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有强制性意蕴的"应当—义务"既不像道义论所说的那样能够脱离善恶的内容孤立存在,也不像后果论所说的那样单向度地取决于"善"或"更好",而是植根于人类行为在诸善冲突中生成的善恶交织的悖论性结构:由于某个行为趋于的基本善总是与它遭遇的次要恶捆绑在一起,所以人们才有必要约束自己,哪怕以不得不忍受次要恶为代价,也"应当"履行达成基本善的"义务",以免自己的存在由于缺失基本善、遭遇基本恶而受到实质性的否定。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正义首要性思想是建立在社会基本结构的本体论、正当对善的优先性、道义论的元理论、自我的先行统一性等四个哲学要素的充分论证和支撑基础上的。从其哲学基点、哲学前提、哲学精神、哲学目的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还原罗尔斯正义首要性思想的本初理念。而辨析罗尔斯正义首要性思想的基本哲学要素构成,考量这一思想的阐发过程以及与其他不同观念学说的辩证思路,对于理解罗尔斯的整个哲学思想则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保罗·利科没有像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那样走欧洲大陆哲学的神秘化老路,也没有像德里达那样滑入玩世不恭的文字游戏泥潭中.他沿着萨特和列维那斯开辟的他者理论新途,构建了一个打通目的论和义务论的伦理诠释学体系.就承认善与正当的各自正当性来说,利科同伯林和罗蒂相近,有相对主义嫌疑;就寻求超越善与正当的路径来说,利科的伦理诠释学在方法论上与德沃金法律诠释学相近,但在学术目标上与罗尔斯正义理论相似.利科在回应罗尔斯正义理论方面独树一帜,是一个主动地从欧洲大陆哲学走向英美分析哲学的法国哲学家.  相似文献   

4.
正义的边界     
正义问题是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政治哲学关注的正义是社会正义而不是道德正义,正义的主题是社会基本结构而不是共同体,正义的规范对象是社会基本善而不是私人之善。社会正义也正是通过政治正义的观念、正义的主题之社会基本结构和正义规范的基本善为自己划定了理论边界,从而也决定了我们在何种层面上来谈论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原初状态与本体世界、相互冷淡与意志自律、正义原则与绝对命令的对应方面,正义论类似康德的道义论;但在本质上,在价值起点、价值结构、价值目标等方面,正义论与道义论之间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因此正义论既非道义论,也非契约论,而是混合论。  相似文献   

6.
新自由主义者罗尔斯与社群主义者桑德尔论争的关键在于权利是否优先于善。桑德尔批驳了罗尔斯权利优先于善的哲学前提——康德的道义论自由主义,批驳了罗尔斯关于正义的首要性与自我的优先性观念,提出了与罗尔斯新自由主义相对应的权利理论。  相似文献   

7.
契约论是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是罗尔斯推演他的两个正义原则的证明方法。本文认为,与其说罗尔斯的契约论是对传统契约论的复兴和发展,倒不如说是对传统契约论的倒退和否定。从契约论的基本精神层面看,罗尔斯不仅没有恢复和复兴契约论,相反,正是由于他的所谓"复兴"的努力,更加把契约论推向了不归之途。  相似文献   

8.
"正义"始终是西方伦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很多学者认为基于道德情感主义的关怀伦理仅仅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对社会正义问题缺乏关注。作为当代有影响力的德性伦理学家,斯洛特认为缺乏正义的关怀伦理是不完整的。他将"移情"作为正义的基础,认为无论社会制度、宗教、分配、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还是国际关系都需要建立在"移情"的基础上,如此才能实现正义。道德情感主义正义理论受女权主义发展的影响,被看作是女性声音的体现;它与当代自由主义特别是罗尔斯的正义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都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然而,由于移情的偏袒性,其正义理论很难做到机会均等,因而受到很大的质疑。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所提出的“正义”观念,是一种普遍主义的正义观,即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所有人都享有同样的平等自由权,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去追求幸福、尊严和福利,每个人都享有基本的自由权利。罗尔斯认为正义就是在社会中建立一种最基本的自由体系,而社会自由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解决自由的优先性问题。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提出了对自由优先性三个方面的辩护论证,即自尊论、良心平等自由论和利益层次论,不过罗尔斯的三层论证并没有赋予基本自由以词典式优先。康德式自律观念的利益层次论重建,为正义原则提供了一种建构主义的解释。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对正义原则进一步展开论证,政治自由主义的论证方式明显已经受到黑格尔影响而逐渐偏离了康德,黑格尔哲学为罗尔斯构思正义理论提供了体系框架。不容置疑的是,罗尔斯的现代自由理论已经成为一种完全超越了康德主义和黑格尔主义,为民主立宪社会稳定提供一定合理解释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他把社会的基本结构作为自己正义理论的主题,提出了用于制度的“两个正义原则”,体现了对“社会之最不利成员”的热切关注。同时,罗尔斯还深刻全面地阐述了“形式的正义”、“实质的正义”、“程序的正义”等问题。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对于我们建构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菁 《学术月刊》2013,(1):56-62
依据认知神经科学关于道德判断的一系列研究,并援引道德心理学的一些相关研究的结果,加西华·格林(JoshuaGreene)试图表明,人们通常做出的符合道义论的道德判断大多是情绪驱动的产物,而符合后果论的道德判断则多是理性推理的结果。格林认为,这种情况对以康德伦理学为代表的理性主义道义论哲学构成了严重的挑战,认知科学关于道德判断的实验研究表明康德伦理学是错误的。然而,虽然格林富有创意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对道义论哲学构成了足以引起重视的挑战,但由于他在推理和实验设计中存在重要的疏忽,忽略了人们在他所谓"非切身的"情境下仍然有可能做出符合道义论的道德判断的情况,致使他在推理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因此,格林对道义论哲学的攻击是不成功的,认知科学尚未表明康德伦理学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一种用来获取社会正义原则的建构主义方法。为了全面论证罗尔斯正义原则所包含的不正义,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G.A.柯亨在《拯救正义和平等》一书中论证了该方法没有资格用来获取正义的基本原则。他逻辑上首先提出并论证了事实与原则关系的“非敏于事实”命题,即为了反映事实,那些反映事实的原则必须反映那些不反映事实的原则;然后以此命题为基础具体指证了罗尔斯正义建构主义中存在的两个混淆:把社会管理规则等同于基本原则,把服务于正义价值的原则等同于服务于其他价值的原则;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正是这两个混淆导致了罗尔斯把最优的社会管理规则当作了正义的基本原则。为此,介绍了英语世界中几位有代表性的学者对柯亨这一批判的评论。  相似文献   

