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总书记在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的阶段;是由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哪些基本特征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我国人口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向城市人口占多数转化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在西部大开发中,理应占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贯彻城市化发展战略,有利于加强对西部人口增长的控制 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一般说来,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率,要快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率。而不论是在西部还是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应遵循"两比趋近"规律,把思想和认识坚定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实施农业就业人口转移;认真研究和抓紧建设承载人口转移的有效载体,把加快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乡统筹当成大战略;积极创新城乡统筹系列化政策,鼓励人口转移,确保人口转移有比例按规划地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任洁 《兰州学刊》2004,(6):186-187
城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镇化就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逐步转变的历史过程。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主要集中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而西部地区,尤其是经济落后的甘肃省发展则很缓慢。伴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加快城镇化建设成为甘肃省推动经济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一、发展民间投资是推动甘肃省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1.民间投…  相似文献   

5.
<正>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多少、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直接从事劳动生产的劳动力减少,是世界各国发展的趋势.1980年,美国和英国的农业人口都不到3%,法国和日本的农业人口分别为8.6%和10.8%.匈牙利1970年农业人口占27.5%,到1980年下降到17.5%,十年时间农业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中下降10%,说明匈牙利这些年来改革成效显著,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列宁说:"商品经济不发达(或完全不发达)的国家的人口,几乎全是农业人口……因此,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西欧商业复兴为农业发展创造了一定有利条件。14世纪末以来,荷兰出现了两种土地占有格局。一种大地产者占多数,另一种是小地产者占多数。短期土地租约是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商业化的一个有利因素。大地产占多数的土地占有结构和短期土地租约相结合促成了大型租地农场的出现,加速了农业的商业化和近代化。后一种土地占有结构的地区土地较为分散,土地集中困难,农业生产只能满足生存需要,生产效率低下,商业化进程迟缓。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经济社会城乡二元分割明显的发展中大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贫困救助的艰巨性亦世所罕见。这种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农村贫困救助必须选择国家立法、依法而行、政府主导的路径。就目前所公布的《社会救助法》草案内容来看,其中仍存在一些在技术上值得商榷与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把人口问题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兼顾起来通盘考虑,是邓小平同志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根本特色.其理论的人口底蕴体现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战略部署等一系列问题都与人口问题密切相联,从人口众多这一国情特点出发,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可行现实途径只能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树立“三步走”的持久战方略;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是中国现代化压倒一切的必要条件;中国现代化的战略根本是农业、农林、农民问题;中国现代化的主体关键在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浅议云南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张建民一、云南农业剩余人口规模扩大与城市化发展的矛盾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实现规模经营,以此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前提是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这就是...  相似文献   

10.
田明  李睿 《山东社会科学》2012,(12):116-122
我国正处于由农村人口占多数向城镇人口占多数(城镇化水平达到50%),保持就业结构顺利转变,促进可持续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一阶段经济和城镇化可取得较快的发展,就业结构的转变逐渐使各产业的就业偏差缩小,并且进入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时期。鉴于目前的发展状况,进一步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非农就业比重,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正>巨额农村剩余人口的城市化是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城市化的趋势如何,应当采取怎样的对策,本文拟就此谈点看法.一、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趋势二元结构转换的人口空间变动特征是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是二元结构转换的一个过程.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的转移.(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的溢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先是工业部门的扩张,后是第三产业的扩张,农业部门劳动力人口要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规律.农业部门劳动力人口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新增农业劳动力人口需要向非农业产业转移,二是原有的农业劳动力人口也需要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农业部门对劳动力人口需要的相对减少和绝对下降决定于:1.工业化、城市化占用大量的土地,交通体系及民宅的建设占用大量的土地,  相似文献   

12.
<正> 如果对中国社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就会发现它是一个二元社会结构。以下就什么是二元社会结构,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加以改革,作些粗浅的探讨。一、什么是二元社会结构所谓二元社会结构,就是运用户籍制度把中国人口划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两个鲜明的类别,并辅之以一系列的具体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建立并维持二元社会结构的具体制度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粮食和副食品供给制度。非农业人口的粮食和副食品由国家保障供应,不受丰歉年的影响,国家每年还给予大量的现金补贴。而农业人口的粮食及副食品则自理。2.住房制度。国家每年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为非农业人口建设大量住宅,房租少到纯粹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广大人口的小康是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经济面临加速城靠市化进程和调整农业结构的双重机遇,我们应当把这两种重要的发展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文章从分析农村城市化与农业结构的调整相关性入手,剖析了南京市农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快南京市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推动农村城市化步伐提出了相应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温州作为一个内部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加以考察,以作为东南山区农业开发类型研究的个案.论文通过对人口增长、行政区设置和水利兴修等因素的考察,以及对粮食产量、人地矛盾、雇佣关系和农产量的商品化程度等方面的分析,认定在南宋温州东部的农业开发已经完成,西部开发也已臻成熟,并着眼于开发动力源的变化和人口运动,在一般的意义上揭示了山区农业开发的阶段性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重视农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80%的人口是农民.农村最落后,最需要发展.人口多,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的头等大事."不管天下发生了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我国人口多,对农产品需求量巨大,只能依靠自力更生解决.一是国外市场不可能提供这么多农产品;二是中国本身也没有这么大的支付能力和运输能力;三是国际农产品市场往往是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的工具,不立足于自己解决农产品有效供给问题,就会受制于人.中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如果80%的农村人口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要发生闹革命的问题."可见,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也是整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的情况如何,首先要看农业、农民和农村的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甘肃省迁移人口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一、现住地为甘肃本省的迁移人口中,出生地在全国各省、自治区都有,数量相差较大,且以本省及西北其余省份居多;二、按迁出地类型分析,乡村人口规模大于城市人口规模;三、我省迁出人口主要流向西北其余省份,尤其新疆为我省人口首选迁往地;四、迁入本省和本省外迁人口的文化程度大体相当;五、迁移人口职业分布中,来自农业的人口较多.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不仅是城镇物理外观的变化,更是人与社会的深刻变化,在现实中难免遭遇到思想观念、城镇户籍、建设用地等各种瓶颈。为了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树立人本理念,从重空间城镇化向重人口城镇化转变;完善户籍制度,实现城镇公共服务惠及农业转移人口;科学制定规划,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功能与使用效率;优化城镇形态,增强城镇与农业转移人口需求的适应性;改革财税体制,为地方政府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动力;培育开放包容精神,促使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8.
人口流动问题的法律应对——迁徒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历史表明,人口城市化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一般规律.没有人口产业结构的转移,就没有生产的工业化、现代化,也就谈不上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还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摈弃社会歧视观念,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在宪法中赋予公民迁徒自由,可以为我国实现现代化作基础性法律铺垫.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今年起要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集中精力把农业尽快地搞上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因为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保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第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二,我国农业人口在人口总额中还占有绝大的比重,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虽然总体上进入了小康,但离全面小康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要在今后20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富裕的小康社会,"五化"是必由之路,其中,经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人口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而市场化和民营化进一步发展则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制度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