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劝谕型"民间故事作为回族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民俗文化的载体;民间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民俗,它的传承受益于"劝谕型"民间故事的特点十分明显。二者在民众生活中相通相融,互构互诠,共同承担着强化民族信仰、规范传统道德、凝聚民族力量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最新出版的乌尔都语民间故事集《鹦鹉故事·僵尸鬼故事》共有35个故事,其中"驴和麋鹿一起被捉了起来"故事的源头是印度《五卷书》中的"唱歌的驴子"故事。该故事后来进入佛经,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中的"驴鸣本生"。该故事流传的另一途径,即由印度故事集《鹦鹉故事七十则》而译成的波斯语本《鹦鹉的故事》中的"一同被关入监牢的麋鹿和驴",维吾尔语本《鹦鹉的故事》中"一头驴因为吟诗陷入霉运"、哈萨克语本《鹦鹉传奇》中的"公牛和驴的故事"、土耳其语本《鹦鹉的故事》中的"在不合时宜的时候鸣叫的驴的故事"等,表明了该故事在古代亚洲多个地区的流传。此外,流传至今的印度民间故事"爱唱歌的驴"以及阿拉伯民间故事"本性难改的驴子",也是该故事的异本。本文主要讨论该故事的源流以及它在古代亚洲多个地区的传播情形,追溯民间故事在多语言、多民族、不同时空中的演变,比较该故事不同版本之间的结构、意义差异及其宗教涵义,以揭示其在多元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口头文本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民族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裕固族民间故事映现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想象,在想象中进行着民族寓言和民族神话的建构.在口头文本的传承过程中,裕固族民间故事成为展现民族历史的"活化石",不断实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族群意识和族群认同感.与此同时,在大量的裕固族民间故事中还表现了丰富生动的民俗生活,提供了真实鲜活的民族志材料.裕固族民间故事为人们全面了解裕固族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政治关系良好,文化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开展双边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要利用回族与阿拉伯民族文化上同源性的优势,以举办"中阿经贸论坛"为契机,全面提升与阿拉伯国家全面合作的关系,这不但是中国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也是长期战略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谈谈民间故事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故事的分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这以前,中外许多民间文艺研究家们都对它进行过探讨。如西欧学者中有人把民间故事分为三类:动物故事、本格故事、笑话。这种分类缺乏民间故事的普遍意义,因为本格故事这种并列状态的作品在民间故事中并不多见。有人则按照人物来分类,他们只着眼于研究人物的性格,这种分类同样不能展现民间故事广阔的多方面、多导向的领域,甚至会割裂民间故事的多维空间。有些学者从人类学的角度把民间故事以事件为主体进行分类,以达到从民间故事识别原始民族的礼仪、风俗和信仰的目的。他们仅仅把  相似文献   

6.
民间故事的交流与交流的民间故事李增林,张鸿才本文对印度民间故事集《五卷书》、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国藏族文学《说不完的故事》、蒙文版《说不完的故事》四部书中的若干典范作品做了比较研究,初步探讨四部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近现象。印度是个文明古...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引起的回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在回族民间兴起了以阿訇和经师为主体的回族民间知识精英的伊斯兰文化译著活动,这场译著活动是回族民族知识精英对回族传统文化面临生存困境的一种文化反省,是回族民间知识精英对回族传统文化的"自知之明",也是回族民间知识精英对回族民众进行的"深层文化启蒙",译著活动对回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回族民众新文化精神的培育必将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阅读阿拉伯古代文学作品时,曾为阿拉伯的一些民间故事与藏族的一些民间故事有着十分相似之处而深感惊异,并就此一文化现象作过一些思考。本文先从阿拉伯不朽名著《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与广泛流传于藏区的某些民间故事之间存在的相似性说起,然后进一步谈谈笔者的几点基本看法,以求得同仁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云南通海县纳家营村回族的亲属制度为例,分析了回族亲属制度的形成原因及演变过程,认为回族作为一个外来民族与中国本土民族结合的群体,其亲属制度受阿拉伯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双重影响且受汉文化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论“如意金箍棒”的原型及演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是在"西天取经"故事长期流传基础上,由吴承恩最后加工创造而成的不朽的艺术具象.从中文、日文和梵文相关资料考证,其原型是<西游记平话>中的铁棒和<西游记杂剧>中的生金棍.在故事的骨架上,<西游记>龙宫取宝故事对佛经中大海寻如意宝珠的故事有所袭取,成了<西游记平话>中的铁棒演变为<西游记>中如意金箍棒的关键情节.  相似文献   

