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忠 《河北学刊》2012,32(3):31-36
城市启蒙的不足及其片面化是导致诸多城市问题的重要原因。城市性是人性、人的社会性、交往性的一种具体空间化展开,城市是人类多样、异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集。城市化具有辩证性,既推动了社会进步,又表现出诸多异化与问题。城市哲学是城市启蒙、城市辩证法的自觉,是反思与反省意义上的城市认识论、城市价值论与城市行动论。深化城市研究,推动城市发展,是城市哲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文化理论的内在思维理路是以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理论为核心而抉发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并展望其价值、意义与前景,因此,也可以说,梁氏是藉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反省设定了中国文化的问题性,这一问题性涉及着“直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分析的层次———文化哲学、历史、情境。如斯理解,我们自然称梁氏的文化理论为“文化问题论”。  相似文献   

3.
《论语》"三省"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高足曾子有一段很经典的话 ,这就是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我认为 ,曾子所创立的人的自我反省的学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对指导现实的人生很有益处 ,是我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面宝镜。(一 )人如何把握自己的未来是人生主题之一。而这个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省”字。“省”就是反省 ,就是检讨过去。检讨什么呢 ?检讨过去走过的路 ,有哪些成功的地方 ,哪些失败的地方 ,有什么经验 ,什么教训。人为什么要反省 ,要检讨过去的得与失 ,目的在于把今后的事做得更好 ,未来的…  相似文献   

4.
胡适文化哲学新论洪晓楠(安徽师大政教系)文化哲学,简单说来,就是研究文化的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文化发展史和文化传统进行全面的反省和反思的理论结晶。胡适文化哲学在中国现代文化哲学的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中构成一个重要的环节和阶段,认真总结和评说其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与人类全部知识一样,作为通向解决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的途径,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扰。尤其在当今世界变革浪潮的冲击和人类历史进程的刺激以及通过对传统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反省,我们发现经济学正处于空前复杂的困境。与整个人类经济学的命运相类似,中国经济学也在痛苦地经历着一场突变,孕育着危机与希望。现代化的进程和改革的深化产生并持续地产生着对经济学变革的要求,迫切需要种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理论,这就是中国经济学的现实。经济理论的生命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而经济理论的危机首先就在于它解释经济现象和  相似文献   

6.
论民族题材电影的精品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元2000年的日益通过,人类又到了一个世纪之交——并且这个世纪之交也是一个干年之交,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在叩击着许多人的心扉。回想这个百年沧桑,世界走过了许多的光荣和梦想,也走过了不尽的苦难、仇杀和沉沦。恰逢世界电影的百年华诞以及中国电影的九十寿秩,透过电影这样一个世纪之窗,我们可以重新检视和反省世界历史、世界文化——当然也包括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主题、困惑和走向。不用说,这样一种检视和反省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主题与文化主题,断非一人之功所能完毕。本文试图通过民族题材电影(准确地说,中国民族…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农业调整:问题与机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曾在一篇文章(Johnson,1997)中指出,农业产量的提高对于经济的增长与城市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仅当农民生产的粮食多于他们自己家庭的需求时,才可能有城市出现。城市的食品供应依赖于农村,同时,农村也是由城市生产却未被城市居民所消费的产品的市场。就整个人类历史来说,从80~90%的人口依赖农业生活的局面开始转变不过是不久前的事———在西欧大约是在200年前左右,而在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大约是在半个世纪以前。有则谚语说,“干得好,招烦恼”。这则谚语当然适用于世界上的农民。农民提高产量的一个结果是:产量增长得越…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转型过程,在这一转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城市社会问题,而有些问题具有合法化危机的社会特征,关键是面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频发的局面,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城市社会问题的管理与管治上,还没有一个完整而有效的管理模式、理论认知方式和主张。本文针对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城市化与社会问题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现代性视角下的城市管治与客户服务型政府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试图在这一领域提出一种阶段性政府管理创新的模式与思路,建构市民社会的政治形态,以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四十年代,冯友兰先生创作了新理学体系,影响颇大。新理学主要是程朱理学和新实在论的结合。本文试图从方法论角度,对此作些探讨,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一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空前的民族灾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同时也经历了一场“古今、中西之争”和一次伟大的哲学革命。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华民族濒于灭亡的危境,“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如何才能得解放?如何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欺凌和奴役?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在政治思想领域就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就是如何向西方学习,并对自己的传统进行反省,来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以引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临终关怀实践过程的文化检视——专题导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研究者提倡用跨学科的思路看待人类的临终关怀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学特别强调在医学科学的理念之外,理解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和不同信仰的人们对待生死的不同态度和习俗,从而反省我们探寻人类愉快人生的理想归途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许晓平 《北方论丛》2006,1(3):131-135
马克思生逢现代性的全盛时期,对现代性的理解、反省和批判是其毕生的思想主题.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即对"现代性"批判的过程中,既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也不乏辩证的精神.马克思哲学既坚持了人类价值理想的终极关切,又正视发展的现实过程.在诸多的关于 "现代性"问题的思考的比较与鉴别中,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思考视野,为我们分析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参照,马克思哲学仍然是当今中国现代性构建过程中的主导理念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老子以其独特而深邃的头脑对人类创造的文明进行了深刻反省。在老子看来,物质文明、知识文明和道德文明都对人类构成负面影响,人类只有以“道”的方式处理自身与文明的关系,才能减少或避免文明对人类的伤害。老子对文明负面作用的揭示,让人类对文明有了深层的认识,从而建立起健康合理的“文明消费观”:老子对文明与人类矛盾的揭示,让人类认识到这对矛盾本即内在于人性,从而确立起在人性范围内消解这种矛盾的意识。老子对人类文明负面作用的反省与检讨,在思维逻辑与价值取向上都存在可商榷的空间,但其对于正走在现代化道路上的中国而言,当有丰富且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城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城市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经济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已是有口共睹的普遍事实,。城市化已成为人类生活的大趋势,未来的世界可以说就是城市的世界。现代城市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中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于城市本身就是人类各种文明的主要创造地和集中地,现代城市本身就是现代文化的象征和标志。现代城市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综合体,正因为如此,人们对现代城市…  相似文献   

