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近代中国农家经营模式的变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取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近代农家经营模式①的变动进行归类分析,认为“耕织结合”的传统模式主要呈现出四种变化:(1)以农业为主,以市场导向为目的的家庭手工业生产为辅;(2)以市场导向的手工业生产为主、以农业为辅;(3)纯农业经营户;(4)纯手工业经营户。从总体上看,前两种模式变动占据主导地位,纯粹的农业经营户和纯粹的手工业经营户在近代农村并不具有规模意义。因此,“农工结合”始终是近代农家最主要的经营模式。但是,结合的性质不能一概而论,它既可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可能是面向市场的商品经济,关键取决于家庭手工业生产的性质。在“农工结合”的经营模式中,以市场导向为目的的家庭手工业,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即维生型与唯利型。站在农村工业化的角度看,唯利型的“农工结合”的经营模式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但是,近代中国的农情决定了维生型的农工结合的经营模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近代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条约口岸城市的发展大都以商业贸易为动力,脱离了中国农村经济,工业资金严重不足,城市低度、有限发展是其突出的特征.然而,南通、无锡、常州等近代长江三角洲非条约口岸城市以工业化为动力,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城市发展之路,展现出独特的发展个性,不但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增添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也为当代中国城市化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由四川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办的“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去年底在成都召开。来自京、津、沪、汉、渝等市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地方史和城市研究的6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应国家七·五重点课题“近代城市史研究”——上海、天津、武汉、重庆四个课题组部份同志于1988年9月上海座谈会上的建议举行的。会议以近代城市研究为中心议题,就近代城市研究的意义、内容和近代城市化、城市近代化、近代城乡关系、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与  相似文献   

4.
近代对外贸易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亿.由于近代城市化的特殊性,近代城市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模式,进而形成了城市土地管理制度变革的不同的路径,主要有由租借国创立新型土地管理制度的变革模式,两种土地管理制度并存并相互融合的制度变革模式,自上而下的自发、自主创立新型土地管理模式及自上而下的缓慢的土地制度变革模式等几种形式,对后来的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代城市发展的中国模式及其与美国城市化的比较于云汉一、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近代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之一就是城市化的初步启动。其标志一方面表现为一批因港而兴、因商而兴、因工而兴、因路而兴的近代城市的诞生和发育,体现出近代城市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则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南通开始了近代城市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变革需求,在以张謇为代表的社会精英的主导和推动下,近代南通开始了制度的变革,然而这种过度依赖个人的自下而上的变革由于政府的缺位有其不稳定性和非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上海公共租界为考察点 ,通过剖析市政当局人力车管理制度的“改良”和指导人力车夫的“自助” ,揭示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痼疾与畸形 ;同时 ,从人力车夫的生存状况这一特殊的视角审视近代城乡关系以及城市下层民众的边缘特性。  相似文献   

8.
孟玲洲 《兰州学刊》2014,(3):44-48,120
在近代济南"低度工业化"局面下,城市传统手工业依靠"低度工业化"提供的发展空间和条件,依据工业化的结构来调整行业结构和生产结构,与现代工业形成产业互补关系,寻找生存空间,并且注意吸收工业化所提供的优势资源,来改变自身的相对落后性,经历了技术上的现代性转变,逐渐向机器工业过渡。在工业化的多重刺激下,城市传统手工业实现了对传统的突破,适应与创新是其生存之道。这体现了近代城市手工业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不能用保守与落后概而论之。城市传统手工业的近代转型反过来对近代工业化的推进产生了积极作用。现代化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利用了手工业所提供的资源。在一定的地理与市场空间下,传统手工业与现代工业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与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东北崛起为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以“山地”著称的奉天东部在东北城市化初步发展阶段具有迟发且快速跃起的特点,具有典型意义。因此,近代东北城市化的开启与发展,可以从奉天东部的个案研究中得到解答。移民的涌入,改变了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构成,为城市化开启准备了人口因素;水陆交通线的形成,为人口与物质的有序流动提供了重要保证,带动了沿岸沿线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充当城市化启动与推进的加速器;初、中、高三级市场体系的构建,促成了商业近代化,从而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成为开启与推动城市化初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0.
“苏南模式”的反思与江苏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①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影响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现代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苏南经济的不断发展,苏锡常城市群(带)日益壮大,苏南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说,“苏南模式”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苏南地区不断城市化的过程。但是,由于“苏南模式”本身的缺失及一些制约因素,苏南城市化进程也出现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从“苏南模式”的演进过程深入探索苏南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教训,进而分析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对于科学制定我省城市化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前近代手工业经济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明孔 《文史哲》2004,(6):79-85
我国前近代手工业经济具有显著的特点,这既包括其自身(这些特点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手工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与近代企业之间的不同。中国前近代手工业经济的特点为:一、家庭副业手工业一直比较活跃;二、官府手工业自始至终相当发达;三、集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前店后坊模式比较普遍;四、合伙制具有近代企业萌芽的某些特征;五、民间手工业生产者有土地投资偏好;六、工匠的身份变化比较大;七、工匠技术的传授主要通过父子相承或兄弟相承。  相似文献   

