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明武 《中州学刊》2003,(1):142-147
做人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制定这个规矩到底应该以什么为参照坐标 ?《周易》与其他几部重要经典有个一致的结论 ,即价值标准应该以生生之源为参照坐标。生生之源 ,在《周易》里被表述为自然存在的道。道在《周易》《论语》《道德经》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天地万物从这里发源 ,人的价值标准从这里诞生。老子主张“人法道” ;孔子说“朝闻道 ,夕死可矣” ,价值至境与宇宙本体在《周易》与儒、道两家的文化里是统一的。如何做人有一个价值判断问题 ,如何做事也有一个价值判断问题。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内 ,同样有一个“该不该”的价值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内在包含着两个基本含义:一是认识真假的事实判断,这是传统学术界所关注的实践标准的唯一问题;二是实践是否有效用的价值判断。判断实践是否有效用的标准,就是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与实用主义有原则的界限。  相似文献   

3.
董志云  叶行军 《理论界》2007,1(2):169-170
从经济学和哲学的角度,来探析人之本质。从两个学科来看,其侧重点不同,前者为现实经济人,后者更多的是理想道德人。这两种对人之本质的认识,一个重现实模式,一个重理想模式;一个重反映必然,一个重反映自由;一个重事实判断,一个重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4.
按人类实践的逻辑,所有人类问题都可归于四个基本提问:对象为何物?对象谓何义?对象能何改?对象当何改?其中1、3属于真值问题,2、4属于价值问题.对问题的答案可谓知识,所以知识亦有真值知识与价值知识之分.不论哪种知识都存在对错之辨,真值知识的对错体现为真假,价值知识的对错体现为良劣.分辨对错要有标准,分辨真值知识之真假的真值标准就是真值知识所描述的客观对象本身,分辨价值知识之良劣的价值标准则只能由人设定.在分辨知识对错的过程中,实践是证明知识是否正确的方法,而不是检验知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实践本身也可以是人的对象,实践同样存在正确与否的问题.判断实践的成功与否和判断实践的正确与否不是一回事,前者需以实践目的为标准,后者需以价值目标为标准.  相似文献   

5.
文艺批评标准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批评标准新论游炳文艺批评的实质是对批评对象(作家作品等)的价值(意义、作用、优劣等)作出判断和评论,是一种评价性的认识。判定批评对象价值之有无大小高低,必须符合其价值的客观实际,或者说,必须以价值事实本身为依据。但价值本身不会自己量度自己、说明自...  相似文献   

6.
论黑尔的价值语言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尔认为,价值词既有评价性意义,又有描述性意义,评价性意义是第一位的但也依赖于描述性意义;价值判断具有规定性,是规定语言,同时,它又具有“可普遍化性”;价值推理是可能的,但前提中必须至少有一个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7.
价值目标:改造世界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东屏 《江汉论坛》2001,2(9):31-34
真理标准只能检验解释性认识,不能检验改造性认识。这表明解决认识问题除了要有实践标准或真理标准,还要有价值标准或价值目标。价值目标既能判断改造性认识,又能判断改造性实践意味着:价值目标是改造世界的标准。从大众已接受的说法看,富裕、和谐、自由是构成至好的三大社会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王俊周 《西部论坛》2001,3(2):53-55
经济利益原则是世界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国家经济利益是民族国家价值判断的一个标准。通过经济利益分析,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趋向,较好地抓住蕴藏在历史背后的实质和动机。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兵  黄富峰 《齐鲁学刊》2006,46(3):136-139
道德判断是主体根据自己已有的道德价值观念、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自身或他人的思想观念和实践活动所进行的善恶价值断定。道德判断的标准有三:社会道德体系是道德判断的直接性标准,生产力是道德判断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标准则是对二者的整合。道德判断从形式上而言,具有道德指令判断、道德规范判断和道德评价判断三种。  相似文献   

