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调查材料来看,20世纪30-40年代,总体上,中南区地主、富农占地约45%左右.但是中南区的土地占有关系是不均衡的,在土地关系集中地区,地主、富农占地超过60%;而在土地关系分散地区,地主、富农占地一般在25-30%左右;在土地关系一般集中地区,地主富农占地一般少于40%.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地主人均占有的土地要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其他阶层,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莫宏伟 《广西社会科学》2005,(2):126-127,133
苏南在土地改革后不久 ,部分地区曾出现了土地租佃、买卖、抵押、包种、赠送等土地关系变动情况。由于当时地主、二流子被禁止出租和买卖土地 ,富农、中农担心二次土地改革 ,他们一般不敢买进土地 ,贫农、雇农没有能力买进但也不愿卖出土地 ,因此 ,土地改革后土地买卖现象并不普遍。  相似文献   

3.
罗衍军 《晋阳学刊》2008,(4):96-100
在民国时期的华北乡村社会,土地占有关系与以前相比较并没有明显的集中化趋势,而是趋于相对分散;乡村土地资源主要拥有者并非地主、富农等乡村上层,而是处于乡村社会中间阶层的中农。这种土地占有关系的出现,与灾荒对乡村上层土地扩张的制约、乡村上层的分家析产、匪乱对富裕者的冲击、传统伦理道德对乡村社会的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土地所有制结构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土地所有制结构发展趋势是地权更加集中于地主富农和牧主手中。这是由继续废除农奴制、近代市场经济发展、土地进一步商品化所致。  相似文献   

5.
地主田庄经济是指一个由大地主独立经营的、规模很大的、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实体,其经济内容应包括土地占有关系。《四民月令》没有明确反映土地占有情况和经营剥削方式。《四民月令》是一部时令书,其指导对象主要是洛阳地区的“四民”,包括地主和农民的各阶层,而不单是指田庄地主。《四民月令》的具体内容没有完整地反映地主田庄经济,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方面,比较笼统地反映地主田庄生产和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6.
试论近代中国的土地占有关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整个近代中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处于统治和支配的地位,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近代中国土地占有关系变化的新特点是:部分地权由地主向新兴的军阀官僚手中转移,土地占有关系中出现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变动,土地占有者向城市移居逐渐增多,南方水耕地区比北方旱耕地区土地占有更集中,从抗日战争开始,土地占有关系总趋势是趋向分散,而不是越来越集中。近代中国土地占有相对集中,这并不是土地自由买卖的结果,而是土地占有者以借债和租地为诱饵,乘人之危压价收买,讹诈骗取,依仗权势等巧取豪夺的恶果。  相似文献   

7.
汪澎 《学术探索》2012,(7):123-125
苏联解体后解密的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孙中山的农民土地思想,是研究孙中山农民土地思想的重要视角。档案显示:孙中山晚年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础,但农民尚没有很好的组织和力量,难以对抗地主民团。孙中山也完全不同意共产国际提出的"分配地主土地给农民"的激进土地革命政策,而是坚持以税收和赎买来消除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中的不公正现象。  相似文献   

8.
张文俊 《兰州学刊》2009,(10):212-215
战争与革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绥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变迁的两个重要变量。革命乡村西坪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富农阶层地位下降,中、贫农阶层扩大,贫农地位显著上升。地权分配发生变化,土地占有更加分散,土地经营以自种地为主,租佃走向衰亡。通过抗战前后的对比,西坪村阶级结构与土地关系变化显著,向着利于中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英武店村座落在山东省海阳县西南山区边沿的臣陵地带,是该县行村人民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东南有黑牛山,正南有凤凰山,东北有刁虎山。解放前,全村共有一百六十多戶人家,三千来亩地。其中乔元义、郭广德、王坤山、乔维松等八戶地主和一戶富农,就占有耕地1200亩以上。他们的地,大都在村边、河旁和西南崗上,土质肥沃,平平坦坦一大片。穷人的地,却都在四周的山上,不但分散零碎,而且六成石头四成沙,泥土不过一小把,根本长不出棵象样的庄稼来。所以,从表面上看,地主富农的土地,虽说只占全村的三  相似文献   

10.
张玮 《晋阳学刊》2009,(3):79-83
抗战时期,在战争与中共革命的双重影响下,晋西北农村土地呈现出快速流转的态势,具体表现为土地纷纷由农村富裕阶层向贫苦阶层或由地主富农阶层向贫雇农阶层转移,其转移结果使整个农村土地日益“均化”。土地发生流转的因素很多,但中共推行的减租减息和负担政策乃是主因。  相似文献   

11.
前面我们说过,地主、富农、高利贷者和商业资本家是怎样剥削生产者的。不过,在有些场合,高利贷和商业资本也会侵犯到富农或中、小地主的头上。比如,富农或中小地主有时会因为挥霍、灾荒或其他偶然事故,以致落入高利贷者的手中;有时甚至不得不把已经占有的农产品,低价出售给商人,受到商业资本的敲剥。这里我们必须分清:高利贷、商业资本同生产者是一种性质的经济关系;而高利贷、商业资本同地主、富农,又是一种性质的经济关系。这两种性质的经济关系,毫无共同之点。前者是剥削被剥削的  相似文献   

