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从《桃之夭夭》看王安忆的意识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雁冰 《江淮论坛》2004,(3):145-152
《桃之夭夭》是一部复合性的小说,确切地说,应该是王安忆意识世界的一次全面展现;同时又是一部总结性的文本,为我们透视王安忆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王安忆的意识世界具体体现为:以自然性存在的女性意识,以附载体存在的文化意识,以形式主义存在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2.
王学胜 《兰州学刊》2013,(3):219-221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继《伪满洲国》之后,再次以日常生活叙事重新构建的一次边地民族宏大叙事。出版至今,小说中所蕴藏的生态思想未曾得到世人足够的关注。文章旨在通过自然生命主体意识,大自然的崇拜和守护,社会圈与精神圈的和谐,自然规律的不可逆这样四个纬度,探寻《右岸》中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3.
服饰是包含有社会政治内容的文化研究参照系。通过服饰与价值观、服饰与女性、服饰与东西方现代性等多维角度对小说文本的叙事细读,从而对张爱玲与王安忆的服饰描写进行对照考察,不仅说明了王安忆小说所体现的海派文学在演进中的"大"历史观,同时将为作家作品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荒岛小说因其独特的体裁和内涵,较为突出地蕴涵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问题。该文以荒岛小说的经典之作《鲁宾逊漂流记》和《蝇王》为例,探究作品中所隐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生态伦理关系,从而揭示自然生态的破坏必将引起社会生态的失衡,而社会生态的失衡又必然导致人的精神层面的异化,彰显了作家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和深切的生态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创作的一系列上海题材小说,有她自己独特的视角,那就是对上海市民日常生活意识的凸现。而王安忆创作之前的艺术体验,尤其是她的童年体验、孤独体验对王安忆的日常生活意识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家庭的影响及个人的经历使他带有明显的名士风度.名士风度主要的精神内核为个体的独立意识,这也在其小说中鲜明地体现出来.它是以小说人物外在形貌上的清新、性格言行上的征放,文采、思想上的才气以及精神气质上的从客来表现的.由此展现了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某些传统精神,并使人们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作品的价值:即新派武侠小说中为人所忽略的思想价值.在以往文学的雅—俗对立的研究模式中,武侠小说常被人忽略,但是,当我们从这一角度来研究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时,还是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他对于人的独立意识的认同与维护、直面人生的勇气,以及反思正史的尖锐与深刻.  相似文献   

7.
吴怀仁 《江淮论坛》2011,(5):164-169
生态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关键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解决人类的生态危机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生态小说是生态文学的一个门类,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主要突出人与自然的齐同和谐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更强调人对自然的敬畏亲和态度,强调人的本质还原、自然的返魅、生命的归根。中国当代生态小说凝结了创作主体浓厚的生态亲和意识,剖析了人类自身的悲剧,突出了鲜明的生态保护回归主题,多角度塑造了具有自然人性和生态人格的新形象,深思了人类回归自然家园、实现自我救赎梦想的诸多可能。文章对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的自然回归想象从文化渊源、土地回归想象、家园回归想象和童年回归想象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生态危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问题。生态文学批评应当在正视当前人类生态危机的前提下,树立家园意识与理论自觉,引领人们构建自觉的生态意识和健全的生命品格。生态文学批评从人的生存状态去理解、解读文学文本中对于生命权利的肯定,关爱宇宙进化和自然生命状态,反思现代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母女关系叙事作为女性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不仅展示了女作家在时间之流中对女性自我所进行的历史审视,更体现了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拷问和对女性意识的不断追寻。通过对中国当代两位女作家的中篇小说——台湾文坛新女性主义代表作家廖辉英的小说《油麻菜籽》和大陆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的小说《你是一条河》中母女关系叙事比较,探讨当代女性的自审意识和精神追寻,并试图发现池莉文本对廖辉英文本在女性意识表达上的延续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意识角度出发,分析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性别特征,并以"三恋"、《我爱比尔》、《神圣祭坛》、《弟兄们》等作品为范本,考察性别对创作主题的影响及其文本中的性别表述,论述性别视点对文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欲望的无限扩大,精神生态批评作为生态批评的一个崭新视角登上了文学批评的舞台。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从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社会中存在着的种种"精神生态伦理失衡"现象。其中包括人们对待老人的冷漠态度、情侣间的"面和心异"以及游戏人生的颓废伦理等。解析海明威作品中的这些"精神生态伦理失衡"现象将为我们建设一个生态和谐的新型社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小说《圣殿》的创作中不仅关注人的世界,也同样关注作为自然环境的外部世界,以及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作家在《圣殿》创作中不仅细致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大背景下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还通过展现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的对立以及人与自我的对立,揭示出作家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破坏自然的现代工商业文明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3.
生态意识在新世纪乡村叙事中的彰显拓展了乡村叙事的书写空间、丰富了乡村叙事的主题内蕴,提升了乡村叙事的艺术魅力.然而,这一创作主题的兴起,在更深的意义上表达了新世纪乡村叙事写作者对乡村人文生态、乡村人的精神生态困境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虹》是D.H.劳伦斯的经典作品之一,该作品的经典之处在于其含有丰富的生态意识。有必要结合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从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及人文生态三个方面探讨劳伦斯产生此种生态意识的源泉,同时论述文学源于生活、源于作家亲身经历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5.
当今生态文学中,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小说显得卓尔不群。他在小说中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直探科尔沁沙地生态危机的根本。对野生动物的野性世界的探寻使他得以重新反思人性,而对生态人格的塑造更是张扬着生态意识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杨小兰 《兰州学刊》2014,(12):83-87
在小说《高兴》中,作者贾平凹以悲悯而又不乏忧患的视角描述了农民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思想状态与生存境遇。深入发掘了农民工在转型期间所产生的身份焦虑、双重人格,以及家园意识的失落等精神生态,从而进一步揭示出社会转型给中国农村及农民带来的巨大冲击与影响,体现出作家深厚的人文关怀意识和现实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7.
刘发明 《江淮论坛》2005,(2):142-145
本文对毕淑敏长篇小说<拯救乳房>中表现出的执着的写实精神、强烈的拯救意识和在生命体验与女性写作中的超越意识三个精神层面进行了论述,并试图在各层面上阐释小说的历史性深度和美学意蕴,解读文本的人文精神与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的代表作《屠场》是生态视野下毒性写作的经典文本,成就作家以文学介入社会生活的夙愿。辛克莱以文学为起点唤醒民众的生态意识,并将自我的思考付诸于现实。海利肯大厅的合作社区实验与在加州结束贫困运动是作者在微观与宏观政治的生态实践,反映作者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关系的反思,折射作者以和谐中庸的方式调和阶级矛盾,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中产阶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农民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虹 《云梦学刊》2010,31(6):70-73
培养我国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农民中却存在着一些生态伦理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生态伦理意识的严重缺失。因此,我们应注重培养农民的适度消费、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村以及绿色消费的生态伦理意识。要切实培养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我们不仅要加强对农民的生态伦理教育和宣传,而且要引导农民加强生态伦理自律,还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煤矿工人生态意识薄弱,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以及综合社会工作模式介入以提升其生态意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专业社会工作者严重匮乏、矿工对社会工作者缺乏了解以及煤矿工人的高流动性导致社会工作介入的非持续性等困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以推动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