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国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出现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乡政与村治、村治机关与村民等一系列的矛盾,村民自治的家族化倾向也开始出现.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出现,有其深刻的体制原因、历史原因,也有村治机关自身的原因.从法律上界定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乡政与村治的权力界限,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等是消除这些矛盾,实现农村民主政治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闽西北四县村民自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表层看发生在村级自治组织,而问题的实质却是乡村关系中村级自治组织对乡镇基层政权的依附造成的。拥有基层行政权力、高度组织化的乡镇政府对村级自治组织合法权益的侵蚀,是造成村民自治运作过程矛盾和冲突的主要原因。所以要缓解和克服这些矛盾和冲突,最重要的是要精简乡镇政府机构,转换其职能,理顺乡镇政府与村级自治组织政权与治权的关系,实现乡政村治的法治化,进一步明确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各自的职责权限,高度重视渐进式制度化建设成果的积累,并要认真耐心地解决村民意识、行为与村民自治活动不相适应的状况,努力为基层政治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二元"体制下村民自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从村民自治以来 ,我国农村出现了领导权中的“二元”体制 ,即以党支部为代表的党的领导和以村委会为代表的村民自治领导。这是两个权力合法来源不同、性质不同、成员要求和基本职责以及依据与方式不同的权力主体。化解“二元”体制中的矛盾 ,坚持党对村民自治的正确领导 ,通过村民自治的实践促进和改善党的领导 ,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是当前村民自治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和公共治理变革中,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一直难以理顺,农村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导致"群体事件"频频发生。面对这一热点难点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当前必须根据农村处于"政治权力结构转型期"这一实际,从学者们提出的"加强转型期制度建设"这一重点问题入手,切实找准村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三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制度的组织载体,在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引导与推动的关键作用,而村委会却存在角色的失衡,其角色的失衡并不仅仅是“过度自治化”或“附属行政化”,而是偏离了“公”走向了“私”。因此,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中村委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就是对村委会权力进行有效监督,从村委会干部的角色、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偏差、村党支部的制度失权三个方面分析目前对村委会进行监督的困境,并给出制度创新和安排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的一大创举 ,它充分体现了群众当家作主  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政治价值取向。经过了 2 0多年的实践 ,我国村级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初步确立了村级民主建设的原则和框架 ,村民的民主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但是 ,村级民主建设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个别乡镇行政的超强干扰 ,使《村组法》的贯彻落实受到极大的制约。针对当前村级民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必须严格规范乡镇行为 ,明确界定乡镇行政部门与村委会的关系、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 ,进一步完善村民选举制度 ,切实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 ,不断强化民主监督机制 ,确保村民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制度实质上就是农村权力领域的民主化制度创新,即打破村庄场域内原有的权力格局,导入一种自下而上的民主权力。而在权力格局打破和重塑的过程中,各权力主体在作用于共同对象——村庄公共事务时,因尚未形成各自独立的、合理的、规范的、成熟的权力运作途径,使得权威基础和效用目标皆不同的多重权力在单一的渠道内输送,从而导致了不同利益主体和组织形态之间的冲突与多重博弈,即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博弈、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之间的博弈、乡镇政府与村党支部之间的博弈。基于此,以制度变迁作为分析框架,以博弈论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深入探究各自的博弈过程与博弈策略,推导出可能出现的博弈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问题与根源:中国村民自治制度的政治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论上归纳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即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关系尚未理顺 ;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关系尚未理清 ;农村精英人才的流失 ;村委会换届选举存在的违法行为和村民政治选举冷漠化 ;村民民主监督的软化。在此基础上 ,本文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 ,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制度层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明村民自治与村民委员会(村委会)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搞好村委会建设是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也是依法治村的关键,并以此为基点,论述了村委会的建设与发展,透析了村委会与乡镇政府、基层党支部和农民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庆云 《天府新论》2013,(5):100-104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还比较落后,制度也尚欠完善,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还不高,加之文化上的差异性,这些因素使得西北新农村建设工作更加复杂和艰难。农民反贫困角色的主体性的确立,关键在于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和真正实行。要正确认识和积极解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矛盾这一制约村民自治深入发展的瓶颈问题。当前应着手加强和促进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机制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权是一种基本权利,其权利主体当然是作为村民自治体成员的村民,其内涵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在当今的村级自治实践中,自治主体异化为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治变为村官自治,自治权的行使严重缺位,民主被"虚置",导致基层社会矛盾交织,新农村建设陷入瓶颈.