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新疆呼图壁县石门子墓地出土的27件铜器进行了材质和制作工艺分析,初步探索了这一墓地所出铜器的技术特征。该墓地出土铜器材质以锡青铜为主,但制作马具时明显使用了更高质量的原材料;铜镞的材质却参差不齐,并出现含砷不高的铜器,表现出多样化的来源;器物制作采用了铸造和热锻两种工艺。本研究为深入揭示新疆公元前第一千纪青铜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28-29日,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考古,从8壁龛西周墓M4中提取出48件精美青铜器,其中包括青铜簠、球腹簋、乳钉四耳簋、牺尊和铭文方鼎等罕见青铜器。这次发掘的墓葬(M4)与2012年出土稀世铜禁的墓葬(M3)仅有十几米的距离,这两座墓葬大小、形制、结构、等级及重要性、基本相似。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说,牺尊在商末较为流行,这两件基本一样的牺尊是商器,它们出土于周墓正好说明此墓出土青铜器的来源较复杂,应是伐商胜利后分配的战利品之一。结  相似文献   

3.
圆锥形舍利盒在5~7世纪时曾作为佛教徒的葬具,广泛流行于龟兹王国境内。今天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焉耆、柯坪、巴楚等地皆有实物出土。盒分木制与陶制两种,木盒制作精美,主要出土于龟兹国都所在地;陶盒则相对粗糙简陋,应该是偏远地区或身份低微的僧人所用。舍利盒的造型与尉犁县营盘墓地出土奁盒相似,盒上图案也往往见于营盘、米兰、楼兰等遗址出土文物上。推测圆锥形舍利盒可能源自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奁盒,后来被借用为佛教葬具。  相似文献   

4.
新疆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是西天山地区发现年代较早的一处青铜时代遗存,出土青铜器数量也为该地区同时期发现中最多的,对于研究公元前2千纪上半叶西天山地区早期铜器的传播和冶金技术的区域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阿敦乔鲁遗址出土的铜器进行了49件无损检测,并对其中6件做有损检测,显示其材质均为锡青铜,成型方式有铸造、锻造,无论器型或材质都与中天山的萨恩萨伊墓地M56出土铜器相同,皆符合已知安德罗诺沃文化铜器的特征,应是安德罗诺沃文化直接影响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5.
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墓葬M13出土的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甲骨文出土最西边的一个地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们对这片甲骨卜辞进行了初步的考释,甲骨的时代属于西周早期,与周公庙甲骨属于同一个系统,大意主要占卜的是一个贵族率领30人奔走于一些地方,问有没有灾祸?  相似文献   

6.
新疆托里县那仁苏墓地两座墓葬出土了两件铁刀,通过扫描电镜能谱的分析方法,使用了线扫、面扫等多种手段,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室分析检测,发现两件铁刀均含有较高的Ni元素和少量Co元素,在残留的金属本体中还观察到高镍相与低镍相交替分布的现象。结果表明,两件铁刀均为陨铁制品,陨铁中含有主要矿物铁纹石、镍纹石、合纹石,以及副矿物陨磷铁镍石。经过碳十四测年,显示两座墓葬的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两件铁刀为国内目前发现最早的陨铁制品,本文首次对阿凡纳谢沃文化陨铁制品的相关分析数据做出报道。这对于中亚地区与欧亚草原游牧文化的研究以及探讨早期铁器的传播和使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书学发展简说宋镇豪甲骨文,主要出自河南安阳殷墟,是晚商王朝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的文字记录遗物,间有少量与占卜相关或其他类别的记事文字。自1899年为学人发现,至今出土累计达10余万片以上,单字量约有5千左右。此外,郑州商城还出有商代前期两片有字...  相似文献   

8.
喇嘛洞墓地是我国北方地区迄今所见最大的一处以三燕文化墓葬为主的大型墓地。关于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的族属问题,目前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主要有两种意见:"鲜卑说"和"夫余说"。根据喇嘛洞墓地出土人骨的体质人类学、分子考古学以及稳定同位素食谱分析,从生物考古学的视角对喇嘛洞三燕时期居民的族属问题进行综合性考察,结果表明,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的族属很难与鲜卑人直接联系起来。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的主体或许确实是来自第二松花江流域的夫余人,此外还混杂了一部分辽西地区早期土著居民的后裔以及个别的鲜卑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了新疆鄯善洋海墓地出土的10例人类牙齿标本,通过对牙齿颊侧面条痕状的磨耗痕迹进行微观形态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得出样本的水平方向条痕平均长度与垂直方向条痕平均长度的平均比值为75.2%,与以狩猎采集经济为主要生业方式的人群较为接近,推测洋海先民的食物结构兼具肉食和素食,但其中肉类食物的摄入比例相对较高,这与出土遗物所反映出的文化特征以及人骨稳定同位素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新疆哈巴河县喀拉苏墓地出土人与动物骨骼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检测,分析了喀拉苏先民的生业经济状况,并在复原家马饲养方式基础上结合性别、年龄及其病理现象等研究结果,集中讨论了早期铁器时代墓葬M15殉马牺牲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作者认为:喀拉苏先民是以草原畜牧经济为主要生计的人群,其食物以羊等畜产品为主,同时也消费了一些粟类谷物。在动物饲养方面,羊以放养为主,而苜蓿则可能已经被喀拉苏墓地先民用于马的饲养。与其他墓葬相比,M15殉马牺牲的食物来源更为多元化,这种现象所反映的埋葬习俗和文化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裤子是人们必需的衣式之一。考古资料表明,新疆是我国最早穿裤装的地区之一。由于新疆早期居民的经济生活方式以游牧、狩猎为主,为了骑乘方便。服饰中的裤和靴相应地出现了。在没有纺织的时代,新疆最早的裤子是用动物的毛皮缝制的。考古工作者在哈密五堡古墓中发现了距今3000年左右的毛皮裤。随着纺织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新疆裤子的质地也日趋多样,有毛布、丝绸、棉布、麻布等缝制的裤子。  相似文献   

