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洋务派经济思想概括地说是借"西法"以谋求中国的"富强".所谓"借西法",并不是要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而只是采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机器生产,并有限度地引进一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他们的主要活动是购买西方的新式武器和自办近代军事工业,认为这是当时"救时之第一要务"和"自强之本".他们最先主张购买洋船洋炮,进而主张造船造炮,最后则主张制造工作母机.所谓"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要搞"机器制造",又必须了解和学习西方在"制器"方面的技术和"声光电  相似文献   

2.
谢放 《广东社会科学》2008,6(3):116-124
学界对曾国藩及"洋务派"的自强观研究虽多,但对"自强"涵义的演变及时人议论"自强"的语境似有所忽略。"洋务"与"自强"的涵义在同光之际便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于"治外",后者则侧重于"治内"。曾国藩继承了魏源"以治内而治外"的"自修自强"路径,主张从"制器、学技、操兵"入手,仿西人之意而精通其法,不求近效,铢积寸累,逐步实现自强并付之实践。虽然其在对外交涉中委曲求全以力维和局,但意在通过自强来"期永久之利","收远大之效"。其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尤其是倡导翻译西书、派遣留学等举措,其成效在当时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对后世却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早期中华大地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早期的中华民族为什么那么善于发明创造?有其事必有其理一、早期的中华民族特别尊敬善于发明创造的人;二、早期的中华民族特别重视研究发明创造的哲理.尚象制器,就是<周易>中指导发明创造的系统哲理.尚者效仿也,象者形象之象与抽象之象也;尚象制器,就是仿照象所表现、所揭示出的原理与意境去创造先进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以及自卫的先进武器.形象之象在自然界万物万象之中,抽象之象在阴阳两爻、八卦、六十四卦的符号之中.发明创造的理论,先有"尚象制器"而后有"仿生学"."尚象制器"相较于"仿生学",内容上更广博,方法上更灵活.在发明创造领域内,一要学习洋人,二要学习先人.学习先人,不仅仅是学习某一件事、某一句话,更重要是学会祖先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晚清洋务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中共”“自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兴办军事工业,筹办近代海军。李鸿章参与了近代海军建设的全过程,是晚清建设近代海军的实际组织者。关于在这方面的功过是非,许多论者、包括台湾以及国外的一些学者,已经发表了很有见地的论述。本文着重从他在海军装备建设方面的一些情况说点看法。一、李鸿章积极组织领导了晚清的制器,但始终不主张清廷自己制造轮船。1862年6月,李鸿章奉湘军首领曾国藩的命令,率军6500人乘英国轮船到上海,与洋人联合围剿太…  相似文献   

5.
科学推进党的建设必须设计正确的党建目标,党建目标的设计必须体现先进性、注重现实性、坚持整体性、具有调适性。正确的党建目标有赖于对现实的科学把握,党建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疑虑、新探索必须及时在党建目标中予以回应、解答和体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正是对以往党建目标与党建实践互动的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依靠为人民服务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必然要依靠为人民服务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依靠不断创新走出了不同于原苏联的中国模式,也必然依靠创新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依靠对"型"的追求建立了中国基本的政治经济等基本制度,也必然依靠对"型"的坚持发展和完善来实现制度化的中国。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上,严复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启蒙大师,他对西方科学的引进,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从"器"到"道"——科学观念的转型;从"心学"到科学实证——哲学思想的转型;从"经学"演绎到"内籀"归纳——思维方法的转型;从"中体西用"到"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变革之路的转型;从"积弱不振"到"物竞天择"———生存法则之转型。严复不肯放弃对儒学的崇奉,强调"民力、民智、民德"三者兼备,因此他在主观上并未标举"科学万能"说,但其《天演论》的出版等,却在客观上引发、助长了中国的科学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2016,(11)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掌握最新知识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关键要素和重要资源。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理应加强学习,以掌握相关知识为前提。为此,要以"学习型政党"建设为契机,将"过往历史管理经验、科学管理理论、西方先进管理技巧"等学习内容,借助知识内化的路径即"社会化——外化——结合——内化——社会化——外化"过程,将其转化为社会管理工作能力的提升,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原器     
人类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器的世界。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人类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发明与制作了各种器,作为"形而下之物"的器受现象界的因果律与必然律的支配,此谓之器性;但另一方面,人类发明与制作器不仅仅为了满足物质性生存的需要,而且试图体现其超越动物式存活与工具式生存的超越本性,此即所谓"制器尚其象"。从这种意义上说,器其实是道的开显与解蔽方式。真正的制器过程应当"技进于道",即通过制器来实现自然的合目的性与自然律的合一以及人的自由意志与自然的客观规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管仁福 《齐鲁学刊》2013,(1):123-127
在苏轼的作品中,多有"气"的叙写。这诸多"气"的语意蕴涵非常丰富,既有对自然物质之气的描述,也有对生命生理之气的体认,而更多的是对人文思想之气的传达。人文思想之气从哲学层面反映了他以气为本体的自然观;从政治层面他崇尚和气,表明其向往社会太平和谐的政治理想;从道德人格层面和文学艺术层面他欣赏英气、豪气、浩然之气、逸气、才气、神气、词气等人文精神之气,表现了他人格审美和艺术审美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0.
刘明武 《中州学刊》2002,(3):122-128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周易》之中,道器并列对应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道与器在元文化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道为宇宙与人生发生与演化的道理,“尚象制器”为发明创造的哲理。《周易》在理论上把“尚象制器”列为“圣人四道”之一,要求圣人必须有所发明创造;在认识评价上,“尚象制器”的功劳可以与天地日月相并列;在实际生活中,把圣人“尚象制器”的业绩看做是头等大事。但是,秦汉以后,器在理论与实际中均失去了与道相对应的同等地位,最终造成了中华民族的两种状态:一、发明创造长期领先于世界;二、被西方的发明创造所击败。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道"无"基础上的老子"善行无辙迹"理论,是对体道之行的过程和结果的本质标定。在美的创造和显现方面,无辙迹的善行主要体现为:道法自然——归根复命,循道之规律而行;朴素无华——不以一己之小巧斫伤对象之本真;大美不言——希声、无形、象罔求之。  相似文献   