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云浮市自治权力平衡型村治模式的探讨,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深入剖析其动因、过程与宪政意义,发现坚持地方自治的理念,推行地方自治的试验,发展地方自治民主制,这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自新的《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后,我国村民自治活动取得很大成就,但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村委会组织法》,协调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程序,充分发挥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和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促进村民自治活动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证视域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来自全国多个农村地区的实际调查表明,村民自治在实践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困扰。在法律保障方面,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不够明确不成体系,村民民主权利维护的功能有待完善;在制度设计方面,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与村委会村党支部之间的指导关系不明晰,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之间的运行界限模糊;在政治文化方面,农村传统政治文化观念较为浓厚,村民向现代公民的公共意识与参与行为转变普遍存在困难,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与能力素质和村民的自治渴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通过综合梳理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村民自治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也深切感知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对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村民自治背景下的权力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的一把手,村支书一直执掌村中决策和管理大权。然而随着村民自治在农村的强力推进,村委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村民直选的村主任作为村庄的法定代表,要扮演“当家人”的角色,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与传统村庄权威村支书的权力再分配问题,即政务村务治理权的力量博弈。实际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的协调与否,不仅同各自的权力来源和村支书与村委会主任的个人影响力有直接关系,而且同现实状况关系密切,博弈结果因而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党组织与村委会关系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20多年的变迁,我国的乡村治理已进入权威性统治向代表性自治转型的变革时期.然而,村民自治制度在运行中也产生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其中,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十分困难的现实问题.即受计划经济以及传统行政命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村两委会之间出现了职责不清、争权夺利、相互推诿等不协调现象.经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要实现协调只有采取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下村庄多层次分权治理模式;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构建相互制衡的村级公共权力运行机制;积极推动村党组织内部的民主化建设;积极发挥村庄精英的作用,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等对策,才能更好地实现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党组织与村委会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村治状况有三种类型:自治型、行政型、中间型(包括失控型),后两者在全国村庄中仍占大多数。有学者在村民自治开展较好的七个省开展调查所获数据表明,只有24%的村由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①(直选是关系到村委会权力如何产生、对谁负责的大问题,直接影响村民自治的质量),其他省市还达不到这种程度。笔者从制度创新的视角,对村民自治运作的制约因素作一分析。一、中国村民自治不同行为体对村民自治的态度  制度变迁的行为体都追求收益最大化,制度变迁的成本和收益之比对于促进或推迟制度变迁起着关键作用②。村民自治作为…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行政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民主政治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验示范工程 ,正确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保证 ,党支部对村民自治的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 ,党支部要敢于与善于依法指导、规范、监督、制约村委会行使职权 ,要正确定位 ,改变领导方式。要通过民主选举、教育培训、组织整顿、理顺关系等保证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 ,正确指导村民自治。国家要与时俱进、完善政策、修改法律、为村民自治创造良好环境 ,为党支部依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供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村治即村级治理。村级治理是指村庄公共权力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与调控。因为村庄公共权力的产生方式及其性质对村级治理具有决定性影响,村治研究事实上也就是对村庄社区公共权力的产生及其运作(组织、管理与调控的方式及过程)的研究。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重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被提上议事日程。实践中,以《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下简称《村组法》)的颁布实施为主导的村民自治制度,构建起了“乡政村治”的框架1,但是,当前村级治理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理论界对村治的研究远未形成共识。对村治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实行村民自治过程中,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已对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造成严重影响。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体制不顺,其中最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上的“二元权力结构”。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惟一正确的选择是党组织发挥作用,要从村民自治体制外部转到体制内部,将二元权力结构合而为一。这样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权力重叠与冲突问题,保证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也更有利于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代乡村治理的问题解析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悄然起步.自80年代起,国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在农村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其核心在于重构农村社区公共权力结构,改变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社区公共权力由国家基层政权垄断的状况,引入以村委会为代表的村民自治权,使农村社区的权力结构由国家基层政权转变为村民自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