12.
我在没有学哲学以前,阶级观点模糊,认为地主、富农很"老实",不调皮,叫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说一不二;认为"三种人"不好领导,动不动还要提个意见,讲个价钱.我学习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以后,思想亮堂多了,懂得了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光看现象不看本质,对问题要进行具体地分析.如地主、富农表面上看起来很老实,实际上是很不老实的.不久以前,我们队里抽人去支援阳新兴修水利,地主金业悦、富农  相似文献   

13.
俄国村社是自然形成的社会经济组织,在俄国历史中占有特殊地位。20世纪初,俄国当局的重大举措是斯托雷平改革,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消灭落后的村社,引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虽然改革最后并没有成功,但还是动摇了村社的根基,对村社产生了极大影响。改革促使村社的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发展;激化了村社农民和地主、富农间矛盾并使农民分化问题加深;提高了青年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同时也使青年人沾染上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14.
清初徽州府歙县鱼鳞册所见,各阶层土地占有量低,宅基地在册登记,地权呈零细化。明清歙县长龄村郑氏家族为著名徽州盐商,在故里占有屋地。册载土名反映,富商与自耕农、佃仆的居住条件不同。明代徽州地权渐趋分散,至清代占有土地多者不过数百亩。自然环境和赋役政策使得经营土地无利可图,徽商在故里占地以非生产用地为主。明清宅基地纳入田赋,徽州非生产用地约为在册登记土地总面积的10%。歙县清初土地清丈考虑到徽商在外,注意维护其在故里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的发展水平如何 ,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因此 ,以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努力探索中国农村发展道路。两位伟人探索的结果是 ,在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模式上 ,他们意见一致 ;但对实现中国农村发展目标的条件和具体途径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回顾这段历史 ,了解毛、刘关于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思想轨迹 ,分析其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今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无裨益。(一 )在旧中国 ,封建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仅占农村人口10 %的地主、富农 ,却占有约 70 %的土地…  相似文献   

16.
春秋中叶“初税亩”之前,禄赏从属于宗法分封,与此相应,在所有制关系上形成了土地王有之下的等级占有制,在分配关系上形成了按封土分割地税收入的等级榨取关系。“初税亩”之后,改用以谷禄为主的俸禄制,赏田逐渐朝赐税的方向转化,领取谷禄的官吏不再对禄田享有经济上的占有权,庶人与土地的关系由疏运转向密切,由暂时使用变为永久占有。本文对学术界流行的“军功地主论”提出疑议,对军功地主兴起的时代、士卒赏田以及军功奖赏在生产关系变革中的作用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61年俄国农民改革率先松动贵族地产的等级限制,土地占有渐由等级制向非等级制过渡,贵族土地占有关系变化,直接牵动其政治和经济地位升降,并有力地影响着地主经济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主封建制的起点是在“春秋”中期,地主封建制的完成并且是在全国范围内完成,是在秦统一时期,而其初步发展是在汉代。地主封建制下所有制形态有两种:一是为领主贵族转化而来的贵族地主占有的土地,一是为庶人阶级分化而来的上层富人占有的土地,不过在先秦,前者居于主要地位;秦汉,后者居于主要地位。因此,地主封建制刚被送上历史车输轨道,地主贵族在经济上、政治上享有最高权利;上层富人有经济上权利,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政治权利;而庶人阶级下层则既无经济权利,又无政治权利。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矛盾,有的是属于对抗性的,有的是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的主要的、次要的方  相似文献   

19.
(一) 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我国农业人口多,土地又很集中,据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土地委员会调查,全国四亿二千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三亿三千六百万。在农业人口中,没有土地的雇农、游民和略有土地的贫农占百分之七十五,仅占土地百分之六,中农百分之十二、占土地百分之十三、富农地主百分之十三,而占土地百分之七十九。在湖南洞庭湖滨土地更集中、农民与地主的矛眉更尖税、雇农贫农佃农占农村人口百分之八十、而占土地不到百分之五,由于绝大多数雇农贫农没有或很少土地,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农村纠纷。  相似文献   

20.
上届人民委员会为了纠正过去查田中一些过“左”的倾向,发表了“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显然是正确的。但在决定发表后,各地查田运动中又发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许多地方苏维埃政府竟抛弃了继续开展查田运动的工作,而忙于“纠正”过去查田运动中甚至在查田运动前的一些过“左”的错误,并且给了地主富农以许多反攻的机会,地主富农也利用“决定”中一些条文(特别是第一第二第三三条)大肆活动,企图拿“算阶级”来代替查阶级,拿数字的玩弄来夺回他们过去所失去的土地与财产。人民委员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