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儒学经典《春秋谷梁传》(以下简称《谷梁》) ,至汉初始著于竹帛 ,但其师徒口耳相传由来已久 ,理应作为先秦散文之余绪加以研究。《谷梁》学说向来以经学要典著称 ,但论及其文章风格者无多。晋代荀崧称其“文清义约 ,诸所发明 ,或《左氏》、《公羊》所不载 ,亦足有所订正”(见《晋书 .荀崧传》) ;东晋范宁在《春秋谷梁传集解 .序》中综比《三传》时指出 :“《左氏》艳而富 ,其失也巫 ;《谷梁》清而婉 ,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 ,其失也俗。”至唐代 ,柳宗元说 :“参之以谷梁氏以厉其气”(《与韦中立论师道书》) ,又说 :“谷梁子 ,太史公甚峻…  相似文献   

2.
服虔为汉末大儒,其解经与郑众、贾逵、许慎、郑玄皆有一相似之处,即多为存异说。而贾氏、服氏在解释《左传》时,却为后世学者如杜预、孔颖达等批评他们肤引《公羊传》、《谷梁传》作解释为“自乱”;然而细观其文内容,可知此等引用二《传》作释之处实多为解释《左氏》时的需要,而并非后人所说的“自坏家法”。即便杜元凯,亦时有以《公羊》、《谷梁》释《左氏》的做法。今眼虔之注既佚,所见遗文间有取于《公羊传》作释,,然而取《谷梁传》为说者则甚鲜,今试取服虔以《谷梁传》释《左传》的一例,看服氏所以取他《传》解《左》的个中缘故。  相似文献   

3.
吴楚材《古文观止》编于清初,为家塾古文读本,记得我入塾读书时即推为首选。解放后再刊屡刊。其佳处即在咬定“古文”两字。我国纪事之文《左氏》、《公羊》、《谷梁》开其端而《国语》、《国策》继之,然《公羊》、《谷梁》重义法,又非《左氏》比。嗣是迁、固肇兴,作者蔚起,《楚骚》以不属于古文之列,仅采撷聊备一格,而《汉赋》盖缺,以下仅以陶渊明、孔稚圭代表南朝,而徐庾不复计矣。  相似文献   

4.
王红霞 《学术论坛》2004,(4):139-142
春秋时期,《左传》还没有被作为书名,因为该书是解释《春秋》的,故仅沿用鲁史《春秋》的名字;西汉时,为与孔子修订的《春秋》相区别,人们称之为《左氏春秋》;到东汉,由于经今古文之争,出现了《春秋左氏传》的名字,人们简称其为《左氏传》、《左氏》、《左传》等。此后,《左传》因为作为书名简洁明了而被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官方正史中第一个为高句丽作传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它是我们研究高句丽前期历史不可替代的文献。《后汉书·高句骊传》(以下骊简作丽)基本上是在《三国志·高句丽传》基础上,结合《后汉书》记史范围,稍加增减而写成的。 将《后汉书·高句丽传》与《三国志·高句丽传》进行认真对比研究后,笔者发现《后汉书·高句丽传》增减之处多有不当。笔者认为找出问题之所在,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这对于高句丽史的研究工作肯定是有益的。由于笔者才疏学浅,不妥之处在所难免,仅以此文求正于专家。一、后汉时高句丽都于何处 《三国志·…  相似文献   

6.
<正> 亲亲之道在儒家理论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儒家的所有理论都是围绕此展开的。“在宗法等级社会里,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由他在血缘上与天子、诸侯、卿、大夫等的关系的远近决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就是血缘关系”(匡亚明:《孔子评传》第199页,齐鲁书社1985年版)。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日益稳固,亲亲和尊尊在儒家伦理中的地位,必然要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在《春秋谷梁传》(下简称《谷梁》)中有所反映。《谷梁》是鼓吹君主“在民上”、“大上”的主导地位的。君既处于“大上”的地位,君道自然高于亲亲之道,这在《谷梁传》中是时可发见的。《谷梁》认为,君处于至尊的地  相似文献   

