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荀子较为完整的"正名"思想体系中含有丰富的逻辑内涵,同时在其逻辑内涵上倾注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制名原则中逻辑性与社会文化性的统一,对"三惑"的逻辑批判与政治批判的统一,"正名"思想的求真与求善功能的统一。逻辑与文化的统一体现了荀子"正名"思想的显著特点,揭示了逻辑的文化相对性。  相似文献   

2.
逻辑学具有最本质的求真功能,同时还具有延伸出来的求善功能。提出并强调逻辑的求善功能,有助于提高沟通交际中的人文精神,有助于提高思维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有助于培养真正的逻辑精神,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思想方式的沟通;同时对于研究先秦逻辑思想也可以提供一种新的理念支撑。  相似文献   

3.
荀子较为完整的"正名"思想体系中含有丰富的逻辑内涵,同时在其逻辑内涵上倾注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制名原则中逻辑性与社会文化性的统一,对"三惑"的逻辑批判与政治批判的统一,"正名"思想的求真与求善功能的统一。逻辑与文化的统一体现了荀子"正名"思想的显著特点,揭示了逻辑的文化相对性。  相似文献   

4.
哲学作为理论的体系、思想的活动 ,具有不同的境界。求真、求善、求美 ,就是哲学追求的三种不同境界。求真 ,追求的是客观必然的科学认识 ;求善 ,追求的是主体自由、自足、自为的信仰世界 ;求美 ,追求的则是二者的统一 ,即立足于自由与必然的创造。美的世界就是科学实践的世界。美的哲学就是科学实践的哲学  相似文献   

5.
文化可以分为"文化精神"和"文化体系"两个层面。文化精神是由普通民众在生活实践中摸索、创造并且传承的文化信念,是与其生存需求息息相关的情感反应和生活实践规范,体现于其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而文化体系则是学界人士在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所构建的文化话语体系。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体系层面被大体解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从来没有被解构,也不可能被解构。具体来看,解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以"求真"为旨的西方哲学取代了以"求善"为旨的中国经学。构建中国现代文化话语体系的关键,必须充分尊重中国文化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好"真"和"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学创作和评价的"真"的追求构成了京派文学批评的重要内涵.它贯穿、渗透于京派批评家对文学创作的主体、本体及文学批评等各个环节的论述之中,并形成了京派文艺批评理论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这既与京派文人受中西方文艺理论中"真"的艺术精神影响有关,也与他们的创作经验和艺术追求密不可分.共同认知前提下批评实践向度上的个体理解差异,同样体现了文学之"真"精神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7.
技术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影响和作用的日益加深,呼唤对技术、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技术精神、技术文化、技术思维进行更多的哲学关注.技术过程存在的求效性思维方式,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和独立地位的人类思维方式.求效思维和求效价值追求与求真、求善、求美一道,构成了"真效善美"这一人类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的四维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8.
《论语》逻辑思想浅析杨树森近些年来,中国逻辑史研究专家们对“孔子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研究较多,但多限于对孔子“正名”逻辑思想的理论意义及其对中国古代逻辑的影响的探讨。笔者认为,“正名”理论确实是孔子逻辑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孔子的逻辑思想不限于“正...  相似文献   

