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藏传佛教在新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新疆蒙古族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对蒙古族的影响到底如何呢?文章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全面考察蒙古族对藏传佛教的态度,希望能为相关学者了解新疆的藏传佛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 ,有着辉煌的历史 ,蒙古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灿烂的文化。本文用广义的文化概念 ,以开发和挖掘蒙古族文化的经济价值为目的 ,从分析文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入手 ,通过分析概括蒙古族文化历史发展概况 ,由蒙古族文化旅游资源、蒙古族服饰及工艺品、蒙古族传统优良思想着手 ,阐释了蒙古族文化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是我国18个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之一,1990年人口普查时人口为4802407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占总人口的70.2%,另外,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扛)占18.39%,新疆为2.87%。到1990年其总人口已发展到138021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91%,占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的1.46%。新疆蒙古族人口在新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一直保持游牧民族的习惯,从事畜牧业生产。新疆的蒙古族在语盲上已不完全同于内蒙古的蒙古族语言,有其独特的方言,信仰藏传佛教,其社会文化、经济、生活都有其独特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 蒙古语的分布,与同系属语言的关系 蒙古语是蒙古族人民的交际工具。 我国境内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等省。此外,在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区、市,也有少数聚居或散居的蒙古族。绝大部分地区的蒙古族人民都使用着本民族语言。有些地区的蒙古族人民兼通汉语,青海省的蒙古族有些人兼通藏语;新疆的蒙古族有些人兼通维吾尔语或哈萨克族语,还有少数蒙古族由于长期与别的民族杂居而转用了其他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内蕴厚重,是蒙古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蒙古族历史的原生态记忆,蒙古族艺术创造力的活态展现,还是蒙古族科学智慧的有力见证与蒙古族精神特质的重要传承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蒙古族传统道德观念与蒙古族文学的关系吉思历史文献证实,随着蒙古族的形成,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观念,而且成为具有蒙古族文化特点的基本要素和铸造其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的重要基因。因而,蒙古族文学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伦理道德观念的深刻影响。蒙古族古...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叙事民歌中反复出现的"风水宝地出英雄"母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元素,这一母题是蒙古族故土风水信仰与英雄崇拜相结合的产物.它源于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地母信仰与汉、藏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源于蒙古族英雄史诗中的英雄神奇诞生母题,是在具有史诗传统的科尔沁地区特殊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新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是一个民族自主发展教育文化的可能和权利。弘扬和确立蒙古族教育主体性是蒙古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问题之一。然而 ,蒙古族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等诸多因素 ,教育主体性未能很好地确立和保证 ,在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管理、教育宗旨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文化相对主义为确立蒙古族教育主体性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必须在文化相对论的理论基础上对蒙古族教育“落后论”和“主体民族教育中心论”进行反思 ,从而找出蒙古族丧失教育主体性的症结 ,并确立和弘扬蒙古族教育主体性 ,繁荣和发展蒙古族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9.
新疆蒙古族教育起步于近代。民国中期,蒙古族教育有了起色。三区革命时期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新中国成立后,新疆蒙古族的教育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双语教学使蒙古族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人口分布是人口的空间存在形式。反映一定地区范围内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区域性的人口科学的组成部分。探讨内蒙古蒙古族人口分布的现状,分析其规律,阐述其特点,将有助于区内蒙古族人口发展的预测,也将对有计划地发展蒙古族的经济和文化事业提供重要依据。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内蒙古蒙古族人口为2,489,378人,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72.97%,占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的12.92%。内蒙古自  相似文献   

11.
节日是一种传统的民俗事象。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粥节等等,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包括原始宗教、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从而赋予中国节庆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民间游戏的源流、价值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营造文化氛围、赓续文化血脉、推进文明进程、培养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民俗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其中作为民俗重要内容的传统民间游戏正处于飘摇之中,现状并不乐观。积极、合理地保护传统民间游戏,不仅是民俗文化理性传承的需要,也是塑造民族精神、促进人类健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礼治",就是通过"礼制"、"礼仪"、"礼器"等内容和手段,来维护和协调社会的等级关系,从而达到社会的稳定和统治的牢固。清朝统治者优礼、尊崇藏传佛教,利用藏传佛教作为统治蒙藏地区的工具,把对藏传佛教的管理纳入国家礼仪制度,通过"礼治"维护了蒙藏地区的稳定,有效地巩固了清朝政权。  相似文献   

14.
丧葬习俗是一个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藏族地区的丧葬习俗极具特色,几乎存在了世界各民族的丧葬习俗形式——土葬、火葬、塔葬、天葬、水葬、崖葬、树葬、石棺葬、附寄葬等等。藏族葬俗具有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受藏传佛教影响大、葬式种类齐全的三大特点。藏族葬俗的形成受诸如民族信仰、民族间交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哪一种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藏文佛经的翻译及集结而成的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文化的百科全书。藏文《大藏经》与国内汉文、蒙文、满文、西夏文《大藏经》相互校勘,互译互补,促进了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祖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贺宇 《阴山学刊》2011,(4):20-22
梅力更召是我国现阶段唯一用蒙语诵经的藏传佛教的寺庙,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宗教历史,而且还蕴含着多种文化和当地文化的融合。通过对梅力更召历史背景的剖析,对召庙中最有成就的活佛三世梅力更葛根的阐释,可以探明这一召庙在现代社会经济与政治转型下的传承与变迁。  相似文献   

17.
乡土社会本是一个由多元公共空间造成的集合体,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空间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形式对村庄政治、社会、文化乃至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以迪庆藏区德钦县奔子栏村公共文化空间——“拉斯节”的个案研究,阐释这一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在乡村秩序建构中的重要意义,以期在乡村地区特别在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中,实现内源性公共文化空间与外源性嵌入式政治公共空间的交融互构,为更为有效的乡村治理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藏族禁忌文化从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文化特征以及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认为藏族的禁忌文化一方面来自宗教,另一方面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有原始性、自然性、民间性和宗教性的特点;它所折射出的许多优良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对优化生态环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河北涉县女娲祭典已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方面体现了女娲祭典在我国民间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其文化现状亟待保护与传承。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涉县女娲祭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当坚持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以女娲祭典为文化平台的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民间信仰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南素来被认为是理学的重地、传统文化的堡垒,但这并不是说其文化的形成是单一的。大一统的元代是江南文化获取异质因素从而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蒙古民族在进入中原以前,已经具备相当的文化属性,统一中原后,出于政治的需要和文化本位主义的考虑,在现行的政策中很好地保存了蒙古民族和其他东迁的色目人的民族性。因为各种因素迁入江南的蒙古、色目人和汉族人共同杂居,蒙古、色目文化与江南文化全面接触,给江南文化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样式和更加丰富的内容。江南的礼俗文化对蒙古、色目人也产生了全面的影响。在文化的接触中,民族的界限渐渐消失,整个江南文化呈现出新的局面。这一时期江南文化的发展,给明清江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