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些习焉不察的现象,一旦深究起来,结论往往令人吃惊。譬如,本文写作之际,原本以为我们这个共同体就自身素质问题早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文献,可谷歌搜寻"中国哲学从业者素质",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生存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生存哲学研究越来越引起哲学界专家学者们的关注 ,无疑这是一个既能体现当代中国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性关联 ,又能进一步推进国内哲学发展的新的学术生长点。但在目前开展生存哲学研究 ,面临的问题也很多 ,诸如 :如何剖析当代中国生存哲学与西方存在主义生存哲学的批判性关联 ?如何建立生存哲学研究的本土语境 ?如何看待生存哲学兴起的内在义理 ?如何重新阐释东西方哲学传统中的生存论资源 ?如何理解和寻求技术时代人的生存意义 ?相信随着生存哲学研究的展开 ,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提出来。希望本刊刊登的这组笔谈对关注这一问题的人士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重提"中国哲学"的正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于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便成了问题,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是否可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深究精察,作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为此,本刊推出本组笔谈,以期对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哲学"的若干问题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来 《江汉论坛》2003,(7):21-23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于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便成了问题,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是否可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深究精察,作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为此,本刊推出本组笔谈,以期对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于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便成了问题,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是否可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深究精察,作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为此,本刊推出本组笔谈,以期对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合法性、视域与主体性--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反省与前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于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便成了问题,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是否可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深究精察,作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为此,本刊推出本组笔谈,以期对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为什么会与西方的政治发展道路不甚相同?它是怎样形成、又经过了怎样的演变和发展历程?它的客观历史走向应是什么样的?在进行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中,对此应该有一个明晰的解答。所以,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初步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视角、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理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哲学规范等问题,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于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便成了问题,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是否可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深究精察,作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为此,本刊推出本组笔谈,以期对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范式"、"深度视点"与中国哲学"研究典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于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便成了问题,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是否可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深究精察,作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为此,本刊推出本组笔谈,以期对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到"中国哲学"--一个后殖民语境中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海峰 《江汉论坛》2003,1(7):29-33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于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便成了问题,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是否可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深究精察,作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为此,本刊推出本组笔谈,以期对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哲学如何在“道通为一”的路上抵达本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文 《云梦学刊》2008,29(4):30-33
最近一段时间的哲学研究.凸现了十分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论域,就是从业者们越来越注意到了突破学科壁垒、进行学术原创之于哲学探讨具有当下意义.哲学有八个二级学科,业界俗称"八大军区";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学科最强势,人们习惯称为"三足鼎立".因此,这里所说的学科壁垒.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八个二级学科是否能够确保哲学功能的全面释放.二是中、西、马三个强势学科是否足以保证哲学意义的本真开显.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已成历史,21世纪已经到来。在过去的百年里,伴随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中国哲学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前进的历程,特别是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哲学确乎起到了“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在新世纪,中国哲学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国哲学表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哲学能够而且应该做些什么?中国哲学如何在反思传统和现实中提升新境界,从而为世界哲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带着凡此种种问题,我们特别组发了一组“21世纪的中国哲学”的笔谈文章,我们感到,这几篇文章具有浓缩性、深刻性、针对性等特点。希望引起哲学界同仁的关注和思考,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国学研究繁荣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哲学似乎也正享受着它的蜜月期。不过,这并不能掩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尴尬:中国传统哲学应该转换成怎样的现代形式?中国传统哲学能否开出真正的哲学问题?中国传统哲学如何兑现它对现代社会的承诺?为对这些问题进行回应,本刊特约数篇文章以示讨论。这几篇文章或从学理的角度提出中国传统哲学出场的路径,或从学科的角度提出中国传统哲学开展的方式,或对中国传统哲学出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探讨,或以现代网络为背景,探讨中国传统哲学生存发展所面对的新问题和新要求,或以儒学为案例,探讨儒学当代开展的诸种方式。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开展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学术课题,编发这组文章,希望能引起同行与学术界的关注,以便展开更广泛、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也遇到相当的阻抗和困难.深化文化哲学研究,需要关注中国国情与西方的不同,针对中国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提炼自己的主题,需要明确地回答文化哲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问题,需要克服传统的认知中心主义的局限,大力倡扬一种文化-价值的视角,努力实现真理与价值、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促进中国人的观念转变,顺利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无哲学"从根本上说虽然是个彻头彻尾的假问题,但因为关于此问题的讨论所引起的对中国哲学自身特性、品质及走向等问题的关切却是越来越多,已然成为中国哲学界关注的重大学术问题。中国哲学如何走向未来?是思想理论上的完善,还是建构一种新的哲学?抑或在中、西、马的对话中成就"金身"?这里编发的几篇文章正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问题所发表的独到看法,希望它能成为引玉之砖,引得更多同行参与讨论,共同为化解中国哲学的困境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6.
自伽达默尔建构哲学诠释学以来,哲学诠释学就成为一个具有深厚传统和独特视角的哲学形态。而哲学诠释学的引入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同时也为许多哲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时至今日,哲学诠释学的研究及其在哲学研究中的影响也日趋多元化。那么,作为一种哲学传统,它在当前所关注的前沿问题是什么?它对当代哲学研究的启示有哪些,这些启示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所表现的?这些都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对此,我刊特别约请了我国著名哲学家,国内第一代哲学诠释学的研究者,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洪汉鼎教授,为我们深入解读哲学诠释学的当代发展与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中国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哲学被一分为八。有名无实的一级学科与各自独立的二级学科的不合理划分,使中国现代的哲学学科体制呈现出一种奇怪的格局,本来都是在研究哲学问题,但是彼此之间却壁垒高筑、以邻为壑、互不理睬,长此以往,哲学如何承担文明的基础、文化的核心重任?哲学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学科壁垒的痛楚,“打通中西马”的呼声日益强烈。人心思合,但出路何在?这是我们此次访谈所关心的问题。赵敦华教授在西方哲学、中西比较哲学等领域造诣很高,有丰富的论著出版发表,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相当的研究。近年来,他高度关注中国哲学走向问题的反思,先后发表了“‘大哲学’视野中的现代中国的哲学”、“哲学的‘进化论转向’”、“西方哲学的出路:终结还是转变?”、“研究马克思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正本清源’方案”、“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的十个误解”、“中国古代的价值律和政治哲学”、“中西形而上学同源分流论”等重要论文,他提出的“大哲学”观点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他的“正本清源”、“推本溯源”和“返本开新”的构想为打破“中西马”隔阂提供了值得重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文明的转折点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下半叶以来,一种以激进面貌出现的、具有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思维特征的、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在西方社会脱颖而出,并产生广泛影响。近年,它已被引介入中国思想文化界。如果说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化已形成挑战,那么其后果将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回应?这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为此,以“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为题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研讨会于1994年5月在西安召开。与会学者就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学人应以何种态度面对其挑战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根据这次会议,我们选发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更多关注及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无哲学"从根本上说虽然是个彻头彻尾的假问题,但因为关于此问题的讨论所引起的对中国哲学自身特性、品质及走向等问题的关切却是越来越多,已然成为中国哲学界关注的重大学术问题。中国哲学如何走向未来?是思想理论上的完善,还是建构一种新的哲学?抑或在中、西、马的对话中成就"金身"?这里编发的几篇文章正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问题所发表的独到看法,希望它能成为引玉之砖,引得更多同行参与讨论,共同为化解中国哲学的困境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20.
哲学教学在大学素质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关注现实问题和解答热点问题是哲学教学的生命力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品质要求。为达此目的,一方面需要深入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也对教师素质和授课方法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