9.
书法美学的精神既是求真、求善、求关艺术的综合反映,也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统一体,以书法的精神充分体现人的思想情感,爱与恨、苦与乐、美与丑等人格品质,以书法精神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来达到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和谐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胡敬君 《云梦学刊》2005,26(3):42-45
在道德衰微的时代,屈原和孔子都没被时俗所染,而是凭“道”自任自重,本着求真求善的人生态度,以修身为要务,坚持理想,追求崇高,虽罹患而百折不挠,身处逆境而不改初衷。孔子热心救世,但生性豁达,有非常的柔性和韧性,在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中游刃有余;屈原执着爱国,耿介中正,矢志不渝,独自背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艰难行进。孔子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个永恒的经典性的精神意象,屈原则以砥励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为中国民族特色的理想人格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11.
马君武一向认为,中国欲实现自救、自强,必须从教育中寻求出路.他受柏林大学立校真精神的影响,倾其一生的精力探索中国教育的真精神.他对教育真精神的理解,内涵丰富,时代性强,对于今天的大学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孔子的逻辑思想及其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多认为中国逻辑思想史的开创者是邓析,事实上邓析的逻辑思想远没有孔子丰富,邓析对中国古代逻辑学发展的影响也远不及孔子,且邓析比孔子小6岁,由是观之,中国逻辑史的开创者应属孔子.本文拟从逻辑思想的产生、“正名”理论的提出和《论语》中的逻辑思想三个方面来讨论孔子的逻辑思想及其在中国逻辑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解析弗协调逻辑容纳"真矛盾"的逻辑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弗协调逻辑是一种可以容纳"矛盾"的非经典逻辑,但它只是要容纳那些不会导致系统不足道的"真矛盾".论文在详细阐述弗协调逻辑容纳"真矛盾"的核心逻辑机制的基础上,对逻辑真理观进行了逻辑哲学层面的反思,并明确提出: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的真理都是具有严格相对性的,而弗协调逻辑的真正哲学价值不在于它自身特异的逻辑性质,而在于它自觉贯彻了逻辑真理的这种严格相对性.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接受了玄学思想的影响,但他把玄学思想落实于现实人生和诗歌创作,他的日常生活与诗文创作都灌注了一种诗性精神.他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玄学义理,呈现了"诗化哲学"的思维方式;以"任真"的原则指导日常生活,形成了"诗化哲学"的行为方式;通过"写意"的诗歌创作原则,形成了"诗化哲学"的表现方式.陶渊明是一位真正的"诗人哲学家".  相似文献   

15.
"真矛盾论"是澳大利亚著名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普利斯特等学者为当代亚相容逻辑的理论建构提供的哲学根据.他们认为,存在"事实上为真"的矛盾.要论证这一观点,就需要首先说明什么是矛盾之"真",这就要求回到"矛盾"概念的定义.本文表明,在"矛盾"的多重定义下,"真矛盾论"无法为自身找到合适的根据:"矛盾"的纯粹语形定义是不恰当的;在语义型定义下,矛盾是无法为"真"的,如果强行赋予其"真"值,则意味着已经改变了论题;在语用型定义下,矛盾之"真"可获得相对的说明,但矛盾的"可接受性"被弱化了,同时会导致与亚相容理念相背的结果;在本体论型定义下,矛盾之"真"需要语义封闭系统的可靠性作为基础,而其可靠性并不能在语义封闭的情况下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6.
个体精神文化生态的形成受制于时代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作为魏晋时代士人文化精神的外化,"魏晋风流"体现了士人对内在和谐精神生态,即自由自适人生境界的追求,其特征与时代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决定文化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本质因素,而文化的价值取向则是以真、善、美何者居第一位为分界线的。针对学术界某些人认为中国文化无求真精神的论断,本文从分析真、善、美的含义与关系入手,认为《周易》正是以“真”为第一位的价值取向。同时指出,《周易》对儒、道两家文化以巨大影响,但儒家由于圣人崇拜和经学思维,把“善”放在文化取向之首位,导致中国几千年来伦理文化占据统治地位;道家以“真”为本位,但过于强调对“真”的体悟,反对社会实践,流于出世,丧失了求真精神的本义。今天,我们应采撷中西文化中的求真思想,促进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真善美是散文创作的重要原则。散文求真 ,就是要求主观真挚与客观真实的完美统一 ;散文求善 ,即要求散文极力表现善的内容并写出善的时代性和复杂性 ;散文求美 ,即要求散文实现思想见解 ,行文结构 ,语言表达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与"三纲"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这一主题的讨论,不时有人提出"孔家店要打倒,孔子要平反"一类口号,意思是说不能把"礼教吃人"的罪名归在孔子本人身上,应该把历史上的"真孔子"与后来被专制统治者所改造所利用的"假孔子"区别开来.其中,一个常见的做法,就是着意淡化孔子与"三纲"思想联系的色彩;尤有进者,则畅言孔子思想与"三纲"思想"在理论上毫无相似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
弗雷格语言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句子的涵义是思想,一个句子的意谓是真值.真是弗雷格逻辑研究的对象,逻辑规律是关于真的最普遍的客观的规律.思想是真的载体,是真之条件,是把握真的方式,思想与真不是主词和谓词的关系,由此决定了弗雷格逻辑研究的基本路径必然是从思想到真.理解弗雷格逻辑研究的基本路径,对于深刻把握现代逻辑和现代哲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