12.
海阳嘴子前春秋墓出土了一件典型的河南淮阳陈国铜器。 70年代以来 ,豫南、鄂北诸国铜器不断在山东出土 ,而山东铜器又在湖北有所发现。这些铜器的传播与嫁女、迁徙和馈赠都没有关联 ,根据铜器年代和出土地点可以判定是齐桓公伐楚造成了这种同一时期铜器双向流动的现象。海阳嘴子前属于莱国墓地 ,文献中没有莱国参加伐楚的记载 ,应据考古发现补充经籍阙佚。  相似文献   

13.
循化阿哈特拉山卡约文化墓地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正> 阿哈特拉山座落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公社托隆都村的南端。“阿哈特拉”系撒拉语“白土”之意。1980年4月,省文物考古队前往该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时,在该山山顶发现了一片青铜时代古文化的墓地。同年5至11月对该墓地进行了正式发掘。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东部。县东靠近甘肃省的临夏,两县县城相距约80华里;县北与本省民和、化隆两县为邻;其西、南两面与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尖扎、同仁两县相接。循化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平均海拔高达3000米左右。黄河蜿蜒流经本县北部,向东经积石峡进入甘肃。托隆都村东距县城约十一华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5~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伊犁州文物局、尼勒克县文物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墩那高速(伊宁墩麻扎至新源县那拉提镇)尼勒克县境内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古墓葬112座,其中尤以M5的发现最为重要,出土两件阿凡纳谢沃文化类型的陶罐,这是伊犁河谷首次发现此类型的文物,为我们研究伊犁河谷地区铜石并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积累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西夏出土文献很多,但所见碑石较少。2013年9月,河北邯郸大名县陈庄村出土了一方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所立夏、汉文合璧"宣差大名路达鲁花赤小李钤部公墓志"。此墓志的发现增添了新的西夏文碑刻品类,是具有重要学术和文物价值的收获。鉴于此墓志是有元一代最早的一方西夏文、汉文碑刻,显示出元代西夏后裔的民族传承、墓葬特点和文化特色,具有特殊的文物和学术价值,十分稀见,建议定为一级文物。希望对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对出土墓志相关地区从民族学、社会学的角度予以调查,以便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柳长华 《天府新论》2021,(3):封二-封三
2012年7月-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西汉时期墓地(当地俗称“老官山”)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墓葬4座。2013年,“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4座墓葬中,三号墓出土了1000余支医简和一具髹漆经脉人,这是四川省第一次发现简书,也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大、最能系统反映秦汉时期医学面貌的出土文献与文物。经研究证实,这些医简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的扁鹊仓公之医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晋宁石寨山墓地为代表的文化遗存,象一条巨大的宝石项链环绕着滇池、抚仙湖和星云湖。在晋宁、安宁、江川、呈贡等县发现众多的滇文化遗物,恰似无数粒镶嵌在这条巨型项链上的五颜六色的宝石在闪亮,放射出滇池区域古代文明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1970年代以来,甘肃武威西郊附近先后发现七座西夏墓葬,其中有六座墓中出土的葬具和木板上有题记。题记文字有汉文、西夏文、梵文三种文字。内容有的是专门书写亡者姓名及死亡时间的灵位牌,有的是书写在木板上的佛教经咒,有些是书写在木板上的购买墓地的买地券等。这些墓葬题记文献为研究西夏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史学大师王国维曾说 :“古来新学问起 ,大都由于新发见。”①2 0世纪的中国文学研究之所以取得重大进展 ,和出土文献的大发现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新世纪里 ,出土文献必将在中国文学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 0世纪出土文献对中国文学研究的促进 ,大抵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出土文献本身即为文学作品 ,如敦煌变文、曲子词、阜阳汉简《诗经》、唐勒赋残篇、以及可视为先秦散文来研究的《战国纵横家书》等 ,它们的发现 ,不仅使我们对中国文学的创作情况和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 ,甚至改变着我们以往对文学史的认识。第二是由于一些相关文…  相似文献   

20.
在亳县城南郊东汉时期曹操宗族墓群的部分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批带文字的砖。这些墓是属于曹操伯叔辈的。出土的字砖共有274块,上面有文字1423个。这批字砖不仅年代较早,文字数量也最多,对研究中国古代汉字书体的演变,提供了新的极为重要的宝贵资料。 出土字砖的曹墓有两座,一是元宝坑一号汉墓(简称元),位于城南护城河外,墓主人是会稽郡的曹太守。字砖上书刻的年号是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该墓出土阴文书刻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