11.
西藏民俗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浓郁的民族与地域特色。地域性特征是西藏民俗文化区别于其他民俗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其互融性与时代性特征表现了西藏文化的兼收并蓄和鲜明的时代变迁与历史进步。藏门珞各族人民创造的民俗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元整一斑斓多姿的西藏民俗文化。民族的习俗文化是最能体现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情趣的文化现象。西藏民俗文化表现了西藏各族人民坚忍不拔的奋进精神和刚毅强悍的民族性格,折射和展示出西藏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2.
刘颖 《兰州学刊》2006,(3):81-83
民俗学之“民间”是一个包含文化地域与民众群体两方面意义的概念,它承继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含义又有所发展,其中表示群体意义的“民间”即“民”是第一义的,是构成“民间”的基础,因此“民间”取决于“民”的界定,而民俗学史上不同时期对“民”认识的不同造成了“民间”的非稳固性或者说流动性。作为研究“民”和“俗”的一门学科,“民间”是民俗学的本体,甚至可以说是本源,“民间”问题是一个贯串民俗学史的基本问题。不仅如此,民俗学之“民间”还意味和象征着民族固有的深层文化,并以母体的形式向表层文化输送养料。  相似文献   

13.
对语言现象的民俗学研究是一片有待开拓且富于魅力的园地。与语言学家注重研究语言的形式构造不同 ,民俗学者将民间语言当作民间文化现象予以整体性把握 ,不仅关注语言形式 ,而且更加注重考察与语言形式紧密关联的生活情境和民众精神。在民俗学视角中 ,民间语言体现为在具体情境下发生的活生生的民众行为、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中亚东干文学是世界华语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独具特色。本文从阿尔布都等东干作家的文本出发,论述东干小说中娱乐、日常生活、婚丧等精神与物质层面的民俗色彩。由此可以窥见中华文化在中亚的传承与变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民俗的教化功能 ,民俗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教育作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教育与民族教育双向互补 ,关系密切 ,两者应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民俗旅游发展中的文化调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到一定深度和广度,民俗旅游发展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解决和民俗旅游发展中的文化调协密切相关,民俗旅游应以文化调协的思想为指导,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开展民俗保护工作,首先需要讨论一些基本原则问题,明确理论框架,然后,需要讨论建立民俗保护区的基本原则和方案思路,搭建工作框架.在此基础上,争取做到对民俗文化的群体保护、功能保护和平等保护,维护遗产主体的文化自尊和文化权利,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8.
袁瑾 《兰州学刊》2009,(9):181-184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宋词文化批判兴起,民俗文化就成为宋词研究的一个新视角。评论者或从宏观的大文化视野关照宋词的产生以及担负的社会文化作用,或将之作为某个历史时期民俗生活材料的记录,在历史层面上进行信息的还原。但是,由于民俗具有生活相和风习的文化意识两个层面,它对宋词创作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风俗画、世态人情的表层展示上,它在更深层次影响着词人的创作情感和艺术思维,以传承性的巨大感染力约束着词人的创作。文章拟就从民俗对词人创作过程的影响切入,探讨民俗文化与宋词创作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藏族民间文学中的动物崇拜原型为例,分析探讨原型理论解释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时的局限,并根据艺术人类学的理念和研究方法,指出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本源问题的探究,不能脱离具体作品及其产生的文化情境.  相似文献   

20.
2004年至2007年期间的节假日制度改革研讨工作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主要宗旨是以增加假日的方式保护和繁荣传统节日,而这种目标可以在保留三个黄金周的前提下通过对节假日的合理调整而达成,而政府最终采取的取消"五一"黄金周的方案是过于注重经济因素分析的结果.节假日制度的调整应该从政治效应、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民众休闲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衡量.春季黄金周有存在的必要,但从保护传统节日的角度考量,应该设立清明黄金周以代替恢复"五一"黄金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