13.
正义首要性思想不仅是贯穿罗尔斯《正义论》全书的要义,而且也是罗尔斯极力维护的核心概念。那么,正义为什么是现代民主条件下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证明和确立),如何系统表达和阐释这一理论(表达与秩序),如何确保这一理论的有效运用(应用与发展),用批判与建构的方法,以罗尔斯的"主体观念"为基本分析线索,以"权利优先于善"为根本分析对象,用"道德"(或"意志")与"基础"(或"认知)的二元结构,如主体、契约、自我、选择等来解构罗尔斯的正义首要性思想,可对当前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构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以其善下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古人老子说的。老子的意思是,做人要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就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  相似文献   

15.
科恩是从左翼立场对罗尔斯进行了最为深刻的批评的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科恩认为罗尔斯的正义论并非像被认为的那样是平等主义取向的,他的差别原则与平等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鸿沟,其支撑差别原则的"激励论证"与"帕累托论证"纵容了不平等的广泛存在。科恩提出了一种体现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的"取得利益平等"理论,主张实现一种深层的机会平等,纠正所有非个人主动所致的不平等劣势,并进一步主张个人需要承担建构平等社会风尚的相关义务。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是讨论正义问题最多的古希腊哲学家,他的《国家篇》是西方古代正义论的典范之作.柏拉图在对话中概括了当时流行的功利主义正义观,并指出,这种观点把正义的本质规定为利益,把正义的起源归于人们为趋利避害所订立的契约.他对这种正义观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指出它使人为了利益而追求不正义,错置作为美德和智慧的正义,随之而来的就是分裂、仇恨和争斗,最终将破坏不正义者的幸福.他认为,只有通过探寻正义的真正本质,才能最终驳倒功利主义.本文最后联系了麦金太尔、卡西尔、列奥·施特劳斯对柏拉图正义论的评价,将柏拉图的正义论概括为“本质主义的正义论”或“整体主义的正义论”.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与善--桑德尔对罗尔斯"正当优先于善"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中海 《北方论丛》2006,(2):110-114
罗尔斯在他的公平正义理论体系中,极力强调正义的首要性与优先性,认为正当、权利优先于善。在道德意义上,正当优先于善,个人权利胜过或压倒共同善的考量,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普遍福利之名也不能逾越之。在独立获得的意义上,正当不依赖于任何特殊的善的观念而获得证明。桑德尔驳斥了罗尔斯的正当对善的优先性观念,认为罗尔斯的自我优先性的个人观念不能论证和支持其正义理论。对正当、权利的考量离不开善观念。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的假设契约论的核心观念是正当的优先性。罗尔斯声称正当的优先性这个观念来自于康德的伦理学。而本文则试图根据罗尔斯在《道德哲学史讲演录》中关于康德哲学的讲稿说明罗尔斯对康德伦理学的解读是不恰当的,因为他认为直言命令必须将经验因素纳入考虑。基于这种解读,罗尔斯主张正当既应约束善又应与善互补。《正义论》第三部分试图通过提出一种更大的整全性计划来论证正当对善的约束性,但是却牺牲了正当与善的互补性。本文认为,在正当的优先性这个观念中其实同时包含着康德主义与非康德主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康德以"绝对命令"为核心构建了道义论的道德哲学体系,认为对于道德情境的判断完全是经过理性的推理产生的。但是格林以自身的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为基础,认为人们在面对"切身"和"非切身"两种不同的道德情景时会相应做出符合道义论和结果论不同的判断,从而对康德的道义论观点进行了反驳。但是朱菁列举了在"非切身"的情况下人们会做出道义论的判断从而表明格林对康德的反驳是不全面的。本文认为无论是格林对康德的反驳还是朱菁对格林的批判都是存在问题的,格林以认知科学为基础的理论并没有对康德的道义论构成威胁,而朱菁对格林观点的批判实际上也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20.
胡宏的人性论非常接近于性无善恶论或性超善恶论,但他所支持的其实是性善论,其性论的特点之一是认为性善之善不与恶对。在南宋早期,这种性善之善不与恶对论曾短暂流行于支持性善论的理学家中,流行范围并不止于湖湘一派。而性善之善不与恶对论,事实上是理学性善论对北宋性无善恶论的一种理论回应。性无善恶论和理学性善论都认为性静无恶,但由于善恶因相互对立而共生,既然人性无恶,那么人性中同样也没有与恶相对的善。这一问题成为性善论的一个理论困境。南宋早期的性善论者为了回应性无善恶论的批评,便采取性善之善并非与恶相对之善的思路来维护性善论。朱熹极力批评性善之善不与恶对论,又赋予性善以先验性来回应性无善恶论,朱熹认识到善恶一经产生,其各自的意义便不会消失,善恶不须随时相对。此后,这种颇为独特的性善之善不与恶对论便很快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