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存在之学。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思辨的理智之德,不仅与艺术和智虑这两种实践的理智之德不同,而且也与直觉和科学这两种思辨的理智之德有别。存在问题的出现,也是哲学的诞生,是在前苏格拉底时代,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仅仅是在前苏格拉底时代。在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作为对存在问题的研究,巴门尼德在其寓言诗中的思想的重要性是确定无疑的。一般都公认巴门尼德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第一个讨论存在问题的人,并据此与另一个同样得到公认的古代伟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相对照。因为前者强调的是存在物之存在的永恒性,而后者则突出存在着的存在物之变易性。这种把巴门尼德与赫拉克特相对立的看法,可以说,支配着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然而却是错误的。本文拟对两种存在学说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1.亚里士多德说:"有一门科学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借自己的本性(不假借他物)而具有的那些属性."这就是贯彻西方哲学达两千年之久的形而上学.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唯一的.真理之路通向"存在",而意见之路却通往"非存在".真理之路是指: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意见之路"反是.高尔吉亚认为,无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能被认识;即使被认识,也不可以被说出.然而,高尔吉亚并不严肃地对待自己的这个命题.  相似文献   

3.
虽然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世界本性的认识坚持了某种微观不变的简单性观念,但是他们在对一般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变化机理的论述方面却不同程度地渗透着整体性、复杂性的观念.无论是泰勒斯以水为始基的学说、赫拉克利特以火为始基的学说,还是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常住不变的学说,无论是巴门尼德的"存在"唯一、不变、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学说,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和整体先于部分的理论,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系统整体性的思想,并且还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事物在宏观构成和演化层面上具有复杂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逻辑和形而上学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逻辑和形而上学的起源作历史的、经验的发生学考察。逻辑和形而上学的共同根源在印欧语系中“是”动词用法的普遍性,但其直接的发生原因则从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两种不同哲学倾向的冲突开始;并经过柏拉图的批判性考察,最后由亚里士多德综合成为与逻辑体系相对应的形而上学体系。由于形而上学与逻辑的联系,只是特定的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在以后的发展历史上,存在着恪守和割断形而上学与逻辑之间联系的两种不同倾向。  相似文献   

5.
巴门厄德的哲学思想是古代希腊哲学的一个难题,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而不得解决的一个问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是三个向题没有弄清,即“存在”的含义及其实质,判定“存在”与“非存在”哪个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的尺度,巴门尼德与赫拉克利特的关系。那么,为什么弄不清这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其深层原因在于对真理和价值的尺度以及价值的层次结构的认识存在分歧.在很长时期内,人们强调从客体方面把握真理的属性,却未能正视真理具有价值意义上的"满足"关系,尤其是对实用主义并非科学的批判导致了真理的效用价值被严重忽视.其实,真理与价值原本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存在着递进一反馈的关系,即由追求超功利的直接价值(求真)进至到追求功利的间接价值(求善),而求善活动的实现又反作用于、并强化着人们的真理追求.  相似文献   

7.
乔楚 《学术探索》2014,(8):22-25
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哲学主要有两条思路:打开自然哲学路径的米利都学派与使哲学思考转向人自身的普罗泰戈拉与苏格拉底。在这其中,赫拉克利特是一个衔接两大思想的特别人物。他的哲学虽然可以归类到自然哲学之中,但他已经开始用一种直观和统一的视角看待世界,强调将关注世界的"神的视角"转化到"人的视角"。本文试图通过对赫拉克利特思想脉络的梳理,从中溯寻其自然观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谢文郁教授根据希腊文的语法形式指出,巴门尼德残篇中"στιν"一词的原本含义是"它是",而不是通常翻译的"存在"。他据此指出,巴门尼德的"存在"思想乃是对古希腊早期哲学中的"本源"概念的界定,此界定导致了后来希腊哲学家有关本源思想的转向。但是,此文对巴门尼德残篇的解读在语言、思想以及思想史三个层面都是有问题的。其根源在于,谢教授意欲将巴门尼德与早期宇宙论自然哲学家整合为一个共同的思想体系,而没有充分意识到,他们代表着两类截然不同的本源观,即存在论本源观和宇宙论本源观。宇宙论本源观探寻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构成了西方科学理性的先驱,而存在论本源观追问事物的观念同一性,以此开启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一) 一个认识论中的两难问题人在认识世界时,究竟是按照客观世界本来面目来认识,还是按照人的需要的价值尺度来认识?这是一个古往今来、众说纷纷的认识论难题.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哥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朦胧地猜到了两种尺度的辩证法,他一方面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另一方面又说:"可以看见、听见和学习的东西,是我所喜爱的".德谟克利特主张,有三种真理标  相似文献   

