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围绕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这一中心 ,运用政治学与行政学的有关原理 ,在阐述政府行政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理论根基的基础上 ,分别从丰富民主政治的内涵、推动现代民主政治与公共行政的发展、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以及使公民的政治权利得以有效实现等方面 ,揭示了公民参与政府行政决策所隐含的功能与价值 ,并提出了要使上述功能得到发挥和价值得以实现 ,必须从制度层面、环境层面与思想观念层面 ,创设保障我国目前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2.
行政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主深入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公民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但是中国建设行政民主仍存在某些障碍因素,如:较低的生产力、管理型行政模式以及传统行政文化的消极因素等.为此,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发展中国行政民主:在公共行政部门层面,建立参与型公共决策机制,实施行政决策民主化;在公民层面,增强公民的行政民主意识,培育主动参与的新公民.  相似文献   

3.
公民行政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行政权力的有效控制.公民行政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和宪政制度的重要尺度.为此,既需要通过法律为公民行使行政参与权提供制度保障,也需要通过行政参与机制的科学构建为公民搭建有效的参与平台.鉴于我国公民行政参与在立法上滞后、实施上虚置、保障上乏力等困境,应当从促进公民社会发育、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行政参与程序和保障机制入手,寻求公民行政参与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面临国家层面法律制度缺位之危机.而在地方立法层面,虽有地方政府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是总体而言现行规定一是涉嫌与行政立法应当遵循的法律保留原则相冲突,二是涉嫌与法律优先原则相冲突.化解上述合法性危机,首先应落实宪法规定的“人民主权”原则,在国家层面制定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基本法律,然后辅以地方立法和部门立法的配套规定,形成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为中心的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法律体系.在具体立法内容上,则应当着重构建完善的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和参与效力等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快速发展的公众参与实践中,公众有效参与不足问题正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公众参与影响力和破坏政府行政公信力的重要因素。缺乏有效公众参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公众参与制度设计不完善、公众参与操作机制不科学以及官员对公众参与存有顾虑等。推动公众有效参与,需要政府从制度层面建立完善公众参与的信息公开制度、权利制度、程序制度和反馈制度,从机制层面主动预判公共决策中可能存在的参与问题和风险、科学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动机和利益诉求以及理性设计决策不同阶段中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方式,从个体层面强化培育政府工作人员的民主行政理念和公众参与技能。通过多方并举,实现公众参与的有序发展,更好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是行政决策程序的重要环节,是保障行政决策科学性、民主性的前提。目前,中央层面有关行政决策程序的立法缺失,更无具体的公众参与相关规则。地方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虽对公众参与进行了些许规定,但总体上重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中的公众参与,忽视日常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且立法内容较为原则和雷同。各地出台的行政决策程序立法虽然也规定了公众参与机制,但存在公众行政决策启动权缺失、公众参与方式有限、听证制度回馈机制建立不足、决策后评估阶段公众参与规则匮乏等问题。为了推进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进程,我们应认真梳理总结地方公众参与立法中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转型时期行政决策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洁 《青海社会科学》2004,(3):52-55,128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是民主的程序化要求 ,也是行政决策成效的保障。我国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加剧了矛盾与冲突 ,更需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的运行机制。本文基于对这一时期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现状分析 ,从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行政决策的公民参与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资源也不断遭到严重破坏,其根源往往就是由于政府和环境监管部门的行政不作为造成的.环境执法中行政不作为的有效控制需要采取多层面的法律对策:强化责任行政,提高现代政府对环境行政不作为的自我约束;推动公众参与,实现公民环境权对环境行政不作为的民主制约;健全司法救济,完善司法权对环境行政不作为的最后监督.由此,建立起责任行政、公众参与、司法救济三维一体的制度体系作为控制机制来监督和约束环境行政不作为,规范环境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以达到依法行政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9.
行政参与权是为保障行政权力被有效、合法地行使,公众依法享有的参与行政管理过程,以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行政立法、行政决策以及行政执法等行政活动,发表意见和使其意见得到重视、采纳的权利。从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的关系中、从程序的独立价值中,可以分析得出结论:行政参与权是一种程序权利。作为一个重要的行政法范畴,行政参与权的内容是变化发展的。综观各国法律规定,行政参与权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而且处在不断发展之中。结合当前我国行政参与权实践的现状,政府应当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行政参与权得到保障和实现。  相似文献   

10.
