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期生态问题进行批判并思索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识。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强调社会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中介,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是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论源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和社会达到和谐发展,是当下城市建设的目标追求。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态文化具有传承性、和谐性和群众性。科学理解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我国生态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势,对科学发展生态文化并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应坚持走生态文化群众路线,弘扬传统生态文化精髓,即继续传承儒家"仁爱"思想、传承"道法自然"理念中的积极思想、传承佛教"生命修持观"中蕴涵的积极思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儒家学派以“仁”为其思想核心,在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中,提出了“仁民爱物”的宝贵思想。追寻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生态伦理思想的源头,挖掘其精华内容,就应当从深入解读儒家历代文献资料开始。这不仅有利于全球生态伦理观的丰富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而且对于深入把握我国古代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社会经济意义,探寻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出路也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任务与课题。儒家自然观蕴含丰富的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思想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儒家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同源的,同时在主体意识方面,人又是高于自然的。人对自然的态度应该是既利用自然、又爱护自然。儒家的自然观既区别于片面强调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又有别于众生平等的观念,这一自然观对矫正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破坏自然的弊病有重要意义,对当代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生态文明、建构环境伦理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西方生态主义认为,马克思"按需分配"为核心的共产主义理论没有看到"自然的界限",对生态问题"视而不见",因此,马克思主义是反生态的。休斯明确反对上述观点,他认为,马克思把自然的界限看做是"人对人自身的限制"投射到了自然当中,在此情况下,自然的界限才能够不作为"界限"而存在。用人自身的自我限制来取代外部自然界限的限制,是休斯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休斯围绕"生态问题"界定上的争论,批判了西方生态主义者的抽象伦理观的道德说教做法,捍卫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全球性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成了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是统一的、自然因社会的存在而改变以及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内容。这些思想不仅为生态文明夯实了理论基础和生态意识,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当代人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消解生态危机,成就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晚年的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之一,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中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的论文,理解恩格斯关于劳动和自然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人要学会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等思想来指导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找寻解决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的钥匙,真正地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与当代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找到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生态文明成为了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新追求。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问题的基本观点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生态观的一部分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当前的生态形势,延续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视阈,为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内容充分体现了习近平非常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同时,马克思生态观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习近平在对马克思生态观继承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年的重要著作之一,马克思主义的很多理论在本部著作中都有所体现,其中蕴含的生态自然思想是一个较为成型的理论。在《手稿》中马克思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劳动实践为中介,较为系统地阐明了生态自然思想。深刻理解《手稿》中的生态自然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营造生态经济的制度环境、促进生态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2015,(11)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其独特的理论特质生成于生态哲学方法、生态意识理念以及生态社会重构"三位一体"的致思理路。生态哲学方法将生态置于"自然——人——社会"的整体性维度中加以考察,实现了生态理论的实质变革;生态意识理论将危机意识、生存意识、责任意识相互关联,实现了生态意识领域的深度拓展;生态社会重构将经济生活与制度设计结合,揭示出生态社会建设的现实维度。探索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虽然在《手稿》中没有明确提到“生态伦理”这个概念,但其中却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研究更多地局限于自然维度的考察,缺乏全面性;本文主要从自然、人文和社会三个生态维度对《手稿》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考量,力求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寻找理论依托.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注重"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做了继承和发展,努力构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理论的中国范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吸收、借鉴并且批判国外生态思潮与生态文明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哲学本体论上进一步提出了"生命共同体"的概念,提出通过各民族国家的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为解决21世纪全球面临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全球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站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态维度,结合有关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研究,蕴涵在马克思文本中的生态理论大致可概括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劳动联系起来的,本质上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必须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实现真正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以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四个方面。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不管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还是对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或者是对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科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文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生态问题,马克思早期在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论点及其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实践理论中言及,而在<资本论>中又以"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来阐述,并在生产方式的层面上从"人与人的活动互换"为中介来论述它的社会过程,进而提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形态"理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包括了维护生态的主张."生态文明"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这些理论的当代引申和运用,是谋求避免重复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把工业文明综合为生态文明发展的内在环节,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价值目标的社会发展探索.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得到丰富发展,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建设美丽中国实践指明了正确方向。玉树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地之一,也是践行这一重要思想的示范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探索玉树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苏赵   《社会科学研究》2012,(5):170-173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学说,是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的发展,其内容主要指天道与人道、天为与人为相通、相类和统一,形成了具有天人同源、天人同气、天人合化、天人同心、天人合同、天人和合、天人同乐等一系列天人合一关系的理想和愿望,从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的心理趋向上表达了追求生态文明和生态自然的美好目标,对于树立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态文明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化的自然就是使自然界成为真正的属人的自然界;人的需要的实现总是以自然尺度为基础的社会尺度与自然尺度的统一;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依据马克思的这些思想,社会发展应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这不仅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也是社会文明的现实体现。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迈向更高形态的必经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更是其题中应有之意。因此,认真总结和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人本思想,而且也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8.
<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过程中,对人、自然、社会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成熟的生态文明思想。刘希刚与徐民华合著《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历史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形成发展、思想内涵、科学价值、历史传承、中国实践及理论创新。一、有利于读者理解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9.
左玲 《理论界》2012,(12):1-3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共通性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文化根基;实现生态文明是其必然选择;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其价值诉求。当前,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历史演进的深入探究,既有利于我国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有助于我国早日实现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0.
生态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系统关系。资本主义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了全球性生态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马克思生态思想形成于工业革命的时代,经历了萌芽、形成和成熟等阶段,关注了资本主义生态问题,分析了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探索了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要求从实践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有着天然联系,资本主义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让人类不断向自然索取,提高了生产力,也破坏了生态平衡。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可持续性和实践性,能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