12.
经济和生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生态遭到破坏的世界里,是不可能有福利和财富的。城市从其产生以来,已经历了从古代原始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基础上的城市发展为以社会化的商品生产为特征的近代工商业城市,现在又进一步向信息集聚与交流中心的文化城市方向演变;城市的空间结构是从相对稳定的封闭式单中心结构向动态变化的开放式多中心结构方向演变。它正酝酿着一个巨大的变革,这就是分化了的城市相互杂交,孕育出新的一代,它是城市化的农村与农村化的城市相结合的区域城乡网络,即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与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相互衔接相互渗透而形成的生态经济系统——城乡“结合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说: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列强的入侵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利弊兼具的双刃剑。在此,我们就英国侵略对清代西藏经济的影响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学视角的理想类型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鸿雁 《社会科学》2006,(11):71-83
全球城市化给环境带来压力,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解决城市化中的社会问题,许多学者都提出新思考,如“紧缩城市”理论、“生态城市”理论等,面对中国城市的环境压力和世界范围的能源短缺,本文提出了“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这一理想类型,试图在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中寻找一种有本土化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都市化进程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所谓都市化进程,是指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它是城市化的升级版本与当代形态。在现代化的交通与信息技术条件下,都市化进程成为人类需要认真思考的世界性问题。都市化与城市化的共同之处是人力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从自然向社会、从农业地区向城市空间的流动与聚集。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流动与聚集的规模、流动的方向与聚集的空间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都市化进程迅速波及中国。都市化进程加剧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一是农民进城依然压力巨大;二是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的矛盾升级;三是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冲突;四是城市盲目扩张与科学发展的冲突。要使之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一是必须对当代以都市化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有清醒的现实意识,这是发现问题的主要与根本矛盾、实现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并由此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大前提;二是结合中国国情理顺“都市化”、“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地区、城市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东方乌托邦——近代南通》一书用现代化分析框架,全面呈现近代南通发展进程,强调工业化与多元开放的文化品质是南通早期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同时指出南通以工业化带动圈地运动及农村对工业化支撑的发展道路与西方工业革命并无二致。通过比对张謇与日本近代产业之父涩泽荣一的人生经历、实业思想、企业理念,折射出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条件、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以及两国企业家成功与失败的巨大反差,解释了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不同发展之路的终极缘由;通过比较近代中国商埠城市可以看到,正是大生资本集团的多元化经济形态,才成就了一个能向纵深发展、城市规划与功能合一的近代南通。  相似文献   

17.
近代工业化冲击下的衰落事实,迫使中国被动开启了近代化历程.以机械大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模式,成为近代中国传统手工业摆脱落后困境,寻求复兴之道的重要选择.作为外向型手工业生产的景德镇瓷业体系,亦同样面临转型压力.为此,以复兴景德镇瓷业为圭臬,近代改良群体提出了“以西为师”的改革方案,即采取机械大工业体系取代传统手工生产.但无论是官方主导的生产实践还是知识群体的改良主张,均无视景德镇传统产业模式合理性和瓷业社会的特征,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也难以发挥示范效应.景德镇瓷业近代化历程中遭遇的困境,也折射出当时中国传统手工业转型过程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温州模式:转型时期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温州模式 :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  温州模式是由民间自发创制的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 ,具有明显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特征。它的产生与发展有其特有的历史、现实条件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层原因。首先 ,从形成的历史传统来看 ,温州具有经营手工业、商业的传统 ,有重商和功利主义的区域文化传统。温州历史上曾三次被辟为对外开放口岸 ,近代与海外仍保持着贸易往来。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注重经世致用 ,提出“功利与仁义并存 ,”主张“通商惠工” ,对后世尤其是对近代温州人影响颇大。可以说“永嘉学派”的功利…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发展小城镇是作为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途径之一而提出来的 ,因此探索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必须对“小城镇”这一范畴规定明确的内含与外延。目前 ,虽然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 ,城市规模也很小 ,但是小城镇特别是“广义小城镇”却仍深受不少学者的青睐。然而从实践发展来看 ,“广义小城镇”建设的加速进行并非完美无缺 ,我们应当谨慎对待“广义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张孝德撰文指出,目前在推进城市化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隐患:其一,将城市化的推进过程纳入计划模式的控制下。在“城市化=城市补课性的规模扩大化”的认识下,陷入了将城市化理解为单纯的城镇建设,进而将城市化推向计划模式的危险。有些地方甚至明确提出了实现城市化必须达到的一系列计划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