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河北省10所不同类型高校930名毕业生择业地域期望、薪酬期望、单位性质取向、择业标准取向、先就业后择业态度、到基层到西部就业态度、自主创业态度等方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本专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毕业生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河北省大学毕业生择业期望值依然偏高,择业标准多样化且更看重单位的薪酬福利待遇,动态择业及自主创业意识显著增强,到基层到西部就业积极性不高,不同毕业生群体间差异显著。从加强正确的择业观宣传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建立良好市场机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速度与高校人才供给增速过快之间的矛盾;社会有限需求与高校人才无效供给的矛盾;理性就业市场与大学毕业生非理性择业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就业压力突出和就业市场发育不完善之间的矛盾。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毕业生充分顺利就业: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多管齐下,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适应市场,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走出择业误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心理矛盾、择业心理认知误区和择业心理障碍等问题也日渐突出,这些问题对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高校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充分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时的心理问题,采取适当的调适途径,帮助学生排释心理问题,实现人生重大转折,这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择业观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择业观”与他们最终的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2008届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心态问卷结果进行研究,并与他们最终的就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个最主要的择业观念,从而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相似文献   

5.
吴冰  范小燕 《阴山学刊》2004,17(3):122-124
针对目前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去向和择业理念与我国教育发展现状不相适应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为:师范院校要把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切实可行的组织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中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现状出发,教育毕业生把就业目光投向真正需要他们担当历史重任的地方,做到就业"重心下移"。  相似文献   

6.
如何面对自主择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实行自主择业,给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要适应自主择业,用人单位要建立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庞大的就业信息网,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学校要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正确引导毕业生走向市场;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主动适应人才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增长,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对于中国高校生源占绝对优势的农村大学生,由于其可利用的社会资本相对匮乏等因素,就业状况更加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十一地市1783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工作、生活状况的实证调查,了解当前社会转型期大学毕业生的生存状况,反映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和诉求,探究新形势下做好大学人才培养、就业机制的有效方法,以及推动高校和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在逐年递增,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较大,如何解决因毕业生数量增加而带来的就业问题,笔者试图从为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入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择业观念,面对学生对就业指导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研究,尽快实现该课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9.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未消失,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也进一步显现出来。企业用人需求总量的减少,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减少,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严峻考验。本文就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对帮助大学生正确择业、理性就业,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调查,可看出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成就感,他们变异性不高,对安全感的追求和重视不能适应目前的就业形势,对工作的独立性要求较高,有管理的愿望和较强的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可通过引导、教育,使大学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新观念.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性的简要论述,提出了大学生就业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2.
杨怀印  史册 《学术探索》2014,(5):152-156
美国社区就业是得到国际普遍认可的大学生择业模式,其特点就是立法、政府(教育、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与学校、社区的合作促进就业的制度设计。其中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就业预备模式的实质,就是规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毕业即失业"现象,使得教育和劳动就业部门、学校、社区和学生群体形成共同自由择业的合力。与美国不同,我国现行劳动预备制度排除了高校毕业生,特点是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发证,促使初、高中毕业生走进劳动力市场。但自2004年高校扩招后,"毕业即失业"或毕业后滞后待业现象越来越呈现规模化。如何走出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困局,美国的社区就业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前许多师范专业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表现出过度焦虑、自卑恐慌、抗挫能力弱等心理障碍.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的产生是由于毕业生自我定位不准确,高校教育结构不够合理等多种原因造成的.鉴于此,学校应通过构建毕业生就业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机制和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等多种手段,帮助毕业生理性择业,顺利实现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4.
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日趋严峻,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此试图就大学生就业难自身成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进而提出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乎众多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是新时代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的人才支撑。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就业创业工作中引入精准化理念,推进高校就业创业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有助于解决好学校"精准就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新建本科高校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医学院校毕业生常见不良择业心态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模式。因此 ,在就业前学生心理准备充分与否 ,心态调整良好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其求职择业的最终结果。通过对目前医学院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常见的不良择业心态的成因的分析 ,我们提出针对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的立体对策 ,以帮助学生摆脱不良心态 ,走出误区 ,顺利择业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却依然有增无减,就业形势严峻.本文分别从宏观、微观层面从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重心”下移受阻、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效应放大三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两个创造,两个转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就业政策改革,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使女大学生择业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因素,也有女大学生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文章以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为背景,从人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以及实现供需匹配的就业服务三方面,对影响本省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解决福建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现实,迫切需要建立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体系.通过对产业环境、高校和政府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学政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