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经济发展的问题 ,历来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 ,也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对这一问题应予以理论性考察。一、经济发展首先意味着经济增长 ,但是经济增长要受到发展目标的制约 ,还会受到投入产出比率的限制 ,必须把人文关怀的目标和社会效益原则结合起来。二、经济发展是结构性更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增长和生产结构总是相互关联的 ,经济结构一定要适应经济增长的水平与状态。三、经济发展是一种创新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是最关键性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创新 ,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最大和最基本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一体制改革的新目标的确定,是十四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体制改革理论的新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内容十分丰富的理论体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的人口转变过程和快速经济增长基本上是同步的,人口转变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加速了人口转变过程的实现。从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山西的经济人口密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但山西的实际人口要大于经济人口容量,人口压力较大,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人口总量已超负荷。因此,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提高经济适度人口容量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发展中应注重提高人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4.
自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一方面在市场化进程中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个新的课题,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本身也是中国进一步经济发展的关键。面对改革难关,我国的体制改革必须有所创新,否则难以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项前无古人的创举。 所谓体制创新是指通过制度、机构和价值观的变革,实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根据上述目标,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体制变迁  相似文献   

5.
谢华 《天府新论》2002,(2):63-66
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发展理论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社会主义自我发展理论 ,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理论 ,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理论等的深入论述 ,说明邓小平发展理论体系大厦的五个理论基石是有机的联系的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是建国后云南省企业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但是,却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与经济效益差的矛盾,与发达省区的差距在继续拉大。要实现云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企业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走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经济发展路子。一、改变云南企业经济落后状况关键要靠自己的快速发展云南的企业经济基础差,管理水平低,经营粗放,生产力从整体上相对落后,要体现出企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实现云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增强云南经济实力,只能靠自己抓住机遇,以较高的速度发展。这是因为:第一,“…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涉及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进步的问题.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经济发展马金忠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实践的总结,对我们今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寿光市这些年经济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量化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清河  于霞 《理论界》2003,(4):46-47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情况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最主要的标志,因此,经济目标应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目标。一、经济目标的量化标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深入的历史进程,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可回避地推到了我们面前。十多年来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新意迭起,几经争论,几经反复,现在终于取得了共识。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之中,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放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重大进展,是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后,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突破。这是世界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我们党把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这是通过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与探索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它不仅澄清了长期以来 一直争论不休的姓“社”姓“资”问题,冲破了极左思潮的禁锢,解开了以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而且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继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自从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模式始终处于一种摸索前进的阶段。我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能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水平,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固有规律来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问题,只能依照马恩当时对未来社会所作  相似文献   

12.
张虎林 《兰州学刊》2004,3(3):125-127
私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私营经济在西部经济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旨在促进西部经济结构改善 ,使经济尽快进入“自我持续增长”状态和大开发战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经济发展,是表现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目标的最基本范畴。经济关系的任何调整,经济运行机制的任何改革,归根到底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意味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进,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不断得到满足。这不仅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4.
<正>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改革新目标的确定,是十四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我们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体制改革理论的新的重大突破。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虽然在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问题上,逐步摆脱旧的传统观念,承认两者可以结合,明确我国社会经济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但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上,长期来未能彻底摆脱旧的传统观念,因而一直把社会主义有计划商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党在经济建设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十四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由行政经济(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是由落后走向富裕繁荣的必由之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上了三个大台阶,正是采取市场取向的改革方针、发展商品经济的结果。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果断决策,毅然摒弃传统的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指明了方向,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发展的大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存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它的地位至关重大,不可替代;它的性质和走向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它的广度和深度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程度及水平。  相似文献   

17.
当前,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和地区都期望不断扩大和加强经济合作,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而次区域六个国家和地区虽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却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发展差异.次区域各国能否在次区域经济发展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不能把发展私营经济同于经济私有化,也不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框定私营经济的历史命运。中国私营经济存在的历史起点应当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私营经济发展的终极边界应当是社会主义产品经济的建立,这是中国提高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现实选择。主张依据私营经济存在的历史方位制定长期战略对策,以实现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总格局下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已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十四大报告又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14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在认真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选拔任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领导干部,配备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各级领导班子,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重要阶段。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促使我们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本文拟就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基本任务、特殊要求等方面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在更广阔的背景内讨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为了充分认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提高公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觉性,我们有必要强调,要站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和当今世界经济全局的广阔背景中讨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其一,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市场经济又是商品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所以市场经济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至于这个阶段是在何种社会条件下经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都必须经过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