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缺失造成了城乡参保机会上的不均等;在城镇内部,源于单位间制度设计上的分割,造成参保过程上的不均等.在企业内,源于对转轨成本的回避,造成了代际间和企业间参保过程上的不均等;养老保险制度参数未随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加深了参保过程上的不均等.机会与过程上的不均等,造成结果上的不均等.  相似文献   

2.
关于机会均等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是由于机会不均等。然而,机会均等这一“舶来品”在西方经济学家那里是有其前提的。本文在分析机会均等前提的基础上,指出机会均等的启示意义、并根据经济学理论及我国实际提出一些旨在减少机会不均等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3.
由于缺乏一般均衡经济学的理论指导和适当的机制设计,中国出现了教育投入区域间差距和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不足,以及地区内部居民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和群分等现象。对这些现象与基础教育财政的分权体制之间的关系,人们存在着许多误解。本文将说明,基础教育财政的分权体制不失为激励地方政府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机制,但是,应设计适当的补充机制,适度引入中央政府干预,缓解教育机会不均等和群分现象对低收入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的负面影响,促进基础教育的机会均等,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人力资本基础。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视域下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包含入学机会的均等、过程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文章理性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现状,探讨构建教育公平的路径,以寻求教育公平的实现,达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公平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现实社会中社会成员之间存有的收入的不公平、机会的不公平和受保护的不公平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严峻挑战。维护社会公平,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强化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强调政府的依法行政和科学行政。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民办高校发展的历史,认为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在政策制度、财政、教师资源、生源、科研等方面存在机会不均等的状况,其根本原因是国家政策制度所致.为了解决民办高校发展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国家应确保政策制度公平,并在经济、政治、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实行积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是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促进经济信息分享,提供公共物品等;能够增加教育机会和促进民主,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社会资本也有一些负面作用,如社会资本限制个人和组织的发展,导致收入不均等。培育社会资本,投资形成网络和集团,培育民间组织,是促进我国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可靠保证。因此,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一、公平与效率的矛盾这里所说的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上既不搞平均主义,又不过份悬珠,包括机会均等和收入均等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机会均等,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市场竞争中都享有同等参与机会、获胜机会和被选择机会所形成的一种平等。所谓收入均等,是指收入分配应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  相似文献   

9.
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与少儿抚养系数、老年抚养系数以及人均GDP、国家和社会在卫生费用方面的人均实际投入金额存在协整关系。少儿抚养系数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负向影响,但影响较小;老年抚养系数、人均GDP、国家和社会在卫生费用方面的人均实际投入金额对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有正向影响,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失败,根本原因是我国公共财政导向、支出结构和财政理念上出了偏差。现行医疗卫生体制造成的现状与政府所倡导的“人人享有医疗保健”、建设和谐社会的改革初衷背道而弛。在享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机会上的不均等,正在加速分化着我们的社会,破坏着社会的和谐,影响着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教育机会均等是多层次的诸方面的均等。瑞典教育学家托尔斯顿·胡森指出:。“均等是起点,是连续不断的阶段和最后的目标”。“就个体而言,均等有下述三层涵义:第一,均等指个体的起点;第二,均等指中介性的阶段。第三,均等指最后的目标。!’笔者认为教育机会均等指上述三方面的综合,即个体在开始学习机会上的均等,受教育过程中的均等,以及所取得的教育结果上的均等。上述三个方面。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只有上一阶段教育机会均等,下一阶段的教育机会才可能取得均等,所以一,上一阶段教育机会均等是下一阶…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教育公平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宇 《兰州学刊》2006,(8):182-184
教育公平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人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促使自然潜能得到最充分与自由发展的教育理想。中国社会的教育公平仍在接受着严重的挑战。入学机会上的不均等、求学条件上的不公平以及市场机制介入教育和教育市场是中国社会教育不公平现象存在的原因。应用科尔曼教育平等理论及马丁.特罗的大众化理论可以为中国社会的教育公平问题找到理论上的解决之路。同时在实践上,中国社会也要通过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制度上的安排、创新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3.
杜永红 《江淮论坛》2005,(6):166-169
在大众化进程中仍然严重存在的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并非大众化就能自然消除,它还受着经济、制度、政策、质量等深层次因素的制约。为此,应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基础上,从制度安排、政策调整等层面采取积极措施以有效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性别矛盾说     
改革、开放引发了掩盖在平均主义旧体制中的男女两性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招工、招干、大学生分配中的男女机会不均等问题,妇女参政比例下降问题,女工息工比例高于男工和“妇女回家”问题,女童失学、辍学比例高于男童问题,乃至拐卖妇女等社会丑恶现象一齐涌了出来,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也引起妇女界的困惑和探索。 各占人类半数,构成人类社会,共创人  相似文献   

15.
徐雪莲  孙传钊 《阴山学刊》2014,(3):106-109,112
二战以后美国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行政诉讼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以州政府种族隔离、种族歧视教育政策违宪为由的行政诉讼;另一类是以学区间教育财政格差造成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均等为由提出的诉讼。从这些诉讼特点的变化可略见美国社会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的演变及教育公正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与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区间长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虽然政府为此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收效并不显著,这与中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胡焕庸线"今天依然存在,证明地区发展不平衡是长期的常态现象。在新的时期有必要探究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与新目标,应更加注重地区间的发展机会趋于均等,发展利益趋于一致,重点诉求应由发展速度的协调转向发展利益的协调,由发展结果的均等转向发展机会的均等。对于落后地区而言,形成收入的条件远比一时的增加收入重要得多。长期看,创造市场形成机制比劳动力外出打工更有利于改善落后地区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7.
试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调根据人的个体性和差异性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强调全体社会成员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上有充分的开放性,强调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发展的公共服务的相对均等与"底线"均等,强调充分尊重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和需求偏好的表达权以及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合作,强调基本消费均等化和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涵盖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需求方、目标、实质、过程、公共财政、标准、监督以及评价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非公平现象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晓飞 《理论界》2006,(11):113-114
在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非公平现象普遍存在。地域差异、家庭差异、校际差异是导致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原因,只有着力缩小和逐步消除这些差异,高等教育公平的美好理想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现行社会政策体系存在着制度碎片化、落实难、不公平的现象以及财政投入不足和监督评估不力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应分类实施六有目标。在措施上,应大幅度缩小我国财政与同等收入国家在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投入上的差距,且将新增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缩小地区间、人群间的差距;应改善民生指标的设计,且提高它们在政绩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应为普通劳动者均等享受基本服务和保障提供可及性强的阶梯。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每一个历史阶段共同拥有的追求.本文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社会公正问题,揭示出社会公正的实质是社会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从而进一步分析了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