7.
“振旅”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旅”一词,为古文献中的习用语,传统解释为军事行动回师时的治兵整众。《左传·隐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公羊》、《谷梁》庄公八年传也都说“入曰振旅”。《尔雅·释天》解释“振旅阗阗”:“出为治兵,尚威武也;入为振旅,反尊卑也。”《周礼·夏官·大司马》:“中春教振旅”,郑注:“凡师出曰治兵,入曰振旅,皆习战也。” 一定要把“振旅”同军队的入归联系起来,这是汉儒们的迂见。其实,班师固然可以振旅,出  相似文献   

8.
吴仰湘 《中国社会科学》2023,(7):181-203+208
许慎《说文序》提到:“其偁《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这是交代《说文》称引经传的文本属性,不料宋明以来疑窦丛生,形成中国经学史上一桩公案。清儒及民国学者对“皆古文”句相继作解,异说纷纭;段玉裁、王国维指“古文”为书体或学派,均有谬误;洪颐煊、宋翔凤、马宗霍专从孟氏易学内容论其古文属性,同为臆测;杨树达径从文本索得真解,但许慎称孟氏今文为古文的疑惑仍未尽释。宋翔凤又分辨汉《易》经为古文、传(注)为今文,意外揭开《易》孟氏今古文之谜。参照《易》孟氏“古文本/今文说”的组合模式,从今古文经本、经说的组配入手,分析汉代七经传承情状,观察两汉经学进程,豁然发现汉代经学并非今古文分立互争的两极化世界,而是今古文交错共存的多样化生态。《易》孟氏今古文真相一旦大白,汉代经学今古文纠纷也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9.
《文献通考·经籍考》是我国辑录体史志目录开山作。作者马端临在宋末元初编撰这部煌煌巨著的过程中,非仅“篇题之下,耆迻序跋,目录之外,采证群书”而且提孤军与前贤对垒,附按语折以已见,多达52条。这52条按语主要针对文化典籍和学术流别的某些具体问题而发,析殊会同,计有如下几类:一断真伪——对《春秋古经》,马氏观察到三传所载经文“既有乖异,又有增益”的事实。乖异表现在:一则“事同而字异”如庄公二十八年“筑郿”,左氏以为“郿”,公、谷以为“微”之类,殆不可胜数;二则“事字俱异”,如隐公三年“君氏卒”,左氏  相似文献   

10.
张祜是中唐著名诗人,1983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严寿澄校编的《张祜诗集》收录其诗歌较为完备,但是其中有一些重出诗及伪作。《诗集》卷七《谢高燕公惠生衣》:“高公宠赐白衣裳,惊讶灾天雪满箱。乍展轻烟总手滑,如披薄雾觉身凉。谁家织素秋蟾色,何处丝抽嫩异香。珍重六铢无可赠,空凭七字当琼浆。”当为伪作。高燕公,即高骈。《新唐书》本传云:“徙骈剑南西川节度……进位检校司空,封燕国公,徙荆南节度。”可知,高骈封燕国公乃在西川节度、荆南节度两任之间。《通鉴·乾符二年》:“正月丙戌,以高骈为西川节度使。”《通鉴·乾…  相似文献   

11.
刘歆等之争立诸经,上承汉成帝时代掀起的以刘向等为中坚的尚古热潮,并凭借了《左氏》学等渐由民间显学跻身朝廷官学的势头。面对五经博士的抵制,他们援引、提升并强化了孔子壁中书的神圣性、完整性和权威性,以为正名的力量,这就是《移书让太常博士》一再宣扬的"古文"或"古文旧书"的内涵,它不仅指"逸《礼》、《尚书》",更包括了《汉书.艺文志》所著录之"《春秋古经》",亦即许慎《说文解字序》所称"壁中书"之一的"《春秋》",而《毛诗》不在其列。他们根据孔壁"古文"与所争立诸学相互参证,对学官所传的经与传均施以激烈反击,但与后世衍生出来的宽泛而又或绝对化的"古文"壁垒颇有距离。  相似文献   

