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云峰 《理论界》2014,(8):22-25
2013年我国钢铁行业较2012年有所好转,但供需矛盾仍然严重,产能过剩问题延续。本文通过对我国新时期工业发展现状和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钢铁产业要面对转型升级,要接受钢铁产业出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和钢铁产业环保压力等多方面的挑战。最后根据我国钢铁产业的现状和问题,从钢铁产业政策、产业集中和营销等方面提出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16,(10)
基于辽宁省钢铁产业结构现状,通过生产规模、人均表观消费量、产能利用率和利润水平的国内外比较,阐示辽宁省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并提出辽宁省钢铁产能过剩的原因:宏观经济低迷、固定成本高昂、地方重复建设和企业额外担负。为化解产能过剩问题,辽宁省应明确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长期调整、市场竞争、财政补贴、自力更生,并提出企业和政府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3.
产能过剩可以分为一般的产能过剩与特殊的产能过剩。我国作为市场化改革为主导的国家,会产生一般的产能过剩;而作为转型国家,在政府与市场边界还没有划清的情况下,又会产生特殊的产能过剩。这两种过剩交织在一起增加了我国治理产能过剩的难度。对这两种产能过剩的比较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进行,一是产能过剩是如何形成的,即谁是主体;二是产能过剩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包括资源配置、创新及技术进步等;三是产能过剩的治理机制。对于一般的产能过剩要通过市场的办法解决。而对特殊的产能过剩需要通过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必须从体制和制度层面来治理产能过剩。为此,要在产业的发展上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建立工业行业产能的统计监测和发布体系;要创造制度环境使企业成为投资的主体,产业的发展真正由市场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凯恩斯理论,对国内经济调整时期重要经济政策的总结、未来中国经济复苏路径的可能性、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产业政策和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未来引领经济复苏的产业内容和特点、后危机时代中国产业格局的变化趋势、国际金融危机与国内产能过剩的关系、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中国产业政策变化内容与变化方向及新市场的形成与新产业的发展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郭晓杰 《河北学刊》2014,(2):193-196
中国钢铁产业在经历过一段高速发展时期之后,如今正面临过度竞争、产能过剩、行业亏损的局面。究其原因,是钢铁产业存在着过高的市场退出壁垒,其中尤以制度性退出壁垒的影响最甚。本文以河北省钢铁产业为例,利用历年统计数据对钢铁产业退出壁垒类型进行详尽分析。同时,针对钢铁产业不同类型退出壁垒的成因进行退出机制的设计,并提出一些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一些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债务风险凸显,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国际市场需求下降,钢材出口形势严峻;国内钢材生产总量过高,产能过剩,用钢行业增长放缓,国家对钢铁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钢铁企业将再次面临重大挑战.文章从调整财务战略,加强成本、资金和信用管理,以及防范并购风险和外汇风险等财务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学界多从现象和数据出发分析产能过剩,忽视了产能过剩的本质和形成机制。产能过剩与中国经济发展相伴而生,当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时,产能过剩出现的频度、强度也较高。政府干预会加剧产能过剩,但也在制止产能过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产能过剩的成因及形成机制错综复杂,既有体制因素和市场因素,也包括产业自身的因素。不同产业、不同产品的产能过剩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并与产品的供求周期密切相关,但其根本是市场因素。产能过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只能力促其最小化,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错位发展理念不能解释产能过剩问题。文章根据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对产能过剩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中国传统产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然前期调整政策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效果不佳。通过比较中国的出口、进口和投资,结合地理区位、资源要素禀赋、政治外交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本文认为,化解过剩问题应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当前提升中国传统产业效益和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宜采取对外投资为主、产品贸易为辅方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可从三方面展开:推进对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推进对中亚、西亚北非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推进与独联体(含蒙古)之间的国家产能合作。  相似文献   

9.
宏观调控是中国政府自定义的四大职能之一.产能过剩是多年来困扰中国经济的痼疾.政府如何进行调控来纠正市场失灵,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公正,却知易行难.1990年代以来,针对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政府先后进行了多轮宏观调控,行政权力和经济手段并用、政策法规命令兼施.然几番调控,不仅未能化解产能过剩,反倒逆向催化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的扩张和跃进,陷入诸多产业普遍过剩的困境.本文以1996年以来钢铁业的宏观调控过程为个案,通过对政府调控政策、手段及效用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政府宏观调控的诸多变量,揭示了中国式产能过剩与调控失效的政治经济逻辑,提出了推进国家制度建设、改进和优化政府宏观调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内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现象日趋明显,但产能过剩程度有多深,与传统产业过剩有什么区别,受哪些因素影响导致产能过剩,则有待探索。为此,本文区分了新兴产业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的评价内涵,按照光伏产业自身特点以及考虑其所处的经济周期和生命周期,构建了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多指标评价体系。针对国内光伏产业单一定性或定量研究的不足,本文采用云理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国内光伏产业处于"比较过剩"的状态,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减少或调整对光伏产业的行政干预,重视内需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