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党内巡视制度是我们党为加强党内监督,在借鉴我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一种专门适用于党内的、自上而下的巡查监督形式。民主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巡视制度的发展均经历了三个阶段。现阶段的巡视制度是对革命战争年代党内巡视制度的继承与弘扬。进一步完善党内巡视制度,要建立相对独立、权威高效的巡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巡视监督重点,以务实的作风拓展巡视深度。要建立党内巡视工作的长效机制,重视巡视成果的转化运用,并注意与其他监督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党内巡视制度是当前加强党内监督的一种全新的制度形式,是党在新时期加强党内制度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建立和完善党内巡视制度,对强化党内权力监督、完善纪检机构领导体制、密切党群关系、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完善党内巡视制度,一方面,要建立相对独立、权威高效的巡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巡视监督重点,以务实的作风拓展巡视深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党内巡视工作的长效机制,重视巡视成果的转化运用,并注意与其他监督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内监督问题的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观点,以及列宁对党内监督、权力制约等理论问题的精辟论述,为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发展可分为酝酿探索、徘徊前进、恢复重启、确立完善、全面拓展五个阶段,在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破解党的自我监督难题、筑牢党群关系的同心圆、健全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巡视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监督监察制度,日益成为党内监督的利器.新时代要继续加强巡视理论研究,促进巡视制度创新升级;要优化巡视制度组织结构,发挥巡视利剑强大威力;要注重总结巡视实践经验,聚焦强化巡视制度成效;要推进巡视融入整体监督,凝聚合力提升监督效能.  相似文献   

4.
《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党内监督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其中,邓小平党内监督思想对《条例》形成和最终定型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种科学制度的形成,首先是思想内容奠定在先,用以体现思想内容的制度安排在后。在中国共产党视党内民主为党的生命的今天,深刻理解《条例》背后的邓小平党内监督思想,对于切实实践《条例》的规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内质询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其活动主要包括党内质询关系主体、质询关系客体和质询关系内容.党内质询权是指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对所在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和问询,并要求所在委员会的相关机构或者部门在法定期限内,以法定形式进行答复的法定权力.<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办法>是党内质询的主要依据.目前,党内质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应当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以保障党内质询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巡视制度是以控权论为制度基点且适应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而重新建立起来的一项党内监督制度,是现行政治体制框架下和党内监督制度体系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内监督思想,不断创新巡视制度,制度建设成果丰硕。结合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巡视制度以及党内监督制度的理论体系须进一步完备,以期使该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相似文献   

7.
任弼时认为,发展党内民主,进行党内监督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并把这一原则在党内特别是在干部中进行充分的教育;建立和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巡视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正确开展党内斗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以促进党内团结.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党章在以下三个方面推进了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创新:第一,提出“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第二,提出“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第三,提出实行“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和“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定期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的党委报告制。  相似文献   

9.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党内法规制度是促使全面从严治党成为一种常态的利器,一体协同推进党内法规制度文本建设与制度执行成效,既是新时代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党内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和治理效能的必然路径。近年来,党内法规制度在执行中存在执行主体内生动力不足、执行过程受阻滞、实际效果受折损等现象,党内法规权威性问题引发普遍关注与忧虑。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是主体动力内嵌于执行过程并在内外环境相互影响中生成的,在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与百年变局相互激荡背景下,可以从激发主体内生动力、“关键少数”示范表率、奖励惩戒双管齐下、执行监督组合发力、内外环境协同建设等方面系统探讨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建设的逻辑与对策,为管党治党提供制度支撑与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党内监督条例)的发布和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促进党内监督条例的贯彻落实,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认为,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编制、研发党内监督程序,实施网络监督,不失为全面贯彻党内监督条例、提高党内监督水平的必要和有效之举.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自党内法规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日起,党内法规理论研究热度不减,受到了法学、政治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纪检监察学等学科和领域学者的重视。囿于党内法规理论尚未形成自主知识体系,学术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发展。党内法规具有独特的制度逻辑,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法治属性与政党制度属性,这是生成党内法规本体理论的前提。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下的党内法规理论需要以党内法规本体论奠定理论研究基础,以党内法规价值论凸显制度功能取向,以党内法规历史论阐明制度变迁规律,以党内法规运行论描述制度动态实践。  相似文献   

