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阳 《理论界》2009,(9):122-124
明代万历年问的张居正改革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一次著名的革新变法运动.张居正改革创造了历史上的"万历中兴",但随着张居正的逝世,张居正改革最终失败.通过对张居正改革成功和失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可以更好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2.
张居正是一位现实而又精明的封建政治家.他运用自己手中的一切权力把嘉靖初年杨廷和等人的改革浪潮推向了顶峰,使日趋衰败,充满危机的朱明王朝有了超色,在明代历史上闪现了一束耀眼的光彩.综观这一宏大的改革场面,解析张居正改革之进程,我们不得不把观察点集中在张居正个人权力之上.依朱元璋洪武宪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①”内阁大学士只备顾问而已,对一切政事既无决策权,更无行政权,对大小官吏也无任免权。可这对张居正来说,恰恰是个例外.一切大政方针出自张居正,一切阻碍其改革的大官小吏均遭到张居正毫无留情的指斥,乃至于罢免.张居正的  相似文献   

3.
论张居正毁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张居正毁书院任冠文明代张居正的改革,在政治、经济诸方面成绩最为显著,学术界对此多有研究。但对他所推行的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却涉及较少。本文仅就张居正禁毁书院的问题提出一点见解,就教于同行。一、明代书院之兴起书院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体制,从...  相似文献   

4.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沙市)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隆庆元年(1567)入阁,隆庆六年神宗即位后,出任内阁首辅。万历元年至十年间(1573——1582),他发动并主持了一场震撼朝野的政治改革,挽救了明朝的危局,赢得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被誉为“救时宰相”。他所创行的考成法,既是他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的起点,同时又是它的高峰。研究张居正的考成法,是研究和把握张居正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一、考成法的由来和内容张居正的考成法是在明代考察官吏制度混乱不堪、弊端丛生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5.
在明朝万历时期的张居正改革中,神宗之母李太后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万历初年“主少国疑”,内阁又与司礼监发生权力之争的动荡局势下,李太后提拔、倚重冯保和张居正,罢黜高拱,建立起由她主政的内阁与司礼监协调一致的体制,稳定了政局,为张居正改革提供了组织保证。其二,信赖、支持张居正,全力进行改革朝政的事业。李太后不仅赋予张居正处理军政事务的大权,使其拥有推行改革的权威,而且在改革遭到守旧派反对和攻击时,也态度鲜明地支持张居正,粉碎一次又一次阻挠改革的逆流。此外,她在教育、管束万历小皇帝,使其保持对改革的热情和支持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不过,张居正病逝后,明神宗掀起“黜张”活动,否定改革时,李太后却表现出缄默、纵容甚或支持的态度。这是由封建统治者只重权位,不顾信义,以及无法长期忍受改革所带给她们的种种限制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韦庆远著。71.5万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责任编辑:詹家豪。 目前,学术界对张居正推行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成果的认识,总的来说,已渐趋一致。但在对其人其事、其学术主张以及历史作用等问题上,仍存在不少分歧。如何把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推到一个更深更广的新的高度,以更好地从中吸取历史经验,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一书的出版,正好适应了这个需要。本书可以概括为新、实、慎三个特点。一、新。指新颖准确的命题和在明中期改革的定位、内阁争斗实质、对张居正改革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沙市)人。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他不仅在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进行了引人注目的改革,在整饬边防过程中,他还从打破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格局入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军事改革。本文拟就这一方面的改革作些粗略的探讨。一、军事改革的历史条件张居正从整饬边防入手所进行的军事改革是在客观形势迫切要求和主观条件相当有利的情况下开  相似文献   

8.
张居正自明隆庆元年升为大学士,万历元年起任内阁首辅,到万历十年病亡,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整顿吏治乃是他的一大政绩。过去人们较多地研究他在经济改革中实施的“一条鞭法”。对此则注意得不够。明朝中叶以后,吏治十分腐败,张居正以敢于“弃家忘躯,以徇国家之事”(《张文忠公全集·答南学院李公言得失毁誉》。以下只注篇名)的气魄,大胆予以整顿。虽然由于封建势力的顽固,整顿吏治之举终归失败,以至遭受籍家诛族之祸,张居正本人也几乎被  相似文献   

9.
在明朝,出现了一次比较著名的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1525—1582年)于万历元年起为内阁首辅。他面临着许多棘手的社会问题.由于土地兼并和隐蔽日趋严重,使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入不敷出;由于武备废弛,以致南倭北“虏”交相为患,严重威胁着明帝国的生存。造成上述严重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吏治败坏,官吏苟安,贪污贿赂盛行,法度陵夷。张居正决心进行改革,并以考成法促其改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隆庆年间(1567—1572年)入阁,万历初年(1573—1582年)起任内阁首辅。他为了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挽救明朝的危机,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张居正变法是和王安石变法齐名的。下面试就这一事件作一些粗浅的论述。一、张居正变法的历史背景张居正一生经历了明中叶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这正是明朝社会矛盾空前严重的时期。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土地兼并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1.
张居正(1525——1582年)是明朝颇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所进行的社会改革及其取得的成果,过去和现在的不少论著已经给了肯定的评价。至于他的政治思想,却很少专题论述,甚至一些有关的专著也没有给他一席之地。这是颇为遗憾的事。我们认为,张居正的政治思想,内容较为丰富,其中还有一些闪光的东西。因  相似文献   