12.
释“信宿”     
“公归无所,于女信处”、“公归不复,于女信宿”,《传》曰“再宿曰信”,信宿即连宿两夜。《周颂·有客》“有客信信”,《传》亦曰“再宿曰信”。典籍注释训信宿为再宿者,不胜枚举,其义无可置疑甚明。然再宿何以得曰信宿?未有说者。今案信为申之同音假借。《邶风·击鼓》“不我信矣”,《释文》曰“信即古伸字也”。《考工记·轮人》“信其程围”,疏曰:“信,古之申字”。《谷梁传》隐公元年“信道而不邪”,注曰:“信,申字,古今所共用”。皆其例证。申字训重训再,如《荀子·王霸》“案申重之以贵贱杀生”,注曰“申亦重也”;《苟子·仲尼》“疾力以申重之”,注曰“申重犹再三也”;《尔雅·释诂》曰:“申,重也”;《大雅·旱麓》序“申以百福干禄焉”,疏曰“申者重也”。申字既有重、再之训,故再  相似文献   

13.
1、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古代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别,一方面奉侍君王左右以听驱策,另一方面又有记言记事的不同司职。究竟记育记事左右史怎样分担,古籍所载各有不同,正好又呈相反的情况,带来了本条两句所述确否的质疑。这里先列两种说法──《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徐斡的《中论·虚道》也说:“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春秋左氏传序》的疏文不仅说法相同,而且还说明了左右史分职的原因:“左是阳道,阳气施生,故令之记动;右是阴道,阴气安静,故使之记言。”另一说以《汉书·艺文志》为代表:“左…  相似文献   

14.
清代中后期今古文之争又被提起,而且多由《公羊》学者发起,刘师培作为古文派经学家,通过严谨的历史考据恢复《左传》学解释《春秋》经的历史地位,努力将《左传》的地位提琴至《公羊》、《谷梁》之上。  相似文献   

15.
《宋书》考疑(五)丁福林《卷五十二·袁湛传》(义熙)十四年,卒官,时年四十。(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1498页)按:传文于此后又载袁湛弟袁豹“(义熙)九年,卒官,时年四十一”。考豹为湛弟,《晋书·袁瑰传》、《南史·袁湛传》皆同。其既为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于阐述刘师培前期研究《左氏》学方面的学术成就。以“问题”为中心,从三个层次梳理刘师培研究《左传》的学术成果;一、先秦诸子述《左传》;二、《左氏》学行于西汉;三、《春秋》三传的先后关系。最后概述刘师培治《左氏》的学术方法以及评价他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经学与汉代的救灾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儒家经学内容丰富,思想庞杂,其中不少地方涉及救灾之事。如《诗经·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周礼·天官·大司徒》:“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秋官·小行人》:“若国札丧,则令赙补之;若国凶荒,则令周委之。”《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 “五谷不升为大饥。一谷不升谓之嗛,二谷不升谓  相似文献   

18.
从“不求甚解”谈到语言的理解问题●李恩江“不求甚解”语出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文中称:“(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梁·萧统在《陶渊明传》中指出:“渊明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可能是名人名文...  相似文献   

19.
玄学庄学化与阮嵇美学汪裕雄一以正始十年为界标,魏晋玄学的主导倾向,从老学转向了庄学。何晏、王弼创立玄学,史称“祖述老庄”(《晋书·王衍传》),何晏“好老庄言”(《魏志·何晏传》),王弼“好庄老”(《世说·文学》注引《王弼别传》)。老庄原不分家,在何王...  相似文献   

20.
我们伟大的祖国,向以历史悠久,典籍丰富而著称于世。就史籍体裁而言,品类繁多,《四库全书》把它分为十五类,其中以编年体的发明为最早。《史记·三代世表》引《五帝系牒》,《大宛传赞》引《禹本纪》,《十二诸侯年表》引《春秋历谱牒》都是按年世而记注的古史。左丘明《春秋左氏传》是编年史体,杜预说它“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辩理,或错经以合异”;刘知几说,“言见经文而事详传内,或传无而经有,或经缺而传存。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又定“七类”以曲畅其义,使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亦杜预说)。后人或以为“圣人之羽翮,述者之冠冕”,或美其“好奇而葩”,并非过誉之词。继左氏而作的编年史有后汉秘书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