12.
巡视监督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党内监督方式。在当代中国反腐倡廉工作格局中,"党纪反腐"与"司法反腐"构成"制度反腐"的"两翼"。为有效解决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的横向监督乏力、纪检监察体制吸纳社会监督力量不足等问题,应充分发挥巡视监督的"高位优势"。要以"高位优势"彰显"独立性",增强巡视监督的威慑力;以"专项巡视"扩大"覆盖面",增强巡视监督的辐射力;以"过程防腐"推进"常态化",增强巡视监督的聚合力;以"制度反腐"加强"制度化",增强巡视监督的持久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简称《条例》)两部党内法规,这是全面从严治党、依法依规治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是党章历史上党内监督制度与时俱进的必然,是党内监督制度的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保持永远先进、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是对延安"窑洞对"的历史回应和初心坚守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4.
制度治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法治理念融入管党治党实践、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本路径。建立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制度治党的基础和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协调性、科学性、发展性,针对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宏观设计,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协调和衔接,党内法规的科学制定,党内法规的与时俱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及论述,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思想体系。坚持制度治党,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思想,全方位推动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我国合宪性审查工作的新篇章,推动了合宪性审查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推进了合宪性审查主体、对象、范围、程序等关联一体的制度健全和完善。党内法规能否成为合宪性审查的对象或者说能否将党内法规纳入合宪性审查范围,存在一定的争议。无论基于党章与宪法关系的理论审视,还是立足于合宪性审查本身的理论反思,党内法规接受合宪性审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皆存在不足。构建中国特色的党规国法审查监督体系,需要合宪性审查与合章性审查在各自场域中相对独立运行,同时又相互衔接配合,两者并行不悖、关联互通。回应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化发展的需要,对照国家合宪性审查制度,应当重点围绕党内法规合章性审查的主体、对象和一般程序等,构建党内法规合章性审查制度,以形成合宪性审查与合章性审查协同发展的中国式审查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祝捷  陈文菊 《社会科学》2022,(5):170-180
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作为政党责任制的一种,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追求制度效用,实现“党规之治”的意志表达。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的生成逻辑可从价值、理论、实践三个层面透视: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成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生成的根本价值动力,提升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实现党规之治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构成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生成的直接价值动力;党内法规之中权力、义务、责任的统一论,是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生成的内在机理;党内法规执行“宽松软”的现实困境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从“立规”向“执规”的重心转移,提供了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建构的实践动力。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的运行有赖于责任构成机制、责任监督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宣传教育机制等一系列机制的有效运作,这些机制共同构成了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的制度内容。  相似文献   

17.
巡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1949—2019年,巡视制度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历经曲折发展、恢复重建和深化拓展的历史嬗变过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功能定位上最终实现由领导方式向党内监督转变。作为党自我净化的重要途径,巡视制度在强化党的集中领导、维护团结统一、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党内选举实践中在候选人提名、党代表成分、选举程序等三个方面存在着问题。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对"党管干部"简单化理解、对党内民主理论缺乏系统梳理等理论方面的原因,又有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现象仍然存在的体制方面的原因。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有八个方面的着力点:制定《中国共产党选举工作条例》,正确认识党管干部和党委意图、竞争性选举、拉票现象等几个认识问题,完善与党内选举改革相配套的制度,提高党内选举的地位,完善党代表选举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全体委员会选举制度,加强对竞争性选举的监督,加强党内选举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校近些年来违法违纪案件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到,党风廉政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是导致高校违法违纪案件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从学习、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入手,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是高校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政治巡视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巡视制度以政治监督为功能定位,同时肩负着与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制度使命,具有党内政治监督(核心功能)和协同反腐(延伸功能)的双层功能结构。政治巡视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巡视制度具有鲜明的政治监督属性。在此基础上,政治巡视的协同反腐功能建立在对官员有限理性的外部性克服、对公共权力委托-代理关系信息级差的矫正以及对权力监督权威性流失功能代偿的理论逻辑之上。新时代,为了在法治轨道上持续深化政治巡视工作,强化巡视监督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基本方略中的制度作用,需要着重关注巡视程序规范、巡视限权规范、巡视成效评价规范、巡视问责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制约因素,进一步完善政治巡视程序规范,健全政治巡视限权规范,构建政治巡视工作成效监督评价机制及规范,激活并完善政治巡视不力问责条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