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有效性:现代政治合法性的政绩基础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意识形态、宪政制度和有效性 ;现代政治权力在强调宪政制度作为合法性的根本基础的同时 ,也十分重视有效性在自身的合法性论证中的作用 ;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早期宪政主义 ,还是在新兴民主化国家 ,有效性都对现代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 ,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大致的正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宪法创制权与国家权力关系是宪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但是。宪法创制是特定政治组织对于已有的政治实体和形态作出根本判断的首创性活动,它不是国家权力运作的结果,而是某种政治权力运作的结果。因此,宪法创制权作为原始性的政治权力,应该不属于国家权力,而是一种游离于国家权力之外的、创设国家权力的权力。研究宪法创制权与国家权力分离理论,可以进一步明晰“权大还是法大”的宪政难题,对于维护宪法至上原则、奠定国家权力合法性基础、落实有限政府以及完善违宪审查制度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民主社会的政治共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民主社会的政治共识主要包括基本价值的共识和程序的共识。基本价值共识体现价值理性,其作用在于确立民主政治的崇高地位;程序共识体现工具理性,其作用在于实现民主制度的有效运作,并赋予按照民主程序建立起来的公共权力以合法性。现代民主社会政治共识的达成途径主要包括妥协让步、认同转型等。  相似文献   

4.
化涛 《晋阳学刊》2008,(3):63-66
政权合法性问题是政治中极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对其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说,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中政权合法性问题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权源问题,即对权力来源的诠释;二是权力转移模式问题、即对政权更替的论证;三是对权力具体运作的规范问题,即对权力的制约。我们要积极挖掘传统资源的有益成分,融入时代精神,更好地服务于目前中国的政权建设和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5.
宪政体制是以宪法体系为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核心的政治体制。本文从非价值判断的角度,剖析了资本主义世界各类宪政体制。本文指出,常规性(多元)宪政体制与非常规性(一元)宪政体制至少都承认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法定程序;都不承认天然血缘关系是权力合法性的基础;都把政党作为一种统治工具,而在宪法的最高权威性上、在权力的制约性上、在政党制度、文官制度以及在是否承认少数反对派的合法地位方面,二者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6.
合法性是解决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能否存在的核心问题,非税收入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合法不仅事关国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也事关国家财政制度的合法性.只有在理论上具备正当性,在实际运作中贯穿民主并以法律化加以落实,非税收入才能获得人民的支持,取得实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在宪政制度下,人民享有对立法、司法、行政等国家权力的监督权.以权利制约权力是时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内容,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具体方式.人民监督员制度体现了民主原则,符合法治的基本要求,具有民主性、外部性、权利性、社会性的基本属性,应当在宪政的视域内界定其性质并完善相关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一些学者误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人的解放理论诉求中破坏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建设。然而事实是马克思主义否定的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建构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统治的合法性。社会主义的人民代议制是人民主权与受托的公共权力的关系,因此以公共权力保证人民统治权利的实现,以公共性为逻辑起点建构公共权力的法治与德治的治理体系,以为人民服务的信任检核和制度伦理规范公共权力的运作体系,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对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建构图式。  相似文献   

