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四大主体功能区中的限制开发地区和禁止开发区,其主体功能都是提供生态功能区.它们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均较弱,属于生态脆弱地区.而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同时又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地区,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来缓解贫困的尖锐矛盾.属于综合性功能区划的主体功能区建设将是我国今后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但理论和实践中都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藉由差异化土地用途管制和开发强度调控,目的是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空间开发结构和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但是,在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在实施过程中有加剧区域发展的"中心—边缘"非均衡倾向。为解决此问题,可引入土地发展权区际交易,从交易主体、区际交易范围、区际交易与管制规则、资金结算与使用监管等角度建立发展权区际交易的运作机制,从而对于形成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导向机制,促进区域协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环境良好,是西部三大重点开发地区、成渝、关中——天水、环保部湾(广西)面临的双重历史使命。推进西部重点开发地区经济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生态环境保护是西部重点开发地区面临的重大任务。西部重点开发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主要矛盾:经济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城镇化快速推进对资源环境形成巨大要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带来的特殊要求、生态环境建设外部性带来的环境治理矛盾。西部重点开发地区如何协调"环发"矛盾:选择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生和环保产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资源开发新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资源经济核算机制、建立多层次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采取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的绿色税收政策,采取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政策、采取生态环境建设社会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4.
孙久文  胡安俊 《河北学刊》2012,32(1):158-16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突出的区域问题。主体功能区划旨在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本文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划的核心思想与创新点,指出了主体功能区划着力解决的四大区域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确定地域主体功能、重构考核标杆、实现生态价值、提高生态承载力与发展潜力四个方面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最后提出完善主体功能区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指出要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必不可少的主要工具,它的实施与应用将对主体功能区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为此,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大政府对基础领域投入,引导资源要素合理向目标功能区流动,科学运用财政补偿机制,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滨海旅游功能区地域结构特点,以53个沿海旅游城市所构成的沿海城市带为主体,以11个沿海省市为依托,建立类—亚类的滨海旅游功能分区方案,按照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的三大沿海区域格局,系统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旅游功能区布局特点及开发重点,提出合理安排不同旅游功能区开发时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一带、三圈、多极滨海旅游产业总体空间格局等发展对策,并在交通、人才、法律、资金等方面为滨海旅游功能区建设提供相关保障,以促进我国滨海旅游功能区建设与滨海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各国生态学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区划,城市生态经济功能区划应运而生.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世界级的大都市,对上海进行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不仅有利于识别区域的生态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而且可以有效地利用上海市的各种资源条件,使城市的社会、经济能够持续地发展,对于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由于上海的特殊性,可以考虑将上海市划分为四个城市生态经济功能区,即人文生态区、生态经济发展区、保护性生态经济开发区和生态经济增长区,并在不同的城市生态经济功能区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以谋求各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学理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当前我国实施国土空间有序开发的重要举措,它对于改变我国国土空间格局的不合理现状,实现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中心-外围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等区域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其理论主张和思想脉络实质上都贯穿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整个过程之中,彰显出极强的理论应用价值.主体功能区规划强调打破行政区域束缚,实现区域间生产力布局的协调,将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和经济技术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使有限的资源趋向合理配置,从不平衡中追求平衡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金融资本是海洋经济区规划开发和稳定发展的基本经济要素和内在动力.从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海洋经济区金融支持的经验来看,金融支持在海洋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体现为海洋经济区开发、海洋主体功能区建设、区域海洋产业发展以及海洋经济区一体化管理等海洋经济区发展周期全过程的广义渗透.  相似文献   

10.
周民良 《甘肃社会科学》2012,(1):176-179,212
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战略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区域环境压力过大造成的,这就决定了环境建设在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从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结合看,不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方向与重点不同.针对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各类主体功能区,应该采取分类调控、区别对待的环境政策和相应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城市开发区域越来越多地向“综合发展导向”功能拓展.区域功能转换需要解决地方竞争、产业升级、区域配套和区域发展重心转移等多重难题.区域功能提升的基本路径是实现功能区从物质循环到兼顾社会和自然多重循环的转变.围绕这种转变,应实现“区”到“城”的发展,调整功能区规划,创新特殊区域管理体制,提升区域文化、社会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独创的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对于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但规划编制实施中会引发多种规划衔接、地方发展权调整、生态补偿、府际利益协同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应当推动主体功能区规划法治化。具体措施包括:在发展规划法中嵌入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相关内容,确立该规划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体系的法律地位;建立规划衔接制度,构建"多规合一"的机制与规则;调整地方立法和产业政策,使之体现不同功能区政府的差异化事权;回应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现实需求,在生态预算中强调生态环境的生产力价值;构建中央政府主导的府际利益协同机制,促进府际协议法律化。  相似文献   

13.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中部地区科学崛起的新引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部地区要切实把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作为科学崛起的着力点.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有利于构筑区域分工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推动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进发展成果共享,实现中部地区包容性发展.中部地区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结合中部各省的实际,确定优先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要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健全区域良性互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汉江中下游如何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探索超越传统模式的绿色发展道路,以实现调水影响区与受益区"双赢"目标,客观了解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实际情况,是最为基础的工作.本文基于实地调研,以数据为依据,以案例为支撑,呈现汉江中下游真实生态环境现状.在分析2000—2014年丹江口水库来水以及2014年蓄水与下泄数据基础上,遵循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围绕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提出八方面初步建议,以期进一步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应"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根据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定位及目标,以及市场失灵与外部性理论,转移支付制度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中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根据主体功能区发展的要求,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应力求在合理界定两级政府事权及支出责任、通过两类转移支付加大重点区域保障力度、优化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的制度与考核以及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及生态补偿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与实现途径是主体功能区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区域主体包括地方政府、居民、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不同的主体利益表现各不相同。由于各区域主体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导致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区域间利益冲突的出现。主体功能区建设中一个完善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应该包括协调目标、协调内容、协调主体(利益相关主体)、协调手段与途径、协调程序等。未来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区域利益协调模式应该是一种网络型的治理模式。为此,要明确政府职责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建立合理的区域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构建主体功能区绩效分类考核体系,对于促进主体功能区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按主体功能区划分规范,将中部地区主体功能区绩效考核对象分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四种类型,本文设计了前三类区域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11个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这表明,除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外,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城市群的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基本完成,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工作重点将转向非城市群的限制开发区域.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限制开发区的县域经济将如何部署未来的发展战略是亟须研究的问题.以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沙漠的通辽市县域经济为典型个案,对这一地区未来发展战略选择的技术支撑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限制开发区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台商区、高新区、自贸区和福州新区在福州相继出现,对福州市原有行政区经济管理带来较大冲击,如福州新区行政区、功能区重叠使得新区开发建设出现行政管理权上的权力重叠、经济利益上的冲突、法律地位的不确定等,权责利不对等必然导致发展的不协同、不协调,难以发挥国家级新区应有的政策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福州新区与行政区、功能区的协同高效发展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合理控制、逐步扩大新区管委会行政责权;以重心和利益为原则选择直管代管及统管区域;建立"对接省里,报备市里"的行政管理流程;健全产业、投资、财税及区域并举的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建设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推进城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土地资源做支撑,但农业限制开发区域对土地开发使用有刚性规定。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和农村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在农业限制开发区域内进行城镇化建设,应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分及其定位,坚持耕地不减少的前提下,选择以生态服务型城镇化发展为路径,协调好城镇化建设和耕地保护的关系,同时推进生态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