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研究我国人口史,探讨我国各个历史时代人口发展的规律,必须掌握较为准确的数据。我国古代史籍留下了大量人口数据的珍贵记载,但是,有些朝代的户口统计不实,各种典籍记载分歧;或因传抄而产生讹误,这些都需要考订、辨证。许多同志对隋代户口作过不少有益的探讨,但分歧仍然很大。本文拟就隋代户口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张洁 《理论界》2011,(7):107-109
中国传统社会中,移乡避仇是与复仇行为相联系的一种制度,考察历史沿革及具体实践过程对于理解古代中国对待复仇行为的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制度产生、发展及正式为我国古代法律所规定体现了国家采取行动,消极避免复仇行为发生;而该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逐渐被废置不用则体现了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的增强及法制力量的递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 ,在中国古代社会 ,国家财政与户口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家户口的发展与否决定着国家财政的好坏 ,隋代的历史事实对此作了充分的证明。因此 ,研究隋代的财政问题不能就财政论财政 ,一定要与人口问题联系起来 ,与财政有关的一些问题联系起来 ,这是对我们研究当代财政的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闫厚军 《理论界》2007,1(3):85-86
先占制度在西方国家的物权制度以及我国古代法典中得到普遍认可,但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却没有接纳该项制度。先占是财产权合理性依据的重要基础,在财产法的历史中不仅起到过建立规则的作用,而且还发挥着财产权理论建构的作用。先占制度有其存在的自身合理性,在我国的民事法律中确立先占制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先秦什伍乡里制度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什伍乡里制度试探臧知非苏州大学历史系什伍乡里制度,是我国古代国家的基层政权组织,渊源于西周,产生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系统研究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有助于认识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结构变动的本质。本文拟从社会结构变动的角度,对先秦时代的什伍乡里...  相似文献   

6.
探讨古代区域经济,户口是一个重要内容.户口的增减可以显示出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并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从而透视出某一地区的经济面貌.在唐代,江汉地区已形成一个完现据《旧唐书·地理志》和《元和郡县志》,将江汉十州的户口变化数字表列于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社会,礼仪制度被认为是治国和修身之本,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古代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对礼制的教育和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古代学校是习礼演礼的场所;第二,学礼制度本身就是对古代礼制的丰富与发展;第三,学校也是一些重大礼典的行礼场所.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官吏致仕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仕制度是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由来已久。《春秋公羊传·宣公元年》记载:“退而致仕”。何休注云:“致仕,还禄位于君”。可见,这里的“致仕”亦即退休。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凡是存在较长久的朝代统治者,无不把官吏致仕做为巩固统治、促进国家机构新陈代谢、提高国家机关行政效率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加强致仕制度的研究,对于了解古代统治者如何调整国家机器,使之正常运转,进而达到治国平天下之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一、官吏致仕制度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官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古代社会官制中“辅翼国家,典领百僚,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的宰相制度犹为重要。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官制更迭,扑朔迷离,给后人学习和研究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对于宰相制度的产生、嬗变等方面问题进行考察,加深对我国封建社会官制发展的深入了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0.
所谓监察制度,就是国家对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检举、惩戒的制度,实质是国家的一种管理制度。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一大特色,其历史之悠久,体制之完备,影响之深远,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是很罕见的,是我们祖先为人类创造的一笔宝贵财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和研究中国监察制度史,了解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是如何重视监察制度建设,如何充分利用监察制度这个工具为自己的统治服务;总结各个历史时期监察制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特点、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1.
出生登记制度的完善与否对建设稳定、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户口登记制度已无法适应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因而改革和完善出生登记制度势在必行。内地出生户口登记制度与香港出生登记制度在登记机关、登记时限、申报责任人、弃婴的登记、非婚生子女的登记、姓名登记、罚则和出生登记证明八个方面的不同规定,显示出内地的户口登记制度在立法思想、立法原则和立法技术上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所以在制定《户籍法》的过程中,应学习《生死登记条例》的优点,制定出完善、具体的出生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制度与伦理融合、分离的关系是历史地展开的,在古代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共同体中,制度与伦理杂糅不分、合二而一共同发挥作用;近代以来,随着传统社会共同体的瓦解和个人的觉醒,制度与伦理开始相互分离为两个独自发挥作用的领域。制度伦理即制度的伦理化与伦理的制度化,其实质是古代制度与伦理一体不分关系模式的现代表现,人类社会的演进告诉我们:它曾经是,而现在不应再是一种合理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3.
陈宁 《兰州学刊》2008,(11):153-155
马政是国家用行政手段管理马匹的饲养、使用等行为的简称,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控制经济的历史特点,也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结构的特点。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其马政的具体情况如何?以前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不得而知,但随着近几年简牍资料的丰富,为我们对秦马政的充分认识提供了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对维护国家机器运转,全面实现国家职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不仅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世界各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几乎涵盖了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所有主要环节,在中国公务员热持续升温的当下,笔者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统治功能进行探析,希望能够为优化中国公务员队伍,保持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萍 《东南学术》2011,(6):219-226
"丧服制度"是我国古代丧葬礼俗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与客观存在,不仅真实的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与法制特征,而且,其本身也成了直接的体现者。本文从我国古代丧服制度及其所蕴含的礼学思想、法制思想以及古代丧服制度改革对礼法思想挑战的反思几个方面来谈了笔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国内世界古代史学界至今存在着一个理论误区:以恩格斯和摩尔根当年的论断为依据,把希腊的“荷马时代”看作军事民主制时期,列入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由此带来的是对早期国家形态作为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渡阶段的忽视以及对它的某些重要特点的错误认识.本文试图从分析摩尔根和恩格斯笔下的“荷马时代”①及有关社会现象入手,并以我国商周时代为主要参照系,用比较研究法对上述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符牌作为一种凭信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古代社会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与历代相比,明代在符牌的使用与管理上表现出了大量使用以象牙为制作材料的牙牌、注重在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中采用符牌、致力于符牌的制度健全与完善等特点,通过对明代符牌的特点加以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古代社会国家治理运行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创新既要遵循其制度变迁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路径,又要防止陷入一种低效锁定的恶性循环之中。通过对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分析,我们发现,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具有独立性和依附性、至上性与广泛性、人治性与法治性等内在紧张,并形成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变迁的锁定性路径。因此,在遵循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变迁路径的前提下,要着力破解古代行政监督制度变迁中形成的低效锁定的依赖性路径,才能推进当前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刘宝才 《人文杂志》2000,(3):106-110
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主张实行禅让制度,系统论证了禅让制度的实质、历史依据、理论依据以及实施办法.在三代以前古史传说时代,禅让曾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战国中期出现的禅让思潮,有其具体的社会背景.战国中期以后的历史上,禅让没有成为现实.但它代表人类的一种崇高理想,是具有永恒价值的.<唐虞之道>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一篇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20.
一、度地而税向度人而税的发展据《史记》记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①说明中国古代的赋税及其制度起源于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古代,广义上的农村赋税包括贡纳、工商税、徭役、土地税和户口税等。本文只关注按土地或按人头征收的实物或货币这一狭义上的农村赋税。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上,农村赋税制度经历了度地而税和度人而税交替演变的复杂过程。在中国奴隶制时期,按土地征收的税赋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孟子》说:“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②。夏时的贡、商时的助、周时的彻,都是按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