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新世纪初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总体有利与相对不利并存的态势。影响中国安全环境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亚太地区的经济走势;二是中国与亚太地区几个大国的关系;三是民族分裂主义活动;四是中国周边的军事安全状况。中国要实现新世纪初稳定周边的安全战略,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睦北、缓西、稳南、进东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新世纪中国外交的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地区长期的稳定与繁荣是一种复杂均势的结果,在这种条件下,东盟国家推行的“大国平衡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东南亚地区成了新世纪中国外交的前沿。  相似文献   

3.
唐方亮 《阴山学刊》2009,22(3):89-92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对华采取了“均势”战略,以遏制和抗衡的手段平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力量。美国扶植日本充当亚太均势格局下的马前卒,实际上是冷战后期全球“均势”战略的回炉,目的就是要防止美国所谓与之利益相关的地缘带出现一个强国。形成绝对优势进而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同时,美国炮制安全困境理论,挑唆亚太地区国家之间以及与中国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疑惧,相互制约,从而形成“均势”,稳保美国的霸权。  相似文献   

4.
建立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架构是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破解"亚洲悖论"、适应地区体系转型的战略选择。它以追求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为宗旨,实现亚太地区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架构是包括地区行为准则、安全合作对话机制和安全合作组织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安全合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实施路径上,它将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新安全观理念基础上,坚持开放、透明、平等、包容的原则,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合作之路;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形成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架构的战略支点;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亚太地区国际体系和秩序,为建立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架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安全关系和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与安全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国实现了阶段性的和平崛起,显著改善了地缘政治与安全空间,但仍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挑战与威胁,包括美国的全球霸权扩张和对华战略围堵、亚太地区主要大国间的地缘政治对抗、与邻国的边界争端以及国内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主义威胁。要进一步推进和平崛起,打造世界级强国,中国须全面规划以合作性参与为主导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应致力于与美国霸权和谐相处,平衡发展大国关系,深化地区安全合作,妥善处理与邻国的领土和领海争端,化解潜在冲突,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成为海上强国。  相似文献   

