格,另一方面卡夫卡日记和书信中记述了59个梦,这些梦传达出了弗洛伊德的梦象征意义。通过运用弗洛伊德梦理论对卡夫卡作品的分析,可以一窥卡夫卡作品中隐藏最深的潜意识内涵。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流派与西方人本主义流派无疑有密切的联系,前者也可以说是后者的一些分支,前者往往是从后者演变而来的,例如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来自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来自存在主义,但它们同一般的西方人本主义流派比较起来,也有差别。比较明显的差别有三:  相似文献   

15.
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斐伏尔在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阐述了诸多关于日常生活的概念,把日常生活的全面异化问题作为研究的着眼点,并对异化的现代性表现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解决方法,其日常生活批判思想具有开创性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处在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解决人的现代性问题及异化问题、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伟大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时,通常的说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主要是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即唯物论思想。这种观点是不够全面的。它忽略了法国古典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中的作用,也未能正确地表述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理论来源:一是法国古典唯物主义;一是德国古典辩证法。法国古典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脚点、出发点,是其“基质”;德国古典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辩证法这一“灵魂”;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创立过程中的最重要创新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观,对哲学的全新阐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最大创新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新的世纪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就是实现马克思主哲学的完全中国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切中现代生活世界最大的现实。日常生活被全面异化是现代性问题中不可回避也是最为严重的问题。列斐伏尔是西方学界著名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父”,他对日常生活进行了多层面的批判,这其中就包括节日的批判研究,而且他把对日常生活的革命寄希望于节日的复兴,从而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视角.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和实践旨归决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能离开日常生活世界.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深刻转型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对日常生活的深度介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必须消解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日常生活的现实张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日常生活转向.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以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并利用其方法论原则,对现代人的异化进行着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斐伏尔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异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以日常生活的异化作为最突出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对解决人的现代性问题和异化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