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坚持物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历史发展的条件 ,但这并不足以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全部内容及实质。它的突破在于 ,运用社会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首先把人与世界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环境的关系 ,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从而使哲学本体论与社会历史观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士发 《江汉论坛》2003,7(6):10-12
在唯物史观中,马克思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阐明了全球化的历史过程。全球化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不同民族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依赖,共同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过程。它包括历史向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转变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转变两大时期。当代全球化即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转变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虽然当代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主导的,但其未来趋势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是指伴随着二战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以及新的科技革命的发展 ,世界各国经济在走向市场化和开放的过程中 ,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并逐步走向一体化的基本趋势。要从根本上厘清经济全球化及其趋势 ,离不开科学的历史观的指导 ,实际上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 ,因为经济全球化恰恰是有历史的。展望未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因素”必将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市场,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将其归结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进一步将其发展为世界体系理论.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过程仍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而且全球化的发展为将来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新全球史"、发展伦理学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化研究中的两个显学,本文对其进行交叉研究,重点揭示"新全球史"的发展伦理意蕴.历史观是价值观的基础,全球史研究是全球伦理、发展伦理研究的基础;没有合理的全球史现、发展观,也就没有合理的全球伦理观、发展伦理观;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深远起源的历史现象,全球史转换中的文明多样性是全球发展公正性、全球价值多样性的历史本体论基础. "新全球史"蕴涵的历史全球观、历史发展观、历史价值观、历史辩证法.对发展伦理研究的深层化.对我们全面把握全球化的历史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合理的全球历史观、全球价值观,推进和谐世界的建构,特别是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是我们研究"新全球史"与发展伦理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换方式的科学考察,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客观规律,对于把握全球化进程的特点和趋势具有重要价值。唯物史观通过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多重视角,阐明了历史与现实的内在逻辑联系,不仅为历史学家建构整体的史学思想、确立全球历史观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分析世界经济政治的基本走势,进而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都具有重要作用,彰显了其科学理论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辩证统一起来 ,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主义的价值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这样一种辩证统一的历史分析方法 ,正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所在 ,也是与其他一切分析方法相区别的主要特征 ,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辩证发展本性的自觉把握。如果说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统一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一次伟大回归 ,那么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则是在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 ,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和重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新唯物主义,其基本内涵实际上是价值与人、历史与人以及社会与人的统一。也即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历史观和社会观的统一。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历史观和社会观,又分别为当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提供了深刻的价值哲学、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军 《学术论坛》2006,1(1):1-4
马克思在扬弃了原初形态世界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崭新的世界历史思想。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席卷全球。这一浪潮不仅没有消解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反而更加凸显了它的全球化视野及其在当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明多样性兼容性思想是在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大变动、中国大变动的新形势下 ,作为我们党一项重大的政治新思维、理论新思维而提出来的。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特别是社会历史观的发展创新 ,是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成果 ,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成果 ,最终完成了社会主义观的第三次飞跃。这一思想深化发展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种文明长期共存互补兼容的趋势出发 ,提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国际政治新思维。这一思想的根本意义还在于 ,是从当今全球化趋势的历史条件出发 ,深化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与执政规律的认识 ,揭示了我们党的又一大理论品质与政治品质。  相似文献   