9.
正当化诉求是宪政领域不可回避的话题。国家与匪帮的相异在于国家的正当性,民主程序是政治秩序的正当性来源。国家权力是拥有主权的人基于契约放弃权利而存在,国家有义务为保障民众的自由和权利而合法有效行使受委托的公共权力。国家权力的界限标准、运行规则必须符合正义原则及人权原则。国家负有人权保障义务是政治正义的必然要求,政治正义性是国家正当性与否的基本准则;人权及其保障是国家权力的本质与来源,民主是限制公权与保障人权的最佳政治模式,其为国家正当性与否的具体指征;人权实证化为国家正当性的证立构造了合法性基本原则,国家义务论具有证成国家正当性的奠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绩效合法性的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专注于提升统治绩效特别是经济增长绩效,是后发国家建构政治合法性的普遍性政治策略.这一策略选择有一定客观现实依据,同时也容易在短期内收到一定的成效.但单纯的绩效合法性战略无法支撑整个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基础,而且极易陷入"绩效合法性困境".超越绩效合法性困境的关键在于加强体现政治共同体价值共识的宪政制度体系的建设,从政治结构的合法性中导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论古典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日云 《文史哲》2002,(3):56-59
个人主义是古典自由主义的精神基础。个人及其权利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石。自由主义者都从个人及其权利出发思考国家权力的来源、性质和范围,确定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界限。以个人为政治思维的原点,在自由主义者那里表现为理论上的不自觉和文化上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什么角度和层面讨论共产主义社会有无宪法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宪法本质的问题,如果只站在阶级分析的层面来揭示宪法进而推论共产主义社会有宪法,显然是自相矛盾的,是没有其理论基础的;而如果对宪法从其目的和目标层次上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宪法作为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规范政府职能和组织的根本组织大法,在共产主义社会也是有其存在的基础和必要的。由此引发了我们对宪法本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米良 《学术探索》2012,(9):19-21
桥头堡建设作为我省的重大战略决策,它的实施涉及国家权力的配置,行政权、司法权的运用以及相互关系。在我国宪法及行政法等现有制度框架下对我省桥头堡建设战略的实施进行法制设计,运用长期以来宪法、法律在我省多民族地区实践的理论及成功经验,提出一个具体的法制保障的方案,包括立法方案、执法方案和司法方案并对其进行论证,是我省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宪法是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国家与国家根本法的伴随关系到根本法与一般法律的母法子法关系 ,从宪法的起源论及宪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从宪法的词语意义阐释宪法古今意义的连续性等角度 ,运用历史分析、语义分析、逻辑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 ,揭示了当前宪法概念的根本缺陷 ,进而提出宪法概念需要重新界定。文中将宪法概念表述为 :宪法是调整法权关系 ,规范国家权力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的根本法。通常规定国家体制、政权组织 ,以及国家与国民之间的基本权利义务关系等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明论纲——基调、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金明 《文史哲》2004,2(6):146-151
政治文明研究应当强调政治学方法与宪法学方法结合的重要性,尤其需要体现政治学视野和宪法学逻辑的有机结合。在政治学视野和宪法学逻辑相结合的层面上,可以建构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民主政治———党的领导与稳健的政党制度———有序的政治参与和发展着的公民政治权利———有效的分权体制及其保障着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相互关系———宪法与宪政。在民主宪政即宪法政治的框架内,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童庆平 《兰州学刊》2007,2(6):108-111
学术界对当代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看法不尽一致.从政治制度自身的内在逻辑来看,宪法属于政治制度;从历史生成逻辑来看,现代宪法(或现实宪法)早于现代国家而产生,也早于其他国家政治制度而产生;从与其他政治制度的确立和权力授受逻辑关系来看,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依据;从自身内容来看,宪法是当代中国其他一切重要制度的法律依据.宪法是当代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以人的行为和经验为基础,归属于实践哲学。这一学说认为,建立城邦(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人们生活幸福,追求至善;真正的幸福以德性为基础,德性是灵魂的善、内在的善,德性是现实活动,是思想(思辨)与行为(实践)的统一。城邦政体就是政治权力的分配和归属,各类政体应以正义和平等为建政原则,未能兑现这一原则是政体发生变革的一般原因,而政治力量的均衡或不均衡是城邦政体发生变革的关键。最好的城邦政体应是中间阶层执政,它合乎中道和适度原则,即合乎德性生活原则;议事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审判机构是政体的三大要素,各有不同的职能;中等阶层执政和政体三要素的理论,其实质就是以中道为准则的权力制衡论。  相似文献   

18.
在宪法教学中,如下问题亟需澄清:即课程体系与实在法体系虽不必完全一致,但宪法理论的讲解必须以宪法规范的解释为目的而展开;宪法教学不能偏离宪法的核心价值诉求,应围绕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以及公共利益这三个基本要素而展开;宪法在本质上是具有特定内容的规范性诉求,而不是力量对比关系;宪法研究方法与宪法教学方法虽有紧密联系,但仍不应忽视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宪法视域中的公共利益原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江丽 《河北学刊》2007,27(5):62-65
公共利益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公共利益原则的实施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宪法以人民主权、权力制约等价值要素为公共利益的实现提供政治前提和法律依据。同时,还通过一整套设计完整的宪法制度对公共利益原则的异化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20.
朱福惠 《云梦学刊》2002,23(3):19-21
我国现行宪法学体系较为陈旧 ,不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以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相互关系的原理作为宪法学体系的主线 ,将宪法学的内容分为总论、国家论、公民论和典型案例分析四部分 ,以规范国家权力并保障公民权利作为各论的指导思想 ,是宪法学体系创新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