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通过一些重要动物名词的英汉国俗语义进行对比研究,阐述影响该国俗语义形成的各因素,进而论述国俗语义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柳”的国俗语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概念意义上添加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的语义.汉语的"柳"一词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可以表达离情别绪,可以喻指人的容貌及境遇,也可以表达避邪等意义.  相似文献   

3.
比喻分为显性联系和隐性联系两大类.在其内部,各种比喻的喻体对本体的关系不尽相同:在显性联系比喻中,相似型有陈述、解释、修饰三种,相比型和相等型分别是比较、相等关系;在隐性联系比喻中,同现型有并列、承接、解释、修饰等几种,独现型则是替代关系.各种比喻的喻体与本体间关系的疏密也不一致,由密至疏排列为:独现型-同现型-相等型-相比型和相似型.  相似文献   

4.
桃的国俗语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俗语义指通过反复运用而附着在词汇概念意义之上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道德理想、价值取向、审美心理等文化色彩的语义."桃"的国俗语义包括因桃的自然属性和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而产生的国俗语义:春天,女子,关系亲厚、互相酬赠,培植的优秀人才,具有强烈感应力的人品;因典故传说的影响而产生的国俗语义:爱情,理想社会,驱鬼避邪的神木;因民众精神信仰附会所产生的国俗语义:长寿健康.在跨语言交际及外语教学中,对于词语国俗语义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更恰当地掌握语言深层的文化内涵,从而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中出现了近200个比喻辞格,将通俗易懂的本体与喻体并置,形成意想不到的"落差",并在"落差"间创设了一个相互流动的语义场,使语义增殖、发散,作品意蕴也因此更加丰富和复杂。村上的这种"落差式"比喻辞格的建构与其后现代语境下形成的认知模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英汉国俗语义的等效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思军 《云梦学刊》2002,23(2):113-115
翻译作为不同文化间思想交流的主要手段,除注意准确选词、使用合适的句法形式外,更应注意积淀在词汇上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语义,即国俗语义。只有对词汇国俗语义的等值转换,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因翻译带来的信息差,尽可能做到等效翻译,来更好地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实现翻译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语言交际功能的一种现象,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方式,是老幼皆知、人人爱用的一种言语手段。本文想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试着从结构出发,探讨比喻的全貌;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比喻的类型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比较各种类型的本质特点和功能以及风格特色。 比喻从结构上看,有两大类:一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全出现的,另一类是只出现喻体,而本体和比喻词不出现的。本文把前一类叫作完全比喻,把后一类叫作不完全比喻。完  相似文献   

8.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表现,依赖于具体的民族文化背景,而文化典籍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以文化典籍为探寻国俗语义的着眼点,从诗经中的诗歌到元曲,主要是唐宋诗词中探寻并比较“雁”、“燕”两词的国俗语义,对于领略历代传承的民族文化,准确、全面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比喻的表达由四个要素构成:喻体、本体、比喻词和共通特性(本体和喻体共有的特点)。在具体运用上,四个要素不一定都具备。有比喻词的比喻叫直喻,没有的叫隐喻。还有些比喻不明言共通特性。但本体和  相似文献   

10.
罗积勇  张秋娥 《殷都学刊》2008,29(1):121-126
《论语》中的孔子及孔门弟子之喻体一般是取人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作喻体,而孔子及其弟子所熟悉的领域也就是他们所用比喻中喻体的取向。其喻体取向分为五大类别,依其占全部喻体的百分比排序为:自然、日常生活、六艺及军事、手工业及经济活动、器物,体现出“近取譬”的比喻生成原则及特色。《论语》中孔子及孔门弟子之喻体取向特色是在言说方面具体贯彻孔子为仁之方而形成的。“近取譬”是孔子对前贤比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