12.
胡铁球 《社会科学》2013,(5):140-154
"张居正改革"的特征有三,即横征暴敛、承前启后、南辕北辙。横征暴敛是指其改革以严酷搜刮为能,以"增加财政"为旨归;承前启后是指其所有的改革皆是承袭明中期变革而来,其死后,其所有的核心改革依然被继承,到明末有发扬光大的趋势;南辕北辙是指其改革措施没有触及造成明代财政危机的核心体制,是典型的挖肉补疮式改革。前后对比张居正改革的效果,其"改革的辉煌"在于天时地利而不在于其改革措施。张居正因未从民生的角度来推进改革,其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韦庆远 《学术研究》2005,(5):98-103
潘季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卓越的水利专家之一,他的政绩还涉及吏治、民生、赋役改革等多方面.他于明朝中期被委派到当时最复杂难治之地的广东任巡按御史.在任期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大力整顿吏治,连续查办了潮阳县知县蔡明复、海丰县县丞朱杰、博罗县知县舒颛三人违法乱纪、贪黩殃民的三大案件,震撼了广东官场.而他巡按广东期间最大的贡献,影响也最深远的,是推行"均平里甲法",它是张居正在全国推行的"一条鞭法"赋役制度的前身.正是由于潘季驯在广东推行"均平里甲法"的成功,才有了万历初年张居正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条鞭法".  相似文献   

14.
万明 《文史哲》2015,(1):12-26,164
张居正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之一。改革以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开端为历史大背景,与全球市场的初步形成,白银货币形成世界货币,即经济全球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改革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事件,改革源自市场的萌发,以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赋役改革作为前期准备;改革没有推行一条鞭法的全国法令,《万历会计录》和《清丈条例》是改革迄今遗存的两部重要文献;改革的核心是财政,改革重建的新财政体系,是从以实物为主向以白银货币为主的财政体系的全面转型,是中国二千年财政体系的根本转型,也标志了史无前例的中国传统国家向近代国家的转型。历史并非如既往所认识的,张居正改革人亡而政息了,相对王安石变法而言,张居正改革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北宋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及明代张居正的改革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三次变法运动。本文试图采用综合比较的方法从三个方面重新认识这三次变法,以求更深刻地总结其成败得失,全面地汲取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张居正是明朝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却够不上一位改革家.他没有提出足以挽救明朝统治衰败的根本办法,只是对旧制度修修补补,使其得到加固.张居正执政使明朝出现了短暂中兴,只不过是给垂死的旧制度服了一剂强心剂,延缓了它的寿命.  相似文献   

17.
田澍 《学术月刊》2012,(6):147-154
明朝中后期的改革不是始于传统所认为的万历初年,而是始于嘉靖时期,因为永乐之后的正德、嘉靖之际出现了由大礼议而引起的明朝最彻底的一次人事更迭。新君嘉靖皇帝与"大礼新贵"张璁等人组成了全新的人事格局,开启了明朝真正的改革,对百余年的弊政进行了尽可能的革新。而隆庆、万历之际政局的演变,仅仅是一般性的皇位更迭,并未出现政局的巨变。张居正担任首辅后,尽可能效法嘉靖革新,以遵循成宪和综核名实为主要施政特点。一方面,在嘉靖革新基础上有部分的推进,如一条鞭法的推广和推行考成法等;另一方面,对一些重大难题无力作为,如沙汰生员和裁减宗室禄俸等。只有以此为视角,才能认清张居正对嘉靖革新的效法与继承。也只有如此,才能有理由说张居正是明代改革家。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点认为江藩学术思想为褒汉抑宋,实则不然。江藩学术思想不仅仅得益于汉学,同时也较多地吸收了宋学,宋学对江藩学术思想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江藩所著《宋学渊源记》一书,恰好体现出江藩的学术思想倾向不是褒汉抑宋,而是汉宋兼采。他的思想与当时学术潮流有内在逻辑关联,顺应了当时学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秦继玉 《船山学刊》2006,(2):206-208
一明朝嘉靖年间,明室的中衰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生存。太祖、成祖的武功早已隐退,仁宗、宣宗的文治销声匿迹;内有严嵩乱政,北有鞑靼侵扰,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所有这些都摇撼着明室的根基,同时也呼唤着治国的能臣。历史造就了张居正。他大刀阔斧推行的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田澍 《学术研究》2023,(11):115-126+2
“晚明”始于何时,学界认识不一。其中晚明始于张居正去世之后是较为普遍的看法。将首辅张居正的生前与身后分开是否合理,需要重新审视。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之所以能够“专擅”十年,源于其在“主少国疑”之际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首辅权力。因此,他的“专擅”是以侵夺幼主皇权为前提的,并必然导致皇权的弱化。在其去世后,亲政的神宗展开了对张居正的清算,阁权被不断削弱,加之神宗逐渐怠政,使皇权继续弱化。毋庸置疑,隆庆六年六月幼主神宗即位是一个标志性事件,皇权的弱化是其鲜明的特点,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只有以神宗称帝这一重大而特殊事件为认识晚明政治的起点,才能客观地把握73年间晚明政治的基本走向及其深刻影响,并真正理解“明亡于神宗”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