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03年冬,英国借口边界问题,派荣赫鹏等率领远征军入侵我国西藏。1904年7月,英军进入拉萨,随即威逼三大寺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在其拟定的约稿上签押,这就是所谓的《拉萨条约》。这个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开放江孜等处为商埠;西藏向英方“赔款”;除非英国同意,西藏土地不得出让与外国,等等。这个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舆论纷纷遣责英国的侵略行动,呼吁保卫主权。在此形势下,清政府指示驻藏大臣拒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大量英文原始档案,叙述英国在两次鸦片战争得胜后,依从本土和在印商人同中国的西藏地方通商的要求,由英印选定锡金作为进入西藏的唯一途径,但派代表到边上联络或递信,都未成功。英印在锡金境内修路、廓尔喀上层趋向亲英,都激起藏民对英人的忌恨,拒绝英人入藏。英驻华公使向总理衙门屡次交涉西藏开放问题,不得结果。文中表露出这时期内英国仍然重视清朝在西藏拥有的主权地位。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学历史系陈谦平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英国在西藏的侵略与扩张”(项目批准号00BZS020),2005年6月结项,成果形式为著作,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该研究成果的重要内容及观点是:1.关于《西姆拉条约》和所谓“麦克马洪线”问题。中华民国政府代表没有在《西姆拉条约》上签字,因此这是一个无效的条约,得不到国际法的保护。此外,中国历届政府一直拒绝承认《西姆拉条约》。中国政府认为,民国建立以来,中英之间没有就西藏达成过任何条约或协定。西姆拉会议目的,是要“试图找到有关汉藏边境事宜的解决办法”,从没有讨论中印(藏…  相似文献   

4.
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方代表秘密抛出一条将西藏门隅、珞渝及察隅大片地区据为已有的中(藏)印边界“新”线,即所谓“麦克马洪线”,企图侵占中国的大片领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本文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相关史料,探讨英人在西姆拉会议前如何精心策划这条非法的边界线,剖析其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5.
英国二次侵藏战争在中国近代史及西藏地方史上是一个具有特别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杨赫斯本是英国二次侵藏战争的关键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对<西藏追踪>的介绍,分析了杨赫斯本这个自称"忠实的帝国主义者"与英国二次侵藏战争幕后决策的关系,以及这场战争中的隐秘背景和鲜为人知的事实,揭穿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本质.  相似文献   

6.
刘国武 《船山学刊》2010,(1):185-188
谢彬是民国时期边疆史地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撰写的《西藏交涉略史》和《西藏问题》是国内最早专门论述“西藏问题”的系列著作之一。书中以光绪年间以降至1919年间中英关于“西藏问题”的交涉为主线、分析了清末至民国初年中央政府治藏政策及得失,英国侵略西藏的目的、手段和经过,以及西藏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与英国殖民者的态度变化.指出了“西藏问题”的由来。两书史料丰富,有作者独到的见解.是学术界研究这一时期中英关系和有关“西藏问题”的重要论著。但书中某些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中尼战争后英国调整了它的侵藏政策,锐意向尼泊尔、哲孟雄等西藏边境各国和地区进行侵略和控制的阴谋活动。面对英国在喜马拉雅山区的侵略活动,嘉庆帝从“宁谧地方”出发,实施了闭关主义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执行,导致西藏藩篱不保,给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形势造成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府于1899年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把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历史事实接受下来。当英国在1904年第二次侵藏战争和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后试图否认中国对于西藏的主权,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时,美国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而表示了异议。本文主要依据英文档案资料,对当时美国政府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态度及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作为祖国西南安全屏障的西藏,由于地处边疆民族地区以及在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客观决定了实施依法治藏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和平解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依法治藏”取得瞩目成就,并不断迈向新实践。本文立足党的二十大“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保障作用”的重大部署,在阐释党领导依法治藏理论追问的基础上,梳理了党领导依法治藏既有成就与正面经验,继而尝试性地提出新征程党领导并优化依法治藏的实践面向,期待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法治”规范性命题的同时,为新征程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和在法治轨道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凝聚理论共识。  相似文献   