论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行政主体为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广大人民群众设定具体权利义务时,即当行政主体在做出与人民群众有具体利害关系的决定、政策的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有权参与行政决策过程,有权对行政主体的具体决策发表意见,而行政主体应尽可能地听取和尊重公众的意见与建议,并赋予公众以申请发布、修改或废除某项决策的权利。公众参与是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经之路,是世界贸易组织关于行政公开、信息公开的普遍要求,也是调动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实现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这样…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在我国已引起相当重视 ,并在《立法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得以正式确立。毫无疑问 ,这对于改变以往我国行政机关内部式、封闭式的立法程序 ,促进行政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与世界其他国家以及我国对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需求相比 ,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广度和深度 ,无论从现行规定还是从立法实践来看 ,都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试就此作些探讨。一、适度把握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基本要求公众参与是行政立法的合法性基础 ,应当成为人们在设置行政立法程序时普遍认…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开放式行政的重要手段之一,行政参与不仅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级政府的工作实践,而且也在我国的立法中得到了逐步确认。然而当前在不同的行政领域中还存在着"参与充分"和"参与不足"并存的现象。仅就后者而言,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卫生、社区治理等行政领域与参加人的直接利害关系相对较弱,参加人在付出了参与成本之后难以得到直接回报。为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通过行政法律规范为参加人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参加人的选择性收益,从而吸引其积极、健康地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公民行政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公民行政参与问题,首先应了解公民行政参与理念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进而需要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与公民行政参与的关系进行探讨。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对公民行政参与有其具体要求,而公民行政参与也对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行政过程是公认的实现现代行政民主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参与,可以补充行政过程的合法性基础,促进行政过程的合理运作,增强公众对行政权行使过程和结果的可接受性。但公众参与和行政权力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并非所有的行政过程都需要引入公众参与,因此有必要对行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进行性质分析和定位,从正反两面考察公众参与的实际效果,寻求行政参与和行政过程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关于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民主政治发展要求政府行政决策逐步走向法治化.行政决策法治化是行政决策体现多数人意志、保障和实现多数人利益并使之规范化的过程.无论从政府自身建设还是从社会和谐进步、公民权利保障等角度看,促进行政决策法治化都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基本理念包括:公众参与,程序公正,权责统一.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国的行政法处于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其间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不成熟。为此,本文在探讨行政立法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民主参与行政立法的必要性,并针对在实践中影响民主参与行政立法的主要因素,指出了扩大民主参与行政立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公民参与是公共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广泛的公民参与是构建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共决策参与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由于传统文化、公众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由此而来的诸多困境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强化电子政府的作用,公开政府信息;完善相关制度,拓宽公众参与决策的渠道,提高公众行政决策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晓明 《理论界》2013,(9):20-22
实现重大公共政策社会参与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公共政策行动性思考逻辑,从重大公共政策社会参与的本体研究出发,在国内外主要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着重于完善重大公共政策社会参与机制的政策制度建构。在社会参与客体方面,提出自主决策型、改良式自主决策性型、民主协商决策型和公共决策型4个不同政策问题层次,实现阶梯化有序的社会参与;在社会参与主体方面,根据参与主体组织程度、参与动机、建议质量等不同特征构建社会民意分类机制,使参与过程和决策过程有效衔接;在社会参与渠道方面,设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社区工作室,实现从基层到决策层"社情民意"机制全覆盖,同时完善公共部门微博的民意收集功能、政策测试功能和解释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程序中的教示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我国行政程序法制建设缺乏对教示制度的关注和理解的现状 ,本文在比较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示制度之后 ,重新界定教示的含义。文中从服务行政理念的渗入、参与行政之落实以及制度间之配合三方面 ,挖掘出教示制度形成的社会背景 ;逐一分析教示主体、教示行为、不教示及教示有误的行为后果等内容。文章最后强调 :确立我国教示制度的意义不仅在于体现出“服务行政” ,为程序主体提供反思机会 ,亦在于行政效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与西方国家旨在寻求解决问题适当途径的治理进路迥异,我国合作治理机制的形成在很大程度是"救急的意义",行政机关在其中扮演着复杂角色并具有多面脸谱,亟需重新定位。从行政法规范层面而言,合作治理中的行政机关的角色应是:权力的驯服者、公众能力的建设者、敞开大门的倾听者和实现合意的推动者。权力的驯服者即行政机关在行政法律法规框架内行使权力;公众能力的建设者要求行政机关进行积极行政和给付行政以发挥其社会塑造和利益调控职能;敞开大门的倾听者则明确行政机关具有听取公众意见的义务;实现合意的推动者要求行政机关应从"众意"向"公意"转变以实现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