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观念的文明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关乎着人的发展状况。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特点,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一系列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中国化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形成了独特的理论进路和逻辑.其历史进程是:毛泽东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在中国确立和建构,注重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邓小平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的发展与转型,注重法的物质制约性、阶级性与社会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突出人民利益性;科学发展观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建立人本法律观.其理论进路为:在坚持中发展和创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由注重法的阶级性转向注重法的社会性;法的终极追求回归人性又超越人性.其理论逻辑为:逻辑起点和终点是人;逻辑展开是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利益;逻辑结构包括根源本质、功能本质和目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在重视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基本原理转化为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同时,应植根于中国的实际,对民族观教育的中国土壤进行多层次、全方位考察,进一步汲取教育的养分和把握教育的脉搏,不断赋予教育内容以鲜明的中国特征和时代特色,这无疑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生动性、实效性获得地利和天时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周志平 《兰州学刊》2006,7(6):85-87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国化的开拓者、奠基者。他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近现代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一,发展了马克思经济与政治的分析框架,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框架分析中进一步揭示政治的本质和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第二,确立了中国政治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并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思想。第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国化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尊严观的生成,是在特定的时代起点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尊严观的扬弃、对西方尊严观的批判和超越、对马克思主义尊严观的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在这一进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历代领导集体分别开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尊严观的新纪元,开启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尊严观的新篇章,开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尊严观的新发展,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尊严观的新境界.梳理这一过程,可以发现其中明显的人本逻辑和人本意蕴.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境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既是儒学走向现代化的一种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和具体形式的体现.二者的结合点,可从人道观、自然观、群体观、实践观、价值观、政治意识、道德观念、经济观念、教育思想、社会理念、国际学说等方面寻找.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是中国学术观念根本转型的时期,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的学术界.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在继承中国近代进步的学术传统的同时,不仅在中国引入唯物史观,为中国学术提供了新的学术观念,而且还运用唯物史观率先进行学术研究.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所形成的学术观,不仅是对五四时期学术观念的总结和提升,而且对中国现代学术观念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李大钊推动了五四时期中国学术观念的更新,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8.
社会-个体互构”的政治自由观意在摈弃社会单构和个体单构的政治自由观,既发挥社会规范性,又弘扬个体主体性;既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创造性发挥;既关系到政治自由问题的解决,也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未来前途,是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9.
以民为本、施行仁政和为政以德都是古代仁民政治伦理思想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仁民政治伦理思想集中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批判地继承了我国古代仁民政治伦理思想之精华,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仁民政治伦理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而执政为民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执政条件下的崭新概括,也是江泽民仁民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概括和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简析邓小平对中华民族优秀思想的继承和弘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既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又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新阶段 ,也就包含着他对中华民族优秀思想的继承和弘扬。这种继承和弘扬主要表现在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对立统一的矛盾观、富国富民的经济观、德法结合的政治观、兼容并包的文化观、尊师重教的教育观、和平共处的国际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点主要在实践观、社会理想观、人本观等方面,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民、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道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来源,这是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立场与中国学术的马克思主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政治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政治发展观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条件下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指引中国人民探索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认识观和实践观。毛泽东对政治发展目标、动力以及战略的深入思考,科学地揭示和把握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入手,论述江泽民"讲政治"的理论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继承和发展,启迪人们按照江泽民"讲政治"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仍然能够爆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继承与发展.在吸取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变化发展的实际,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中国化,并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提高党员的理论修养、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与时俱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等纳入党的建设中来,推动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中国化理论与实践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江泽民的政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坚持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讲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这段话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这一根本问题认识上达到的新水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创造性继承,是江泽民同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群众观在政治观上的反映,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理论概括。学习和研究江泽民的政治观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全面落实“讲政治”要求,更…  相似文献   

16.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以其独有的视角和分析理路阐明了自由、民主、人权等政治概念的意蕴,展示了以人为起点并复归于人本身的理论逻辑。本文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民主观和人权观,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些普适性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当代中国实践和发展的历史产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初步建设,基本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公平的贫困"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通过改革开放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基本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贫困的公平"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唯物史观的宏大叙事中,社会形态的演变伴随着人和制度伴生关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和制度观揭示了人和制度的发展规律.制度与人的关系从原始状态的人服从于制度,发展到制度服务于人,再发展到人的制度信任,经历了"人化制度"和"制度化人"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人学制度观,使制度越来越完善,使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的生成以历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式予以逻辑安排,体现出严谨的逻辑理路。具体表现为: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以接续探索中国政治发展模式这一历史性课题为历史逻辑,以持续推进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国化为理论逻辑,以科学回应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新要求为实践逻辑。同时,历史、理论与实践三重逻辑的合规律性及辩证统一性不仅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形成的必然性和科学性,也展示了习近平对这种内在逻辑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20.
伴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并行的三大文化形态之一,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观塑造的新场域.大众文化以其强有力的方式侵染和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导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地位的弱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