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梦阳是明代中期的代表性作家,有关李梦阳的文学研究一直是明代诗文研究的重心.通过对20世纪以来李梦阳及其相关研究论文的定量分析,可以觇视未来明代诗文研究在普遍关注文学思想的前提下,对明代作家的基本文献状况、生平、交游、创作等会逐渐重视,从地域、思想、政治、时代风气等“大文化”等角度进行的相关研究也将进一步展开.随着新的学术增长点的扩充,明代诗文研究会进一步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明代弘治年间崛起的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和嘉靖年间复兴的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相继称雄于文坛近百年之久。对于他们勃兴文学复古运动的群体形象,历来文学批评家大多以“拟古”二字加以概括。然而,叶燮、王渔洋等人,却在心平气和的再三审视中,看到了七子派的诗文创作与文学主张有得与失的两面性,认为在反对“剽窃摹拟”、尊重创作个性方面,王世贞等人的诗评“间有大合处”。虽然他们对七子派文论中的“大合处”缺乏系统性的阐述,对其“间有大合处”的动因缺乏深刻的剖析,但却开启着人们深远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明代李梦阳的文学复古运动声势浩大、旷日持久,他的文学理论历来被批评为复古主义理论和形式主义理论.其实,李梦阳对文学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这就是他始终强调诗歌的本体立场,坚持诗歌的本位特征.他的一系列理论主张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而展开的.李梦阳的文学本体论思想具体表现在:第一,强调"法式""格调""比兴"等诗歌形式特征对诗歌诗质的规定性;第二,重申诗歌的抒情功能和情、乐本位等本质属性对诗歌诗性的坚守与维护.  相似文献   

4.
<列朝诗集>小传中钱谦益对于黄省曾的看法有失偏颇,比较李梦阳与黄省曾二人在文学观念上的异同,当时结合文坛上以六朝风格是尚的风气,可以肯定王世贞所认为的明代中期文坛上存在着"四变而六朝"这一文学思潮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李梦阳多负气节,为明代"前七子"领袖,是当时文坛的翘楚.受陇右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李梦阳表现出执拗个性、刚正不阿,崇尚气节、敢于担当的人格节操.李梦阳的文学思想体现出以社会参与为核心的关学品质,具体表现为:(1)极力弘扬儒家的文学教化功能;(2)以复古求新变,达到提升士人精神的目的 ;(3)尚情贵真,散发出浓烈的庶民气息.李梦阳的文学创作传承"工部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淳厚闳伟、刚毅强奋的风格.李梦阳以秦人而为"秦风",其诗中描写了秦陇地区特有的山川形胜、民俗民风等,均与明代中原、江南士人不同.凡此,显示出特定地域文化对作家人格心性的深度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叶弘治年间,文坛上兴起了由“前七子”所领导的文学复古运动,给统治文坛近百年的“台阁体”以沉重打击。这一运动的宗旨又为继起于嘉靖中的“后七子”所继承,把复古运动掀向新的高潮。“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历时近百年,给明代文坛带来巨大影响。这一运动的首倡者,就是“前七子”的领袖李梦阳。 据《明史》载,李梦阳是庆阳人,徙居开封。但庆阳在明代为府,领一州四县。李氏故里究系庆阳何处,前人无明确记载,而在府、县志及有关文章中对此却有歧说,因此有必要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7.
试论李梦阳对杜甫七律的追摹及创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七律被后世奉为法式,影响至深,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的七言律诗创作也得到明清人赞赏,但他倡言"诗必盛唐",尤其对杜甫崇奉备至,力追心摹,对杜甫七言律诗呈现出明显的继承关系,这一点却未引起学界注意.李梦阳七律对杜诗的承继与学习具体表现在题材、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以及对民歌的态度等方面.当然,李梦阳在模习杜甫七言律诗的同时也在题材的扩大、艺术技巧的求新、诗歌风格的别样以及以民歌入诗等诸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8.
沈周简论     
沈周是15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画家 ,也是明代中期苏州文坛的领袖之一。鉴于他的这种双重身份 ,本文从其诗文与书画创作的各个方面对他进行整体剖析与阐述。另外 ,对于沈周为何不愿出仕以及他所树立的以文艺创作为一生主要追求的新型文人生活方式的典型意义等也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上,侯方域(朝宗)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邵长蘅说:“明代文学,自嘉隆诸子,貌为秦汉,稍不厌众望,后乃争矫之,而矫之者变愈下。明文极弊,以讫于亡,朝宗始倡韩、欧之学于举世不为之日,遂以古文雄视一世。”但严格来说,侯方域在创作上的成就并不很大,他真正对文坛发生影响的,还是他所谓的“运骨于气”、“才与法合”的文论主张。他以这一思想为中心,较全面地分析了“舒气”、“竖质”、“轨法”、“重才”四者之间的关系,为廓清明代文坛的门户之见,恢复诗文的优秀传统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李梦阳对其师杨一清的<石淙诗稿>的评点很有特色,能将评诗与论人相结合,并着重从唐调宋格、诗人性情、美学形态、诗歌技法等几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李梦阳的评点,不仅有助于了解杨一清其人其诗,生动显现李梦阳的诗学主张,而且也为深入研究明中叶的诗文复古运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戏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诗文占于很大的比重,也有着较高的成就。由于“四梦”的巨大影响,使他蜚声曲坛。因之,“世但赏其词曲而已,”对于他的诗文却很少有人问津。其实,汤显祖诗文与戏曲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要全面确定他在文学和戏曲史上的地位,也应该对他的诗文成就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徐居正一生创作了与《赤壁赋》相关的诗文作品多达百余篇。这些作品大多呈现出“抚今怀古之追思”“道仙佛禅之认同”“徜徉山水之风流”等共同主题。《赤壁赋》的东传引发了朝鲜古代文人遍学苏诗、吟咏赤壁的文学效应。其宁静隽永、淡泊超然的艺术风格契合了朝鲜朝文人以“深远闲淡”作为诗文品评的标准。《赤壁赋》在朝鲜所引发的文学效应和美学效应是“自我”与“他者”对话交流的产物,朝鲜古代文人创作的一系列《赤壁赋》题诗则是文本生产性活动的回响。  相似文献   