14.
"人类性"要素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性要素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一个仍被遮蔽的层面.这直接影响到对其特质和精神意蕴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也制约着现代中国文学被真正纳入"人类"的文学视野平等看待.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人所共知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原因,也有研究者的思维定势、研究模式和受"西方视角"影响等方面的深层原因.并不是只有那些所谓边缘作家的作品才具备人类性,相反,那些所谓中国现代主流文学,其所表现的现代中国人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自由精神、为了民族利益牺牲个体的献身精神、对中国传统文明的历史性整体反省和自我批判精神等等,与人类普遍的积极精神和人性追求是相通的,也具备丰富的人类性.而新时期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文学,其最深刻的变化和最深远的历史意义就是作家主体归属意识中的"人类性"意识的增强和作品对"人类性"追求的强化.因此,从人类性的视角才能真正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意义,也才能认识其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5.
实践的价值反省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 ,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尖锐问题正摆在人类文明面前 ,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人类的实践活动却依然在失控状态下运行。实践活动的无序状态的深刻根源在于实践的价值缺失。完全不顾自然“需要”的实践活动是导致当代危机的深刻根源 ,实践活动的价值反省与重建是当代历史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2012—2013年间,与当下中国社会转型重要问题相关的研究课题(如城镇化、社会控制、慈善救济等)受到关注,出现一些新趋向与热点。城市史、社会文化史、慈善史等领域举办了大型学术研讨会,集中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形成小高潮,反映了这些研究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积累,到了一定的总结与反省阶段。城市史研究呈现上海研究最多、二线城市次弱、其他城市薄弱的不平衡状态,制约了对近代城市变迁的全局与总体视野。乡村研究更加细化与深入,乡村管理与民间组织受到关注。社会控制和慈善研究更趋考察从民间和官方互动角度探索基层机制。但仍然存在问题意识不够凸显及社会科学化倾向日趋严重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资社并存”与“资强社弱”的局面仍然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国际秩序的主要样态。因此,当今全球化的本质仍然是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化。资本逐利的本性致使全球化历史进程中问题与矛盾迭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问题丛生的全球化历史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着眼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度复杂互动关系,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在价值观还是义利观上都体现了对全球化和人类一体化发展的全新见解和远见卓识,蕴含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资本逻辑主宰下人的全球存在样态的深刻省思,彰显了对资本逻辑支配下全球化现实困境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齐国故城所体现的国家职能以及早期城市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城市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国家出现的重要标志。在古代,这个特点表现得尤其明显,因而一个城市往往也就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以作为首都的城市来代表国家。国家既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因而阶级的区分及其对立与斗争,在城市的布局与建置等方面,一定是要有所表现的。这个问题从齐国故城看得很清楚。齐国故城是我国奴隶制时代的城市,虽然还不是最早的城市,但终究是第一个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从“伤痕文学”一直到“改革文学”的创作趋向都表现出一种在直观的现实把握当中,总是将创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局限在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之中,缺少深邃的文化反省与批判精神而使创作趋向总是呈现单一局面的话,那么,开始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来对现实历史进行文化反省与批判的创作趋向,并使之逐步形成多元局面的,恐怕要首推“寻根文学”(又称“民族文化派”文学)了。尽管人们对“寻根文学”的评价褒贬不一,然而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深刻指向是人的一种"生活样态",不可否认,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普遍遭遇了文化焦虑的困境。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这种现代性文化危机的探索集中在技术理性异化危机、大众文化异化危机以及人类生存异化危机中,他们对现代性文化危机的探索是对文化自觉的反省,是对现代性文化的重新建构。因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这种文化自觉的思潮对当代中国构建现代文化有着重大启示,这体现在要以益智、益心、益德和益生价值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