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文学的本质即文学的根本性质,是文学的一系列属于不同层次的固有属性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构成了文学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差异,决定了文学的许多非根本性质及与其他社会现象的非根本差异。在这一系列固有属性中,有的是文学和其他社会现象共有的,可不严格地称之为一般本质,有的是文学所特有的,可称之为特殊本质。本文只择其大要者论之。 1.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它无疑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论证,已驳斥了并正在驳斥着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上的各种唯心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说辨析文学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种,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在于它以语言为媒介的形象性。以上是几十年来普遍流行的关于文学的本质特征的结论,并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基石和出发点。本文认为,上述结论只是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意义上才是正确的;它并没有充分揭示文学的本质属性;如果把它当作唯一绝对正确的关于文学本质的结论,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而需要认真地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3.
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为代表的主体论文学史观,是20世纪80年代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阐释范畴.主体论文学史观强调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将"文学史从社会政治史的简单比附中独立出来",主体论文学史观的这一诉求是针对革命文学史观而提出的,它是主体论文艺学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内的具体化,也是新启蒙主义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进化论的历史观,以及隐含于这一范畴中的意识形态属性,导致主体论文学史观在90年代后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4.
严昭柱在《求是》第3期著文认为“文学多元化”口号有三大破坏作用。1、它否定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本原理。近两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本原理受到了全面“爆破”,主要有: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文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等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本原理,没有哪一条能得以幸免。2、它在文学领域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这个口号的纵容下,几乎将西方资产阶级文学思想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全盘搬进当代中国文坛,宣扬极端个人主义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之意识形态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意识形态与文学亦相应构成等同与消解、决定与从属、主导与结合的不同关系形态。文学意识形态说有特定的政治(阶级)内涵,长期被视为文学本质,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思想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被人为强行提升为本质,违背了马恩相关论述的原意,在思维方式和理论逻辑上都是错误的,也给文学理论上的诸多问题带来一系列重大偏误。  相似文献   

6.
章辉 《社会科学》2008,(2):180-187
新世纪的中国,政治文化语境的变革以及全球化的多面推展致使文艺学知识和理论论域的范式新变迫在眉睫,年度文艺学热点问题正是文艺学理论新变的表征.30年来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反思和学术创新、文学本质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争、新媒介对于文学生存方式的影响、视觉文化以及都市文化研究的兴起等是2007年度比较重要的文艺学热点问题.关注生活变化,反思既往视界,创新理论命题是作为理论探索的文艺学的应有使命,也是2007年度文艺学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7.
关于当前文艺理论发展的态势,人们已从思维模式的调整、新方法的探索等角度进行过评述,这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从具体问题出发,并且充分意识到僵化的传统文艺学命题的根深蒂固的影响,据我个人看法,当前文艺理论最突出的发展体现在:对政治图式、艺术直接反映论的扬弃和反拨,并由此带来了创作实践和文学批评的惊人的进步——文学观念的深刻变革。一切关于文学的本质及其审美特性、审美主体的心理特质与创造天赋、文学的功能与审美价值、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诸艺术范畴的阐述,甚至关于现实主义一般原则的论争和对方法论的热情与探讨等等,归根结底都是伴随着对僵化传统文艺学的刻意反拨而展开的,它成为相当一个时期内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即力图  相似文献   

8.
文艺理论建设的新成果──《评文艺学论纲》佴荣本胡有清的《文艺学论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下称《论钢》)是一本有自己特色的文艺学专著。第一,《论纲》有一定的逻辑严谨性。作者在书中指出,“文学理论所研究的范畴大致包括:第一,关于文学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困境表现为在"审美"和"意识形态"之间左右为难,从逻辑上说就是属概念的左右为难,从理论建构上说是理论基础的二元化。这来自论者对本质与性质(属性、特性)、"审美"和"意识形态"模糊不清的认识,同时,"审美意识形态"论又依靠这种模糊不清的认识勉强维持了一种模模糊糊(既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的、仿佛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艺的本质特性问题 ,历来是文艺学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当代文艺学的变革与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凝结和体现在对文艺本质特性的认识不断推进和深化上面。回顾新时期以前的传统文艺学 ,是站在哲学反映论的基点看待文艺现象 ,把文艺看成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认识 ,是一种反映论或曰认识论的文艺本质观。新时期以来 ,当代文艺学在这个理论框架的范围内发生了一些变革 ,即由过去的运用哲学反映论原理阐释文艺现象 ,推进到深入探讨文艺反映现实的特殊规律及审美特性 ,是为“审美反映论” ,不少学者都是沿着这一路径向前探索推进的。应当说 ,从…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自“方法论热”兴起以来,曾先后出过一些有关文艺学方法论的专著,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有的专著往往只有对西方各种方法的介绍,它虽然林林总总,洋洋洒洒,但不免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从。这一客观效果,似乎有悖于文艺学方法研究的初衷。然而,陈鸣树教授的新著《文艺学方法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以下简称《概论》)则不同,它虽然面世较晚,却表现出一种思维和体系的优异性、超越性,其中闪现着一种智慧的思想火花。在文艺学研究中,方法有三个层次:“一般方法是最高层的方法,即思维方法或称哲学方法、特殊方法即运用到文学这个领域的各种方法、具体(个别)方法即适合于各别具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为作家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的表达,其创作过程表现出特有的意识形态倾向。"文学模仿说"和"文学表现论"预设文学作为一种神性职业的存在,体现出潜在的神秘主义色彩,其意识形态表现为一种神学观念。20世纪后,随着对文学的本质、功能等问题认识的加深,西方批评理论对文学的神学观念进行了批判。"文学生产论"将文学艺术活动看作一种生产实践形态,从文学与革命政治、意识形态等视角阐释文学构成,要求将文学作为生产的本性还给文学,实现文学对意识形态的生产。解构主义批评对支配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予以反叛。它们都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的价值观念,动摇了文学意识形态的根基,体现出试图超越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代艺术本质研究所涉及到的根本课题,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对此,在思想方法的最高层次,现有主张的思路大多偏于两种倾向:1.只是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框架出发;2.只是从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框架出发。由此,在艺术本质结构最高层次,他们所把握的艺术本质内涵只能是认识论的、本体论的,或者形式论的,仅仅具有形而上学性质的抽象内涵。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应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实践观及其方法论,它是从上述两种关系框架的内在联系,亦即从实践之所以发生和发展的本源关系出发去把握艺术本质的,由此,在艺术本质结构最高层次,它所把握的艺术本质内涵最终是以生产为手段,以人为目的的价值论的具体实践内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艺术本质研究应当实现历史性转移,其目标是紧贴现实,走进实际历史进程,建立一门与市场经济时期相适应的新文艺学。  相似文献   