13.
李双华 《学术论坛》2006,(7):147-150
吴中诗派为明代文坛重镇。明中叶李梦阳崛起文坛,倡导复古,其目的是要重振传统悠久的古典主义文风,其真正批评的对象是宋元以来文学的世俗化趋势,而吴中作家正是这种趋势的重要代表。尽管前七子的复古运动喧嚣一时,但在实际的文学创作中,以个人日常生活为内容的作品始终占主导地位。吴中派是推动近世文学转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李渔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难得的全才,于文学艺术有多方面的建树。作为小说家,他著有小说集《十二楼》;作为戏曲家,他著有戏曲集《笠翁十种曲》;作为诗文作家,他著有诗文集《一家言》。李渔不仅在各种体裁的创作上有广泛的成就,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理论家。他从丰富、深厚的艺术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一些有关文学艺术的理论命题,涉及到有关文体的审美特征,冲破了传统儒家文艺思想的桎梏,在近古时期的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观李渔的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理论,我以为最有研究价值的还是他的文学思想和艺术理论。它们在中国文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朝鲜朝文人在中朝外交使节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李攀龙、王世贞在中国文坛的声名及其复古文学思想,并开始购买这二人的著作.其后,在朝鲜朝社会普遍存在的"慕华"思想,与由此衍生出的"同文""并世"意识,以及朝鲜文坛学习"秦汉古文"风尚的推动下,李攀龙、王世贞的复古理念在朝鲜朝文坛得以广泛传播.这不仅引起了散文创作风格向"艰涩""奇僻"的转变,也促成了"秦汉古文"在散文学习范式与散文选集领域经典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6.
赵文的文学理论与诗文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是元代前期南方文坛重要的文学理论家和诗文作家,在元代庐陵(今江西吉安)诗文流派的形成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上承刘辰翁,下则影响刘将孙、刘岳申、刘等人。本文梳理并评述了赵文的文学理论,并对其诗文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文章认为,赵文是元初一位有胆识、有见地的诗论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章家和诗人,但由于其文集失传,其成就不为人所了解,应该说是有沉埋之憾。  相似文献   

17.
晚明文学的先驱——李梦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通行的几种文学史论著(如中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等)对李梦阳均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代表明代文学的拟古派。这实际上维持了清人(《明史·文苑传》及《四库全书提要》等)以来的观点。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已提出不同看法,高度评价了李梦阳的文学成就。国内有章培恒先生《李梦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一文(1985年在日本发表),亦力纠旧说。本文力图对李梦阳与晚明文学的关系与作用,进行公允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王禹偁与宋初文学新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宋初的文坛上,王禹偁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在创作理论上,他强调恢复古道,宣扬道统,在创作实践上,力求以古朴淡雅的文风,矫正宋初文坛绮縻工巧与艰深苦奥的颓风。他的创作主张和文学实践,首开欧阳修诗文改革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刘克庄是南宋晚期文坛宗主,文名盛大且交游广泛。在其交游圈中,刘克庄与王迈、林希逸交往最深。刘克庄与王迈、林希逸均有同门之谊,王迈是刘克庄的文学和政治同道,而林希逸则是刘克庄的文学知己,他们对刘克庄的文学创作及文集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梳理刘克庄与王迈、林希逸的文学交游活动,有利于推动对刘克庄创作甚至是南宋理宗文坛的诗文研究  相似文献   

20.
周必大是南宋政治家,他不仅在政坛上光彩夺人,在文坛上更是绚丽多姿.他诗文俱佳,有诗六百多首,文两百卷,其文主体风格是"雄深博雅",主要体现在思想雄深、内容博雅、用典繁密、文笔筒练、语言流畅、行文苍劲、文体多样等方面.这种风格的形成既与司马迁散文"雄深雅健"有渊源,也与他自身的社会政治地位相关.周必大的散文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