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否弃了马克思思想当中的一些经典概念,以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批判为切入点,可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精神还原为"批判"与"革命"两个概念。在与青年黑格尔派的鲍威尔思想的对比当中,凸显了马克思思想的"批判"所带有的康德色彩。马克思与康德的"批判"哲学的契合点在于:一是强调了主体的有限性;二是拒斥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分裂,导致了理念与现实之间存在永恒张力,革命的行动及其激进性需要保持这种张力。因此,马克思对于统一性原则的破除成为其革命理论合法性的哲学基础。正是这一哲学诉求决定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任务:一是凸显必然性的断裂;二是基于偶然性,对革命主体的批判及其重构。  相似文献   

2.
"五四",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真正开启;"五四"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史上具有开启现代性精神的纪元功能。竭力奋斗、敢于牺牲;善于思考、富于远见,既属于时代又超越时代;抛弃奴性的自由天性和现实批判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使命感是"五四"精神的内涵和"五四"知识分子的品格特质。全球化背景下,后现代主义元素的萌生严峻挑战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存在和主体价值实现。追寻"五四"、重拾"五四"精神,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寻求新的进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艺术是对艺术技术化"遮蔽"艺术本性的"去蔽",其文化本质在于使技术和艺术成为人类在生活世界中的存在状态的显现。新媒体艺术不仅体现后现代的种种文化特征,而且彰显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和艺术批判精神。作为一种利用技术进行反思与批判的艺术,批判性是新媒体艺术最本质的精神内涵。这种批判性在美学维度和现实维度两个向度上展开。中国新媒体艺术积极参与中国文化精神之建构,体现了新媒体艺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实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一个总体性的价值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当前,存在着对现实的感性崇拜。从理论上分析,这种倾向把实践活动的双重品格加以割裂。实践活动由目的推动,由合目的的方法调节,而目的和方法则在认识活动中形成,在本质上属于理性范畴,因而实践活动具有普遍性品格;实践活动遵循着物质运动本身的规律,实践结果是物质运动合乎规律的产物,因而实践活动又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正是这种直接现实性品格,一方面使实跃活动的普遍性品格在物质形态上具体地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又使实践活动体现出盲目性和自发性。离开实践活动的盲目性和自发性来谈实践活动,必然忽视理论对于实践的反作用,陷入对现实的感性崇拜。在实践活动的两个品格中,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品格是自发地发生作用的,而实践的普遍性品格却是自为地发生作用的。因此需要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其基本途径就是实施理论对于实践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槽神就是揭示现实存在的内在否定环节,促使事物的发展。批判是理论的本性,为使理论对现实能真正地起到批判作用,必须使理论不断地成为在观念中把握的现实,必须尊重理论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5.
诗性主体是主体性之中最重要的因素,既存在于和各种主体相关联的结构之中,又超越和凌驾于它们之上。诗性主体是生命存在最重要的功能结构和元话语,是保证生命存在的创造激情和幸福感、美感和诗意的精神基石。诗性主体呈现非本能、非概念、非功利等特性,从功能意义上,诗性主体体现话语主体、交往主体、情感主体、消费主体、历史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等结构性功能。在当代性意义上,现代人类迫切需要重建和完善诗性主体,反思和批判知识、权力、道德给予主体的规训和压抑,抗衡和拒绝社会意识形态所崇尚的只要感性享乐而放弃彼岸承诺的实利主义潮流,守护着自我存在的审美超越性和诗性情怀,由此保证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力和生命存在的理想性。  相似文献   

6.
赖大仁 《学术月刊》2015,(2):100-106
西方文论的"后理论"转向,既表现为"反理论",即对此前盛行的后现代文化理论的批判反思,同时也是一种"新理论",指向对前人遗留问题及新的现实问题的重新探讨。在"后理论"转向的启示下,我国当代文论研究,一方面有必要加强理论反思,包括解构性反思和建构性反思,这不仅需要怀疑和批判精神,同时也需要建构性的理论精神;另一方面,还有必要在理论反思的基础上重建当代文论的理论自觉。这种理论自觉所关涉的主要问题,一是当代文论建构的现实基点问题,二是当代文论建构的文学观念和价值理念问题,三是当代文论对文学实践和社会现实的"介入"功能问题,四是当代文论的开放与坚守辩证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在习近平的讲话中是个内涵丰富、意义重大的概念。它的提出,既有改革开放30多年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又有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现实针对性。这一概念的主要内容,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或信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道德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它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厚重的历史感、兼容并包的开放性和建设性。它的意义,从理论上看,联系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这一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现实上看,则切中当今中国精神生活的实际,具有正本清源、引领前进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广松涉的实践世界有两个重要参照: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论中的使用价值,二是海德格尔的上手功用关联,他由此发展出以用在性存在为基础的实践世界的存在结构理论。这个实践的世界并非是与认知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它就是认知的世界背后现实中的真相。认知显相的背后那个物象化假想其实是有用物态的呈现,而意义所识的主观构境支点是与主体存在相关的价值性关系。并且,我们在认识论中遭遇的能知—能识的主体,在实践世界中则会是"能为的个体"和"作为角色的主体"的二重性关系主体。  相似文献   

9.
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现代西方文化批判,特别是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主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一个重点领域。但是,由于西方大众文化批判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泛化"倾向,这使得他们对大众文化的生成及其社会效应采取一种全盘否定的态度。我们既要分析和借鉴西方文化的现实批判精神,对大众文化的发展保持适当的警惕和批判,也要从大众文化的发展寻找当代文化生成的合理维度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依然是他们的精神特征。当代人文精神是一种主体性精神 ,并非完全与世俗精神对立 ,批判性和超越性是其内在特征。人文精神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起着价值导向作用 ,有利于人的生命优化。当代人文知识分子应守护着人文精神 ,保持一种批判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