6.
赵畅 《学术探索》2011,(4):33-38
18世纪初,均势作为国际关系的一项原则正式载入了国际条约。公元前6世纪就建立了王朝,具有悠久历史的尼泊尔是南亚地区一个小国,在国际关系体系中常常被大国所忽视。然而,随着近几年来我国西藏问题的复杂化,印度谋求南亚的霸权地位,美国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加强,小国尼泊尔开始受到关注。尼泊尔一个弱小国家是如何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发展的,作为其邻国的中国来说,有必要分析它的均势外交政策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正确处理与尼泊尔的关系,营造南亚地区周边稳定的国际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利用乌克兰危机,聚焦欧洲和印太两大战略方向,加紧推动北约新一轮战略转型,不仅激活冷战结束后一度濒临“脑死亡”“肌无力”的北约组织,还重新赋予其“东进”印太、遏制中国的战略使命,通过扩大北约“全球干预”战略功能,试图构筑一个“以遏华为目标,由美国主导,以印太和欧洲盟伴为羽翼,东西呼应、两洋联动”的全球安全架构。目前,美国在推动北约“东进”印太方面,已促成亚太四国作为“邀请嘉宾”参与北约峰会和外长会,形成“北约+亚太四国”合作机制,升级日韩为“定制合作伙伴关系”,并力推北约在日本设立联络处和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强化北约在印太地区的实际存在。美国推动北约“东进”印太是为了应对印太地区的大国战略竞争,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达成控欧遏华弱俄、震慑朝伊的多重目的,其在策略上重点采取了外交诱拉、舆论鼓动、机制塑造和身份认同等手段,以形成北约“印太化”和印太盟伴“北约化”,达成“东西对接、双向奔赴”的局面。美国推进北约“东进”印太势必引发地区内国家关系复杂互动,冲击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破坏基于自由、和平、繁荣的亚太地区秩序,给中国运筹大国关系、经略周边、维护领土海洋权益以及维持地区和平稳定带来多...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际环境下的中国外交战略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灵 《社会科学》2002,(3):29-32
文章认为 ,和平与发展主题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在与大国单极战略的碰撞中继续发展。文章提出 ,把握中美关系的走向 ,发展大国关系 ,重视亚太安全环境 ,稳定周边关系 ,扩大贸易合作 ,加强经济外交是中国外交战略与策略的最佳选择 ,有利于创造我国较长时期经济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9.
奥巴马政府自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以来,视南太平洋地区为美国战略调整的重要支点,不断增大对该地区外交、军事方面的战略投入,以巩固其联盟体系,力图保持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最终实现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对于美国的战略调整,南太平洋地区国家有不同的考虑,也做出了不同的反应。美国南太平洋战略的调整将对亚太地区的力量格局和中国周边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0.
地缘政治与中国的大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缘政治的维度看,中国的地缘政治具有八个方面的主要特征,这是中国进行国家角色定位,确定建军路线、国防战略方向和外交战略,衡量国际贸易风险、运输成本和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坚实而可靠的依据。据此,中国应该制定谋求世界大国的外交战略;自主构建周边的安全体系;依托经略东亚,营造新的东亚合作模式;加强海军建设,发挥海陆兼备优势;积极、稳妥地处理与大国的关系。并且,在长远目标的进取和恢弘性与实现近期目标的内敛和稳健性之间谋求一种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快速崛起阶段,东南亚地区对中国立足周边、成为有所作为的地区大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但受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东南亚地区的政治波动状态不断增强,影响中国周边环境的稳定。如果中国要获取区域大国地位、赢得区域主动并化解美国亚太再平衡的压力,就需要主动寻求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深入合作,建立稳定的国家关系,因此,中国应当推动有利于周边国家发展的区域合作机制。三角合作机制是区域建设的最优选择,其具有建构成本小、效率高的特点,中国若能以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开发为平台加强三角合作机制,推动中南半岛区域国家间合作、实现中国在该区域的主导,可以为中国经略周边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同时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发挥最大效用,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角色转变将引起国际关系结构性的变化,中国外交进展的程度和影响力,是影响中国外交战略构建的主要因素.中国外交战略筹划的基本思路是战略观念和思维方法的不断创新,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安全与主权利益的有效维护,营造稳定的大国关系和周边关系,充分利用现有的或未来可能拥有的外交资源和国际机制,有效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后,中亚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各大国与各种政治力量在中亚掀起了新一轮的角逐。本文从地缘政治、安全、经济的角度阐述了当代亚太地区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提出了中国应与中亚国家加强安全上的制度合作,增加能源基础上的经贸合作,并注重协调与其它大国在中亚地区关系的中亚地缘战略构想,分析了这一战略构想在实施的过程中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国治理与政治建设--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国治理问题是中国长期延续的一个历史性难题,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如何寻求有效的资源积累结构,确保现代化的顺利推进,以达成有效的国家治理,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与关键。大国治理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战略选择深深受制于其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以及时代使命。因此,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战略选择就是通过以现代价值体系的塑造、现代制度体系的构建和现代治理结构的培育为核心内容的政治建设,实现政治建设与大国治理的和谐互动,最终达成有效而民主的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15.
均势最早源自于欧洲的历史实践,随着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均势理论得到了系统的阐释.然而,从汉斯·摩根索到肯尼斯·华尔兹,均势理论关注的只是大国的实力分配,小国只是均势的被塑造者.最近,朝鲜半岛形势危机四伏,扑朔迷离,各种势力都在较力.笔者认为,两极格局解体后,朝鲜半岛的均势态势得以继续维持,但是其中积极运用均势策略的却是朝鲜这个小国.这表明均势并非大国的专享工具.本文试图从均势理论的角度对半岛形势进行梳理,重点分析朝鲜如何维持均势态势,以求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6.
随着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的结束,美国的反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其全球的战略重心开始转向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国际环境形势异常复杂,大国林立,利益混杂,处理棘手。由于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所在,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历届美国政府总想打"台湾牌"来遏制和牵制中国,"以台制华"成为其对华政策的重要方针。美国重返亚太后台湾的战略地位不降反升,台湾的战略定位从第一岛链的中轴转向以台湾、冲绳、关岛、达尔文四角组成的对华菱形围堵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世纪转折时期,亚太地区大国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中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确立了21世纪初对美、日、俄伙伴关系战略。这种关系,将有助于中国国家主权和安全、经济发展、国家统一、国际地位等方面战略利益的实现,因而是一种最佳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亚太大国高度关注中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制定了相应的能源安全战略,并采取积极行动,导致激烈的能源争夺正在中亚地区展开。中国可依据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的政治经济合作基础,积极开展能源合作与外交,构建有效的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与稳定同时,构筑起西部周边的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9.
东亚作为大国比较集中的地区,其发展和稳定备受瞩目。而在地区大国的互动过程中,未来的东亚国际体系将向哪个方向转型,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从体系结构、体系制度、体系文化等国际体系转型的要素出发,探讨东亚国际体系的转型方向表明,若以均势体系为转型方向,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以及东亚地区的稳定;协调体系在理论上要优于均势体系,在东亚地区也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以作为未来东亚国际体系转型的方向。中国所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新安全观、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符合东亚地区的长远利益,因此中国可以引领东亚国际体系向协调、稳定、共生的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周边仅有的地理态势使它在远东国际关系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周边经略具有丰富的经济动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强度降低传统政治安全的重要性,是中国周边经略的核心.中国正面临着从传统政治安全朝向经济全球化时代调整自己的国家周边外交的重大转变.中国的周边经略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梯阶,它涉及到中国战略选择的以下几对相互关系的精准把握.一是挑战者与追随者的关系;二是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关系;三是外交与内政的关系;四是全方位外交与大国外交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