10.
张柯 《东岳论丛》2011,32(6):136-141
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质》一文的重要性在于它真正透彻揭示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问题———存在之意义问题的两个关键环节:第一,如何探讨存在问题,存在问题与存在者问题有何区别?第二,存在与真理问题为何必须被统一追问?这一问题不仅是在反思"真理之本质"到"本质之真理"的必要性,也是在追问海德格尔思想之根本旨趣。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对巴门尼德哲学的回应并不仅限于重建自然和运动的合法性,而且还是对巴门尼德问题的双重拯救:一方面拯救被巴门尼德所拒斥的自然运动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拯救巴门尼德的“存在”来弥合最高实在和现象间的鸿沟.可以说,这一回应的实质是亚里士多德试图重新统一现象和最高实在的一种形而上的卓绝努力,其取消了可知与可感、不动与运动的对立,巴门尼德的“存在”也通过作为一切事物所追求的“神”而被置于终极宇宙秩序的顶端.  相似文献   

12.
现象是沟通自在世界的信息中介.种种真理观的分歧追溯原因不外乎是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观察到现象背后的存在,也就是说,现象与自在世界之间横亘着认识上的鸿沟.应当说,在人的眼中,世界发生了分化.真理是在多级中介中、依中介之性质被中介所建构、虚拟的认识,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信息体.真理达以物质世界存在着三道鸿沟,而要达到属于相对真理的"一个"真理也必须经过一个"多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巴门尼德混淆了动词"是"的两种不同意义,即混淆了存在意义上的"是"与谓述意义上的"是",从而不加区分地认为谓述所是的东西也存在,"是者"问题由此肇始。从亚里士多德普遍性学说中发展而来的共相理论,克服了柏拉图主义混淆概念与存在两大论域的逻辑错误问题,澄清了概念与存在的关系,从而消解了源于古希腊哲学的"是者"问题。"是者"不是概念与存在的同一,而是概念本身。原来对于"是者"的本体论研究就转向对于概念的认识论探索了。  相似文献   

14.
于茀 《北方论丛》2004,(4):6-10
海德格尔对于西方思想传统来说,一个飞跃性的认识是,重新区分了知识与真理.西方形而上学自柏拉图以后就走上了一条弯路,一条遗忘存在真理的弯路,一条与科学争夺同一个"真理"的弯路.形而上学的对象不是"与事物符合的知识真理",而是存在之真理,它直接与人的精神世界相关.存在之真理不能用科学实验与理论推理的方式来获得,海德格尔发现了诗和哲学的"思",可以建立存在之真理.  相似文献   

15.
实践标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认识论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作用.邓小平在坚持实践标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把实践标准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生产力标准,进而转化为判断社会综合发展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又落脚到实现人民的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从而转化为人民利益标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人民利益标准,形成了一个真理标准体系,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真理标准体系使实践标准从较为抽象的理论形态变为较为具体的实际形态,使实践标准更具实现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从认识论标准到价值论标准的理论跨越和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一、“实践标准”的真实涵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中的经典表述.支持这一结论的基本论证是:真理在本质上是主观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在主、客观两个世界之间,唯一的桥梁是实践这种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感性活动.离开了实践,主观不能通达客观,客观信息也无法达致主观.因而唯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主、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判断.对比分析上述论证与结论,我们感到论证对结论的支持关系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这个问题可以主要概括为:实践究竟是检验真理的途径、方式,还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尺度?无论从真理的本性,还是从实践的特点作论证,似乎都在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途径,而非检验真理的标准本身.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的真理共识论是西方哲学实现"语言转向"之后真理观的典型代表之一。从理论内容上看,真理共识论认为,真理是指人际间语言交往中的一种"有效性要求"。从理论动因上看,哈贝马斯提出真理共识论的原因在于真理符合论所存在的重大缺陷。从思想渊源上看,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哲学到近代的经验约定论、朴素真理共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都渗透着真理共识论的基本内容。从发展脉络上看,真理共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前共识论阶段、共识论阶段和后共识论阶段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现代学术传统以海德格尔为代表 ,把希腊真理观劈为两截 ,巴门尼德之前和之后两种真理观 ,即以巴门尼德为代表的真理观和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真理观。本文不同意这种看法 ,认为 ,希腊真理观是希腊人的真理观 ,它是连续的。其要义是存在与人的互属关系的宣示。希腊精神是希腊真理观之境域。其真义在于人类的家园立身于生活本身的根基之上。人类的创造从之来与向之归处皆在大地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哲学史与科学史研究会举办的“西方哲学史与伦理学史专题讲座”上的讲演(摘要)关于西方哲学的开端问题,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是经验论的看法,以泰勒斯为开端;一种是黑格尔的看法,以巴门尼德为开端。应该以米利都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这三派合起来作为开端,不能以哪一派为开端,而应以他们的发展整体为开端。这个时期的哲学发展体现出两个圆圈:一是对本原的规定经历了质、量、度发展过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哲学家们在研究辩证法的过程中,为了说明辩证法的来源,常常以某种论断为根据而把哲学史上某个哲学家说成是辩证法的创始人。例如,有的说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创始人,有的说芝诺是辩证法的创始人,有的说巴门尼德是辩证法的创始人,有的说柏拉图是辩证法的创始人等。那么,究竟谁是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