12.
杜甫诗是后世学习、研究的重要对象。明代"七子派"学杜、宗杜,其中李攀龙在选唐诗时,杜诗入选数量最多;评唐诗,杜诗为一个标杆。这种选、评体现出"七子派"的诗学观。李攀龙学杜,传承着杜诗的精华,主要体现在:诗情上,以忧心国事、体察民瘼为主要内容;诗境上,注重锤炼雄浑蕴涵之境;诗艺上,追求格律宛亮、章法严整。李攀龙虽有模拟之弊,却不能掩盖他在传承杜诗上做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革命化"的框架之内,确立和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军民关系伦理思想.他把"军队为人民服务"作为最终伦理标准和价值追求;强调军队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同时反对军事恩赐主义和强制主义;突破了"义利二分"的传统局限,提出革命功利主义,主张在废除"恶"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善";在世界维度上,他提倡阶级一致基础上的军民相互尊重与关爱.  相似文献   

14.
刘西山 《学术论坛》2013,36(1):58-62
文章以胡锦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为指导,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着力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难题,重点论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树立的制度意识:制度自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念;制度自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动意识;制度自醒——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清醒态度;制度自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5.
历代雅乐不相沿袭,北宋宫廷雅乐频繁改作,前后经历"六变",主要体现是乐律的改革和形器之变。除太祖年间乐制改革重树了唐末以后废坏的乐制体系外,其他五次改革,均是在否定前制基础上的创新。雅乐多变及其试图标新立异与当时的思想变革相联系,包含着宋儒对理想制度的追求。宋代的乐制改革,实则是现实政治力量频繁变动的结果,既符合这一时期"法令议论"的主题,亦显示出乐制在北宋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薛季宣是永嘉学派发展历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他在继承原有的永嘉程学一脉的基础上,注入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内容,他怀疑程朱理学自居正统的“道统之序”说,坚持道器不相分离,主张以经制言事功,经史并重.薛季宣学术思想为永嘉学派思想的集大成者叶适,指明了与程学分道扬镳的方向,并且对朱熹、陈亮、吕祖谦等人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是一个社会剧烈动荡的年代,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新式的军事学校,其发展过程和历史作用都是不平常的,是近代军事、近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是关于它的研究,无论在史学、军事学、教育学界,都是很不够的。对一些基本的问题,如清末民初军校发展的历史进程,清末民初军校的分类,清末民初军校的历史作用等,还缺少系统的论述。 一、清末民初军校发展的历史进程 近代军校起于道咸年间。此时的中国政局,面临着千古未有的“大变局”。这极大地触动了士大夫阶层,“师夷长技以制夷”,“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的议论鼓噪朝野,一个军事近代化的运动便首先被推动起来。  相似文献   

18.
有关"以刑制罪"的理论纷争及其引发的刑法冲突,均源于对"以刑制罪"之刑法实质缺乏合理认识。事实上,一直被学界普遍忽视甚至否定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定罪意义,在理论根基和核心内涵上与"以刑制罪"理论有着高度契合。从内在关系看,二者具有同质性——"以刑制罪"之刑法实质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定罪意义的要求和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定罪意义为"以刑制罪"理论划定了合法性界限并提供了规范根据。基于此,"以刑制罪"理论之适用在根本上应当遵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指导定罪的基本精神,具体应当通过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定罪意义的刑法立法之适用来指导定罪。  相似文献   

19.
李渔,是一位伴随着明季黯然的余辉走上戏剧舞台,并在清初论坛上脱颖而出颇具建树的戏剧理论家.同时他在周旋梨园之暇,也曾论及器玩、居室等工艺美术,是中国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工艺美学家.本文拟将其《闲情偶寄》之"居室"、"器玩"二部中所流溢的工艺美学思想作如下管窥.一工艺美的鉴赏情趣——变·雅·化李渔性情"不喜雷同",反对沿袭先人遗制,极力推崇工艺美术创造主体的创新实践活动.其论著字里行间直透出一股以"变"为核心,以新奇为美的工艺美学倾向.但自明季以来,在建筑工程界乃至整个手工艺界,笼罩着浓郁的泥古之风,李渔对此表露出针砭时弊的愤懑情  相似文献   

20.
上进心者,人们对个人进步、完善、发展的追求之心也.它是人的自强意识的集中表现,是人们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动力.由于时代、社会、阶级观点的制约,人们的上进心在内容上呈现出多样性。一曰“进学”,即在读书求学方面不断努力上进,这是人生一切追求的基础。“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莫道儒冠误,读书不负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学而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