14.
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由文学研究走向文化研究,是近年来文艺学研究领域的走向,而身份与认同是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汉语语境里,需要对“身份”、“认同”和“同一性”几个词语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研究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到产生它们的不同语境,以及与各种不同语境相联系的具体复杂的问题。身份研究和认同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具有鲜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与立场。  相似文献   

15.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核心观念是:文学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种意识形态;同时是发挥了主体性、能动性的反映,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哲学基础看,审美意识形态论是认识论的;从概念形成的过程看,仍未能摆脱"本质—特征"的运思模式;文学的本质因此仍然是意识形态,而审美只是一种特征。鉴于此,我们提出建构一种建立在实践论基础上的"审美实践"的文学观。与认识论的文学观不同,审美实践的文学观不仅视文学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同时视文学为人类基本的活动方式和存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因为自身的审美特质,从而决定了文学可以在很大程度发挥否定、批判、引导现实的作用。文学因此不仅仅扮演着附庸于意识形态的角色,而且同时扮演着对抗意识形态的角色。文学实践论、审美实践的文学观,既是对文学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观的继承,更是超越。  相似文献   

16.
张荣翼 《社会科学》2012,(1):162-168
文学生产-消费是文艺学中的一个或者一对重要问题,而它作为问题并不是因为它的现象层面的存在,而是这种存在在文学中产生了新的阐释的需求。作为社会分工之后的文学,它有生产-消费的问题本来应该是理所当然,而之所以在古代不这样看待,往往有着伦理因素,人们需要有一爿脱离世俗生活指标的净土,而从社会统治角度看,回避或淡化文学的生产-消费特性有利于文化管制。文学的生产-消费特性不只是文学现实的一种功能的体现,而且它也是文化的再生产的一种属性。文学生产-消费是一个连续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它对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民族文学理论界大为活跃,悬而未决的民族文学划分依据问题再度引起民族文学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归纳各家之言,可分为作者族属决定论、生活题材决定论、语言文字决定论、综合兼顾论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决定论五家之说。分歧之大,一时难以取得一致意见。根据目前的讨论情况,我觉得有必要强调与该课题相关的三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前提。 一,民族文学的划分依据问题不纯属文艺学问题,它涉及文艺学与民族学双重理论。文学民族性问题的真正解决是民族文学的划分依据这一课题解决的直接的理论前提。所以,有必要把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辩正地结合起来,研究面临的问题。 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学处于多层次的系统关系中。系统的关系不同,其意义、性质有别,因而也就可以对文学做出多种具体的规定。文学在这一系统关系中的意义,性质代替不了它在另一系统关系中的意义、性质,对文学在某一系统关系中的具体规定代替不了对文学的总体规定。解决民族文学的划分依据,首先得弄清文学在此处于汁么样的系统关系之中,然后做出其具体规定,把具体规定与总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陆贵山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推动了关于文艺真实性、"恶的历史作用"、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历史责任等问题的大讨论,提出并建构了审美主客体的统一与倾斜、宏观文艺学、文学系统本质等重要文艺理论,主张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文艺学研究要富有开放性、包容性,尽可能综合一切文艺现象与文艺思潮,倡导"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文艺学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文艺学方法论讨论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80年代关于文艺学方法论的讨论是新时期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步骤。这次讨论以 1985年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1985年之前 ,讨论的重心是以所谓“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科学理论的移植为标志的文艺学方法科学化问题 ;1985年之后 ,讨论的重心是以文学的“主体性”为标志的文艺学价值取向问题。关于文艺学方法论的讨论打破了僵化的文学观念和单一的文艺研究模式 ,促进了文艺学方法论研究从不自觉向自觉的转变 ,并最终使新时期文学研究向科学化、系统化和多元化迈进  相似文献   

20.
论文艺学研究的客体、视角、学术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终会认识到,发展、建设比破坏重要得多,也困难得多,对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如此,对一个具体学科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如此,当代中国文艺学的命运,将维系于这个认识的基点上,现就文艺学的建设作些探讨。文艺学研究客体的复杂性文艺学研究的客体不是孤立的文学作品,而是作为整体的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作为文艺学研究的客体,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延展性极强的活动,它充分表现在文学所具有的多种性质上面。文学的出发点、扭结点和归宿点是人。人是文学座标中的原点,人之外没有文学,因此,研究文学性质的多样性、复杂性可以而且应该从考察人的活动入手。人之为人,人的活动之所以是人的活动,而不是一般动物的活动,在于它建立起了两种独特的、一般动物所没有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