11.
郭伟和 《中州学刊》2007,16(5):95-100
全球化是一种中性的关于世界不同体系的日益增长的相互联系和依赖过程的描述。资本的全球自由流动和剥夺导致了一种二元的社会后果:一方面是社会结构的分裂、地方文化的破坏、社会大众生计的艰难,另一方面也为"第三世界"提供了反对资本国际霸权主义的全球合作基础。当前存在着"反全球化"、"规制全球化"和"反思全球化"三种策略。反全球化策略其实是误识了资本全球霸权主义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关系,总体策略过于笼统;规制全球化策略是早期"福利国家"治理策略的延续,期望通过新的全球合作来规制资本的全球流动和残酷剥夺;反思全球化策略期望在全球公民社会兴起的基础上,通过全球治理结构的多元化来重建全球人道主义的治理秩序。我们认为,反思和规制的互补和有机结合,才是应对全球资本霸权主义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蕴含着实践、资本与价值的三重逻辑,既彰显了马克思在历史观上的深刻变革,也对理解"逆全球化"的本质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具有重要启示作用.马克思克服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体系的抽象性,以实践维度指明了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体化趋势,揭示了"逆全球化"的非历史性;通过探析资本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辩证作用,彰显了世界历史观的资本逻辑;最后论证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揭示了"逆全球化"思潮背离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导向,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顺应世界历史走向,契合人类解放哲学主题,彰显了世界历史观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表述其历史观的理论外壳,又是论证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世界历史理论的时候,着眼于理论的发展性与实践性。因而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经历了由单线论向多线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单线论的世界历史理论时,视角限于西方历史发展;19世纪70年代后,单线论世界历史理论发展为多线论世界历史理论,既包容了西方社会历史的发展道路,又兼容了东方社会历史的独特性,因而其世界历史理论有更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更具有科学性,也更便于人们理解其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唐家柱 《江汉论坛》2008,19(5):18-22
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后,要进行现代化建设,解决发展问题.为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要经历解决革命问题到解决建设问题的转变.毛泽东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由解决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俄国革命问题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转变,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和方式,但他未能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由解决革命问题到解决建设问题的转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这一转变,建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转变提供了立足于向现代社会转变,根据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范式、历史观和方法论,开创了和谐合作发展模式,找到了与马克思当初设想不同、通过发展实现社会主义胜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发展是当代学界共同关注的全球课题,更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时代难题。在思索当代发展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同实践对社会历史的介入催生了历史唯物主义一样,辩证法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同样不容忽视。正是实践与辩证法相辅相成的双重动力推动着社会历史向前发展,对这双重动力结构的偏离会导致社会发展的困境,当代全球范围内的诸多发展难题无不与此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张笑扬 《理论界》2011,(8):102-104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站在人类社会整体的立场,以全球性视野深刻地阐述了"世界历史"的形成、演进过程及发展趋势;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全球化理论的重要源泉。上海世博盛会的成功举办是全球生产力发展和一体化进程的时代产物,是人类科技发展和普遍交往的历史见证。我们要在全球化敞视下诠释世博图景,从而深刻领会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积极融入一体化进程中,并推动全球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孙兰英 《中州学刊》2002,46(4):119-122
全球化是当代社会的典型特征 ,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全球化”理论的源头 ,更重要的是其历史性、社会性、交往性三重意蕴所揭示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对我们今天研究全球化问题 ,开辟了一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相结合的新路径 ,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霍布斯鲍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派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之一。他们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研究英国历史,在英国革命、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工人阶级史等一系列理论、历史课题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引起各国史学界的瞩目,霍布斯鲍姆就是这一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被誉为“当代头号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的著作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结合的典范”。霍布斯鲍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具体的史学实践,写出许多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赢得了举世公认的声望。  相似文献   

19.
何小勇 《兰州学刊》2009,(10):36-38
风险社会理论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得益于它本身蕴涵的方法论转变。当代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风险和新社会运动以及现代性批判是风险社会理论兴起的社会情境和理论语境。风险社会的描述性和规范性双重内涵及其全球化与个体化的双重维度蕴含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从民族主义向世界主义转变的倡议和诉求。  相似文献   

20.
全球性、全球化和全球主义是三个互为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重要概念.全球化强调各领域中的跨国过程特征,全球性则意味着世界社会并且表明这一事物是不可修正的,"世界社会"要求从多领域、多中心、政治的角度加以理解.对三者的区分可以通过比较全球公民社会、世界主义民主、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世界风险社会、作为非民主合法政治的世界社会、跨国国家等六种有关世界社会的不同观点来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