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丝雨 《理论界》2005,(10):140-141
本文针对"五四新文化运动造成中国传统文化断裂"的论调,从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出发,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应是以专制主义为核心的思维模式,而提倡白话为口号反对文化专制主义为主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虽然在否定一系列旧文学模式上由于过激行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但以专制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思维模式并未在五四之后消失,而是以另外的形式存留下来.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并未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割裂.  相似文献   

2.
陈卫星 《兰州学刊》2012,(11):12-18
西学作为一种新事物,国人的接受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人对待西方文化的心态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西方文化自明代大量传入时起,就引起了许多人的浓厚兴趣,但同时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带来了冲击。"西学中源"思想,是清代阐述中、西学关系的主要论调。"西学中源说",一再强调了中国文化的绝对优越性,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偏见。"西学中源说"与清代尚古之风互相呼应,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清代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西学中的科学精神进入中国的通途就此阻塞。就在我们认为西方科技是"暗伤王化"的"奇巧淫技"、醉心于乾嘉汉学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西方的工业革命的萌芽已悄然萌发,从此,中国和西方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上的差距日渐加大。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面对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过程以及10年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扰,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热血中青年,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反思热,中西文化优劣对比热,其精神是十分可佩的。然而由于他们忧患激情多于冷峻的科学思考,因而他们关于如何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论点并不科学。还有极少数人,甚至借“中西文化对比研究”之名,散布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西化”等有害论调,流毒极广、为害很大。这里就近年文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从传统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诞生的文学,受时代语境的影响,追求西方现代性曾一度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主要价值导向。自晚清开始,很多作家都近乎自觉地与"西化"知识分子的论调保持一致,把中国的现代性焦虑以及知识分子的自我身份想象添加到新文学的构成之中,由此,中国文学的文化逻辑、叙事模式、话语策略、情感结构等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新民说》的文化寻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民说》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本文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一,中国文化重视养真善美三者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和直观理性主义倾向(在近代表现为唯意志哲学传统)是孕育新民理论萌生和形成的主要文化传统;其二,《新民说》将近代资产阶级公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近代化所需求的文化意识结构统统伦理化,变成主体意志结构中发自内心深处自觉自愿地遵奉的伦理道德准则,《新民说》这一伦理特征与中国文化传统重人伦、重道德的特质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的几点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前提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两个前提:第一,既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定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如果抛弃马克思主义,那就谈不到社会主义,这是毋须多说的;第二,既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必定要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连接,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全盘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那就不会有中国特色,这也是十分清楚,不须多说的。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实际包括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作用 ,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也正因为如此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成为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来源。学术界有三种看法…  相似文献   

8.
论近代中国的文化折衷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折衷主义在近代中国盛行一时,且影响深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中体西用”,可以说是19世纪后半期的一种重要文化思潮.“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从闭拒(文化传统主义)到融合汇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反映了西方文化在中国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嬗变轨迹.对这一思潮进行剖析,对理解中国文化在近代的演变以及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建构,无疑具有学术理论和现实借鉴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孔子主张 ,法律的目的是“和”。这一法律目的说与他的“仁学”精神是一致的 ,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合”观念相吻合。孔子的法律目的说是其法律思想的核心 ,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一学说虽然存在缺陷但也有合理因素 ,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论"道"与中国文化自然观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既是从自然中来,又体现为自然本身.可以说,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道.道和自然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因为道是中国文化的最核心范畴和命脉所在,而道又等同于自然,这样,从内在逻辑上,"自然"就顺理成章地过渡为中国文化的最根本的特色和最基本的构成.所以,从自然观入手研究中国文化就等于直指关键和要害,就可以抓住中国文化的命脉所在.从这个逻辑认识的背景下,我们不仅可以说道是中国文化自然观的逻辑起点,而且,甚至可以说道还是全部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顺利实现这一转型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理性分析和适合的文化选择。应该说,从沉醉于僵化的传统农业文明意识中醒来,深刻反思传统社会的日常生活,以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相结合作为新文化模式的主题,以全球化作为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和方向,这是转型期中国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李宗桂同志的《中国文化概论》一书,是近期学术界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产生的一部力作.这部著作近三十万字,对从上古一直到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作了系统的反思。这一反思既是哲学的,也是文化的,更是历史的。尽管看上去这部著作不大象是一部通史意义上的中国文化史,但是,历史主义的方法贯串全书;作者充分基于历史主义的立场,对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逻辑形成和发展及其传统的模式和特征,作了严密的分析,较好地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可以说是这本著作最大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由数千年中国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与中国有文字以来的历史同步出现。所谓“中国现代文化”,是指我国眼前现有的、正在建设中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代”是“传统”的延续,今天的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生活在既定的“传统”中,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抛弃传统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以积极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这笔优秀遗产,经过具体分析,认真梳理和科学改造以后,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是不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传统和传统的德育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文化传统和传统的德育文化杨启亮如何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它与中国的传统德育文化有哪些相关机制?说中国文化有"以德育代宗教的优良传统"。①,实际上已经提出了这个研究课题。当人们认识到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是人类共处的重要前提的时候,就认为考...  相似文献   

15.
近代先秦名学研究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从冲突到融合过程的全息写照,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化观念与哲学方法的重建,也是实现中西文化交流会通的一个重要媒介。先秦名学对内承接先秦哲学与文化,进而延伸至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对外与西方逻辑对接,进而触及到西方近代哲学与文化,成为连结中西文化的桥梁,也使西方近代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成为可能,并影响到中国近现代哲学与文化的重建。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传统商品文化的定义、内容及特点1、中国传统商品文化的定义中国传统商品文化作为商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商品文化一般的共性,又有个性。具体说来中国传统商品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因而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并溶工艺、技术与民族文化于一炉的商品文化的有机整体。商品文化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说古老,因为自从有了商品的便有商品文化。说年轻,因为商品文化在过去只限于零星的研究,或作为其它学科的附属物,如西方学者在研究消费文化时非常注重消费品中文化内涵的研究。他们认识到,这些商品除具有使用价值外,还具有文化内涵,并能传播这些内涵。因而,他们把商品中文化内涵分为:文化范畴文化准则,人类实践不断使文化范畴物化,通过商品可以将不同的文化范畴物化为具有特征的可见实体。在商品中反映了年龄、性别、阶层、职业等各种文化范畴,也可以通过商品使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的关系,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模式的选择.现代大学教育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它必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大学教育都要对传统文化有所继承、有所延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因此,大学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是对传统文化重新评价和批判继承的过程.所以说,借鉴传统文化思想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刚 《齐鲁学刊》2002,(6):104-108
祖灵意识是贯穿中国上古文化的一条思想主线 ,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孝道观念 ,而孔子正是通过进一步总结中国传统孝道精神 ,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从这种意义上说 ,祖灵意识即是儒家思想创立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文化语义学”是个新提法。既然为新学科,自然有诸多基本理论问题需要研究和说明。从研究对象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以基本文化概念形式表现出来的意向世界及其历史;从研究目的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话语的正本清源和话语权的拨乱反正,在逐步确立起传统文化方法论原则的同时,为传统文化研究确立起社会历史本体论;从名称含义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探究历史的文化意蕴和文化的历史源头;从思想资源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悠长而丰厚,它包括历史线索、个案范例和核心人物三个方面;从研究方法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历史和逻辑的有机统一。这些,构成了历史文化语义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最重要课题是彻底清除传统社会主义的种种文化观念,从根本上铲除封建残余的现代寓所。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实质确切地说是由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向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的转型。而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根本价值尺度只应该是工业文明的技术理性与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