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实践本质观和实践人本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问题理解上的历史变革和历史创新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必须运用实践本质观与实践人本观相结合的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内在地结合起来,以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从客体、客观性方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从主体、社会性方面理解人的本质,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相分离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作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哲学框架 ,“自主创新”实践观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中 ,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同具体国情相结合 ,总结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的根本理论依据。这一基本哲学观念的提出 ,拓展并深化了理论创新与社会发展的规律问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里的对立统一矛盾规律问题 ,以及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等重大哲学问题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哲学的观点来看,科学发展观通过解答当代哲学发展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成果: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是什么?是科学理性,还是文化理性?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模式是什么?是经济增长,还是文化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的文明理念是什么?是生态主义的生态文明观,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实际上是以文化理性为理性基础,选择文化发展模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从而证明,科学发展观提出了21世纪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实践观是有相对区别的两大重要理论部分,二者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关系。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体系来看,唯物论是建立在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实践观是唯物论的逻辑起点。离开对实践的基础作用的科学理解,就无法合理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幺能克服旧唯物论缺点而建立彻底的科学形态的唯物论。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评价存在着正确与不正确、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他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这种马克思主义观主要体现在要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走进当代的追问与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性以及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紧密相连.在"重新理解马克思"学术研究现象背后,哲学研究中存在着将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强行分割的现状.为此必须追问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视域是整个世界还是人的世界?物质本体论与实践观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到底如何理解?"物质本体论"者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视域是整个世界,"物质本体论"没有否认实践观.从实践理解与强调的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内含干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面向人的生活的世界观,这才是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的合理理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标志性特征是实践转向.长期以来,人们对实践的通常解释往往侧重于强调它是人类存在的方式,忽视其在科技领域中的表现;对从实践观的高度反思当代科学及其哲学意义充满信心,对从科学实践角度厘清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关注不够.马克思科学观对实践性的贯彻,具体展现为自然哲学上的"实践的人化自然现",科学观上的实践生存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科学实践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科学的社会与文化研究方面.在路径上,马克思主义对科学领域有着持久的影响;在学科上,相关学科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倾向;在目的上,尽管二者的切入点存在差异,但试图揭示科学的或明或隐的"社会结构"意向具有同一性;在贯穿辩证法方面,当代科学实践哲学则自觉或不自觉地贴近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是以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演变、基本内容、基本特征、历史地位为研究对象的整体研究.对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必要的历史考察、逻辑梳理、价值定位,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显得很有意义.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应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文本与现实相联系、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交往实践观:马克思《资本论》的哲学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中的“大写逻辑” ,是马克思在经济学语境中所表达的哲学视域。本文从历史语境、哲学视域、总体结构三个层面深度解读“大写逻辑”的本真意义 ,认为“大写逻辑”就是交往实践观。其主要根据是 :(一 )资本全球化是“大写逻辑”的历史基础和反思对象。 (二 )不同的哲学对“大写逻辑”提出了多元理解 ,但是贯穿这些理解的轴心 ,则是交往实践观。 (三 )交往实践观存在着三个向度 :存在论、意义论和辩证论 ,从而展示了“大写逻辑”的多重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王平 《江汉论坛》2004,1(1):59-6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具有世界观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确立,标志着整个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只有从世界观的高度来理解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历史观和思维观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之所在。实践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薛克诚哲学文稿>一书,可以说是我的哲学理论生涯的一个小结.我的人生历程比较简单,也比较顺利,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在世纪之交出现的少年写作现象,阐述少年写作走红的市场原因。  相似文献   

13.
危机管理法律原则作为行政法原则的特别原则,是指导并规范危机管理法律的纲领性的准绳,对于相关法律的创建、适用、研究以及公众理解法律都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学界对危机管理法律原则的认识差异较大,其根本原因在于欠缺公认的确立标准。以安全和秩序、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为逻辑起点,以贯穿于全部危机管理法律始终的一般原则和适用于危机管理某一领域的具体原则为逻辑结构,危机管理法律原则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4.
结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诗学》中有关戏剧情节的论述,分析了莎士比亚著名悲剧《李尔王》中双情节结构对《诗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所产生的独特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体论思维方法是在王弼哲学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学术方法。在《老子注》、《周易注》、《论语释疑》中,王弼有意地运用这一学术方法,来重新思考人类内在自然本性与外在情感的关系,提出了"性其情"学说;进而,他以此为前提,倡言"圣人有情"说;使圣人从神的枷锁中摆脱出来,以活生生的人的姿态展示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6.
饶翔 《兰州学刊》2009,(1):134-137
葛兰西关于文化领导权的论述日益引起文化研究学者们的关注,这些论述散见于他的《狱中札记》,在其中,葛兰西还提出了“有机知识分子”的概念,同样具有启示性意义,成为近代最为著名的知识分子理论之一。文章系统梳理葛兰西关于知识分子与文化领导权的论述,并联系不同的文化个案,揭示葛兰西的文化思想所具有的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17.
王德军 《兰州学刊》2007,18(7):13-16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高级的存在物,人具有自然事物的一切属性.存在是人作为自然物质最具普遍性的在世方式,表现为自然界盲目的运动;生存是人作为有生命的生物(动物)在世方式,表现为人的本能的自然合目的性活动;生活是人作为人(劳动实践、社会关系、理性、意志、神性、文化等)的在世方式,表现为有意识的功利性目的活动和超功利目的的自由活动.存在生存都是人在世的基础前提和手段,生活才是人在世的目的意义和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身体话语与本土消费语境的双重挤压下,当代中国批评界普遍形成了一种对文学身体的单一化理解,片面重视文本中对性、肉欲及与此相关的身体叙述,造成了文学身体性考察的狭窄化。文学中的身体叙述有显形与隐形之分,二者共同构成了身体修辞的丰富含义。身体修辞强化了身体的能动性、多维性,为考察文学身体形态的复杂意蕴提供了多种方法和可能。作为身体修辞学的一个范本,巴赫金的身体地形学对当代身体批评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思维范式研究讲究从哲学核心思想的运作出发把握其方法论精神.马克思哲学思维范式因而可称为实践思维.实践思维以如实说明现实世界为主旨,主张回到世界与人相互生成的实践根据提出问题.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实践思维反过来又以现实历史为问题领域,其运思空间因而走向开放性.思维与实践的相互激活、转化,则是实践思维的自我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在古今小说史上,也有一些续作,但与其他小说名著相比,它的续书是较少的,在古近代小说史上,都耒形成续书热。然而,在当代,尤其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却出现了续书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