10.
把集体价值看作是社会主义的“专利”,是一个长期来较为流行的模糊认识。这一认识不仅对理论探讨,而且对当前改革开放的实践进一步深化也是不利的。本文通过对集体价值的社会属性、地位界定、实现方式、东西方比较和实现程度的判断标准的研究、提出集体价值实质上不姓“社”,也不姓“资”。它只姓“集体”,差别在于不同社会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1.
美国哲学家杜威对价值哲学有重要贡献。他肯定价值的存在 ,主张从效果、结果所具有的内在性质去界定价值 ;批评一些学者崇尚理想而轻视手段的思想 ,强调手段价值的重要性 ;认为价值也是一种事实 ,即“价值事实” ,评价是一种判断 ,价值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和物理判断一样都是科学判断 ;认为实验法用于价值评价 ,有助于铲除唯心主义 ,主张用实验结果作价值标准进行评价 ,这是他对价值哲学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伍志燕 《中州学刊》2012,(4):112-116
道德判断合理性之依据既有"质"方面的规定,又有"量"上的要求。所谓"质"的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直接依据"、"根本依据"和"事实依据"。其中,道德判断合理性的"直接依据"是行为主体及其行为动机是否直接出于道德原则(或规范);"根本依据"是道德的终极标准,即人类的终极的价值关怀和价值理想;"事实依据"是看它是否建立在科学的道德事实的基础之上,即是否具有真理性。所谓"量"上的要求,主要是针对道德判断合理性程度而言的,通常情况下,一个道德判断是否可普遍化以及普遍有效性到底有多大,是辨别道德判断合理性程度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法学范畴,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是一种哭涉人的行为的实践活动,是界定主体在一定原则下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而实践理性提供了检验正义的合理性标准。  相似文献   

14.
红色经典中的英雄之死是英雄形象塑造的重要表现内容,是革命者英雄人格的最终完成、革命理想价值的最高体现。红色经典中对英雄之死进行了价值替代和有意义补偿,个人价值被融入了集体价值,肉体的湮灭意味着精神的永生等崇高意义的诠释。红色经典还对英雄之死的描写采取特殊的叙事策略,使用了“观看”模式和仪式性话语,这对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产生重大影响,但也形成对死亡的单一价值判断和僵化的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李雪沣 《学术研究》2004,2(7):92-94
仇和的治理方式引出法治的一系列思考 :法治的价值取向、判断标准、如何本土化运作等都是法治实践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法治不是一个结果 ,而是一个用法律实现人性关怀的有序化的过程。法治只有完善与否的程度之分 ,绝无“是”与“不是”的结果判断。法治运行的最高目标应当是将外在的他律转化为人们内心守法的信念 ,并由此支配人们行为的自律性所形成的社会有序与稳定。法律之治就是将法治中规则正义趋同于实质正义 ,抑制“多数人意志”中的恶性、非理性 ,将这种意志转化为包含有理性正义内容的法律  相似文献   

16.
关于有效产权制度的两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判断产权制度优劣的标准产权制度是一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产权制度的优劣决定着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经济的效率。按照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实质上是产权的转让。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又是产权经济。离开了有效的产权制度,市场经济不可能是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就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产权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当前我国理论界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判断产权制度优劣的标准混乱。因此,在这里有必要探讨一下判断产权制度优劣的标准。笔者认为判断产权制度优劣的标准有四:1、效率标…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利益格局的大调整使得已经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之间的价值冲突日益复杂和突出。我们的社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一个共同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作为规范。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为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理论体系的建立构筑了坚实的主体框架,为改革开放实践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价值的和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正义观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点话题。综观现有研究,对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基本采取两种理解:作为事实判断的正义概念和作为价值判断的正义概念。双方都认为基于马克思的文本建构符合中国实际的正义论至关重要,却对什么是正义论和马克思有没有自己的正义论两个问题争执不下。事实判断的正义和价值判断的正义之分野,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内部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张力,更体现了现代化进程中学者选择批判身位的纠结。无论是马克思正义观所体现的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张力,还是社会发展中批判身位选择的困难,都向我们展示了讨论正义概念性质和建构现实正义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韩东屏 《人文杂志》2002,2(3):15-19
人类认识可以区分为解释性的和改造性的 ,只有前者包含真理问题 ,后者则与真理问题无关。改造世界包括“对象能何改”和“对象当何改”这样两个基本提问。“对象能何改”的问题虽有真假之辨 ,却无真理可言。“对象当何改”的问题也不是靠实践标准 ,而是靠价值目标解决的。价值目标与实践目的是不同的概念。实践目的只是判断认知性实践成败的标准 ,而不是判断改造性实践好坏优劣的标准。由于生产力是一种价值目标而不是真理标准 ,又由于价值目标是多元的 ,因而我们也不能把最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改造性认识称之为真理  相似文献   

20.
一、价值的层级结构与价值原理一般地说,人们所建立、认同的价值判断是由多方面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即所谓价值观念体系。这一价值观念体系是一定主体(如民族、阶级、国家等)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又在不断的现实冲击中予以充实与更新,从而构成一个独特的、发展的动态系统。在这一价值体系中,那些比较稳定的、基础的价值判断,即我们所谓的基本的、非派生的价值判断,或者说,反映一价值观念体系中本位价值的价值判断,即是所谓价值原理。价值原理作为基本的、非派生的价值判断,是以价值判断的等级结构、或日层级结构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