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兼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不同理解,产生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三种不同的认识.这三种观点分别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性是阶级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显著特征,但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其意识形态性.根据对意识形态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应起源子原始社会,经过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共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家庭背景、新学教育、时局和社会背景、自身刻苦铸就了向警予的早期教育救国思想.其逐渐形成了教育“取重于自动”以创未来之社会,兴办女学之教育,男女共学、平享教育的思想体系,并为之努力实践,筹款建校,奔走劝学,推陈出新,引进教员,壮大师资.这种注重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马克斯.舍勒对资本主义精神(市民精神)在现代性背景下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内容关涉到对资本主义精神的界定,资本主义起源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精神与资本主义未来。从他们思想的异同中可以揭示其对中国现代性精神建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入世"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照WTO"教育服务条款"协议之约定,教育将跨越空间、跨越国界.这将对我国高校办学体制、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学分和学位的互认、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带来影响.面对这些影响,只有进行改革和创新教育制度,才能保证中国未来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其实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体制都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被冠以不同的名称,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在进行.作为现今世界发达国家代表的资本主义强国--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如何,是极其具有研究价值的重要课题,只有在搞清其成功的经验和局限性以后,我们才可以借鉴其方法做法,以便运用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语教育国际化的理论反思就是站在"系统论"的立场,通过"国际化"这一概念的思考,以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机构、课程体系为考察对象,结合日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来探讨新时期日语教育国际化的基本问题与解决策略,以谋求日语教育改革之新路.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60年来,我国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建国伊始至1978年的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探索起步期,改革开放后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立的创新与突破期.这两个时期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成果绩效方面有重大差异,回顾和总结新中国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轨迹和特征,对今后资本主义研究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钟华 《云梦学刊》2001,22(4):23-24
资本主义国家中宗教势力对教育的垄断很早就已产生,且十分突出,直至近现代,宗教并未完全与教育分离.我国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确立为教育法律基本原则,这是一项中国特色的原则.对于一些邪教组织以宗教名义对教育领域的渗透及危害,必须坚决制止,并实行依法治教.  相似文献   

9.
从1843年上海开埠到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上海经历了从前近代传统经济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论述这百余年中上海经济的机制、功能变迁及经济中心地位之消长的发展历程,可为今日上海之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取之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是与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是全球化发展的未来归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资本主义确实起了重要作用,全球化的充分展开,其结果必将冲破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把人类推向资本主义的反面--共产主义,用共产主义的全球化取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1.
在晚清各项社会改革中,教育最具成效.清政府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1904年颁行的"癸卯学制"、1906年颁布的<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实现了教育宗旨的渐进式嬗变:从确立第一个完整、规范的学制体系,到厘定全国各学堂共同遵守的立学宗旨,最终建构了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完备的立学思想系统,明确了"不在造就少数之人才,而在造就多数之国民"、"德智体三育并举"的近代教育思想,大力推动了教育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学科对话中复兴.史学与哲学的充分融合构成了其内在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史学具体性与哲学抽象性的张力及共振中寻求平衡: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使其更具有历史之维;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渗透于史学,使其具备原则高度,从而实现学科超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对世界全球化与现存资本主义命运的把握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所进行的观察上具有方法论意义;对当今中国走出顾此失彼、失衡发展的思维惯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平珍 《云梦学刊》2013,34(1):75-82,105
力破旧教育弊端,以图新的现代教育建立的著述目的,不仅体现在鲁迅的译著中,还体现在他创作的诸多涉及到塾师、教师形象和教育的作品中。这些作品在对传统教育方式弊端的批判中,深蕴对新的现代教育方式、方法的呼吁;在对为师者品德和学术水平低下的针砭中,融入对身正学高教育家型的教师的期盼;在对旧教育观念和科举制度的批判中,饱含对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制度的推崇。鲁迅以文学的形式,表达了他对中国教育的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对教育之魂、教师人格及其学术追求,作出诗意的展现,他是内心充满现代教育理想之光的批判者。这些作品可谓是鲁迅作品中的"教育诗",对当代教育和文学创作都有很好的启发、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正义批判是通过揭露资本主义种种"不正义"之制度性根源而展开的。通过深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历史性地考察长期掩盖在物与物的表象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揭示了资本剥削的秘密,戳穿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平等、正义的谎言,并通过对寄希望于分配来消除资本主义弊病的德国工人党纲领的不彻底性的批判,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超越性正义的分配原则作出了展望。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与规范性要素,在马克思这里始终未曾分离。  相似文献   

15.
王鉴  王佩 《学术探索》2014,(1):137-140
因升学考试而产生的广泛意义上的"应试教育"蔚然成风,并未因"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有效地解决。基础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教育,它的目标应该是公民的基本素养而非未来的学科专家,它的内容应该是全面而综合的各种素质,而非升学应试的知识碎片。素质教育的真正推行在于合理把握教育的两极之道,既要从宏观上有效管理教育事业,使它按教育规律办事,又要从微观上重视教育教学之人文性所在,充分发挥教育中人的作用与价值,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它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从社会制度的层面关怀人的教育境遇和历史命运.主张结合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变革,争取劳动群众的平等受教育权,批判资本主义教育作为资本增殖工具的严重弊端,倡导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弘扬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对促进中国教育公平,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目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反和平演变教育就成了我们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增强反和平演变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也就提上了日程,本文拟就反和平演变教育问题作些探讨。 一.对和平演变概念的界定 在进行反和平演变教育的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能演变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却演变不了资本主义”?无疑,这里反映了一些同志对两种社会制度谁优  相似文献   

18.
张载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构建了以"中正"之道为基本原理的教育哲学体系.基于对张载"中正"之道教育原理的揭示,阐释其教育哲学中"蒙以养正"的教育目的 论,"中道而立"的教育内容论,"亨行时中"的教育方法论.张载以"中正"之道为理论之基的教育哲学对实践中有关德性与知识、内容与方法等问题的解决具有指导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与中国西部人力资源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桂云 《阴山学刊》2003,16(1):65-68
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但只有人力资源量的优势而无质的优势 ,对经济发展无补 ,甚至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质的水平的基本途径。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 ,经济发展之速令人瞩目 ,其中 ,教育事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 ,应借鉴美国的经验 ,大力发展教育 ,以提升西部人力资源质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发展的永恒主题,高等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所需的主要人才的培养阵地.在高等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一个战略性问题.当代社会的发展是在前所未有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进行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要实现未来复杂环境中的发展.创新是制胜的唯一出路.为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新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大力发展和推进大学生创新教育是国策,更是未来一切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