10.
1917年7月,驻防类乌齐的川边军队抓获了两名越界刈草的藏军并予杀害,引起藏军大举进攻,川边数县相继失陷。后在英国副领事的“调停”下,双方停战议和。中英两国随即在北京展开新一轮西藏问题交涉,而边军的失败使得北京政府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也让中国政府对川边地区的治理更加困难,并引发了国人对康藏问题更密切的关注和对“五族共和”更深入的思考。本文即以这次康藏纠纷为考察中心,探讨当时的北京政府,四川、川边、西藏等地方当局以及英印政府之间的互动博弈,进而分析近代中国在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应对东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干涉,寻求重新整合以前的藩属和土司领地,以组成一个真正“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档案文献为依据探讨了抗战期间中英两国围绕修筑中印公路问题就“西藏问题”展开的交涉。抗战期间,中国国民政府试图以修筑中印公路为契机,加强对西藏地方主权统辖。英国政府为维持其在西藏的势力范围和影响竭力阻挠公路的修筑,并企图以所谓西藏地位问题与筑路计划挂钩。同时,英国还唆使西藏噶厦干扰中印驮运线的开通。英国的阻挠最终导致了中印公路计划的流产,给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1948年间,西藏当局派出以孜本·夏格巴为首的西藏商务代表团,赴印度和美国、英国等国游说西藏独立,但是无功而返。围绕对于该代表团的接待问题,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就西藏的地位问题发生争执。美国政府最后尊重了中方的立场,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表明,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当南京政府在全中国的统治行将覆灭之际,美国政府对于西藏的政策开始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清末和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在西藏办初等教育作了探讨。清末和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在西藏的治理,为西藏教育厘定了计划,编译教材,拨付专款等。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在西藏创办了直属教育部的“国立拉萨小学”,后因英帝国主义者策动西藏的亲英分裂势力制造“驱汉事件”“,国立拉萨小学”停办。  相似文献   

14.
清朝崛起,入主中原,日趋牢固,边防愈加巩固,清王朝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治理不断加强,尤其是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地区建置.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在几经更迭后形成以达赖喇嘛为中心的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但这种制度无法回避新立达赖喇嘛由转世到其亲政之前事实上的权力真空的问题.进入18世纪后半期,摄政制度应运而生.直至20世纪前半期,历任摄政共15人.摄政掌政远远超过达赖世系实际掌政时间.摄政作为当时代掌西藏地方最高权威一职,在西藏地方史以及与中央政府关系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和作用.本文根据各类相关文献,对清代西藏地方摄政一职的产生、称谓以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挖掘、梳理、探究.  相似文献   

15.
1950年初,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准备通过谈判和平解放西藏。美国政府出于反共和冷战的目的,采取种种阴谋手段,始则阻挠西藏当局派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继而鼓动英国和印度与其联手破坏中国人民的统一事业,甚至图谋裹胁达赖喇嘛离开西藏。然而,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加之西藏上层当中爱国力量的努力,美国政府阻挠西藏和平解放的种种阴谋终于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6.
1938-1939年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候选拉木登珠被迫滞留西宁,学界多以此事为青海省政府主席马步芳牟取私利向西藏噶厦政府勒索钱财所为。但是,相关档案资料显示,此事经历了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前期中央政府利用在青海觅得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候选之机,通过阻留拉木登珠与西藏噶厦政府进行政治交涉,目的在于改善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客观上为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创造了有利条件;后期马步芳违抗中央命令,扣留拉木登珠,企图借机控制西藏。在其政治阴谋失败后,又对西藏噶厦政府实施敲诈勒索。这一事件反映了民国政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维护中央政府对西藏主权所做的努力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中印关系中西藏问题存在的根源是印度对中国在西藏的主权是形式上而不是实质性的承认。西藏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以及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成为某些国家向中国施加影响和压力的筹码。解决西藏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原则立场,同时应加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建设和发展包括中印关系在内的良好的周边关系,从而为解决西藏问题奠定基础并提供国际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从中央召开的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来看,党和国家对包括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西藏民族文化的保护是一脉相承、贯彻始终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西藏民族文化的重视,使西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民族文化也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金瓶掣签是乾隆皇帝针对活佛转世中的一些弊病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在制定时结合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认定中的一些传统做法和清朝选官制度的签选办法,体现了清朝对活佛转世事务的管理权力。本文对金瓶掣签的制定和在西藏的实施作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为研究金瓶掣签制度提供了详细可信的资料,说明金瓶掣签是清朝管理活佛转世事务的重要历史定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