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的内在性与超越性这对矛盾在西方文化框架内是无法达到和解的①,但在以情感为德性涵泳基础的孔孟道德那里却是可能的.文章主要是从孔孟对道德主体性精神的阐述、德性生长的自然性基础以及德性涵泳的客观性维度来阐释孔孟道德的内在超越性是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2.
道德自我的确证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道德世界观将形而上学的超验对象从认识的领域转移到伦理学领域;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了客观精神的伦理、法权、道德的内在生长逻辑以及相应的伦理自我、教化自我、道德自我,确证了道德世界观与道德自我的超越性价值.唐君毅把道德理性和道德自我作为文化宇宙意识的主宰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中的道德境界也指向超越性道德自我价值.道德的本真精神在于克己和为他性、理想性、创造性;道德自我是将伦理德性、法权德性有机统一和升华,以良心和义务作为行为动因,体现个体道德自主性、自律性、自由性、同一性、超越性的完善人格精神实体.  相似文献   

3.
查尔斯·泰勒以世俗化为线索揭示了西方社会近500年来的现代化历程.世俗化既是外在的道德根源不断内化的过程,也是现代人重塑自我理解与社会想象的过程.由道德根源内在化衍生出的内在框架屏蔽了一切外在的终极实在,结果使得大多数现代人深陷独断人本主义的束缚之中.对此,泰勒指出,唯有保持与超越性的沟通才能重建人类生活的完满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与道家实有形态的天人合一不同,儒家属于一种道德境界的天人合一。这种道德境界的天人合一源于儒家特有的“以天论德”的思想传统,在这一传统影响下,儒家的道德学说便有了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也就是儒学的宗教性。这种特殊的超越性和宗教性对于儒学理论的完整性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道德理想主义可以理解为宽泛的经济社会伦理或者伦理政治构想,但其更为本真的意义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古典纲领.“实践性”与“超越性”构成道德理想主义的根本特质.在已经告别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的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不仅表现为多元化与开放性的“盛景”,同时还呈现出物欲化与外在化、世俗化与平面化、虚拟化与感性化等种种隐患和危机.两个紧密相连的问题越发凸显:其一,道德理想主义如何摆脱现代文化困境?其二,现代精神生活如何消除隐患和危机?现代精神生活的建构呼唤道德理想主义所提供的精神典范,而道德理想主义倘若能够在现代社会摆脱文化困境,生活儒学的复兴与开展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面向生活世界,一种富有道德理想主义的幸福观既对精神生活的样式提出了高贵人性的要求,同时还赋予开放多元的精神生活以崭新的、超越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德超越性界定为道德行为的无私性、非功利性和自由性。道德超越性的实现取决于道德建设能否遵循三个规律 ,即道德建设主体人自身发展的规律 ,道德建设环境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本身的发展形成的规律。道德建设只有在实践中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才能实现道德利他对道德利己的超越 ,达到无私性 ;实现价值性道德对工具性道德的超越 ,达到非功利性 ;实现道德自律对道德他律的超越 ,达到自由性。  相似文献   

7.
道德实践的超越性与历史性--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再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超越的道德学说,但它并没有回避道德的现实历史状况.对王阳明所谓的"知"、"行"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不能停留于机械的概念式分析,或者认为它是消行归知或者认为它是以行代知.从王阳明对良知本体与现实主体、道德判断与具体道德知识的区分出发,立足于现实主体道德实践的超越性,对现实个体道德实践的超越性与历史性的关系给出了具体的说明,对于新时期公民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现实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的士人格思想凸显了士的道德人格和完美人格,冯友兰对士人格的评析以士人格的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双重面向作为中心架构。士人格的现实性表现为士有道德与才学,超越性表现为士有完美的圣人人格追求。士的上层地位并非是唯一的,士风的反抗精神又体现了士人格的超越性。冯友兰士人格思想凸显了士的超越意识,士人参与社会现实又超越现实说明士人想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9.
对道德合理性的现代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杏苗 《社会科学》2005,(9):134-138
道德的合理性问题是重建现代道德的关键,道德合理性有三个可以论证的因素:现代道德的生存论背景;人的理性能力的超越性和人性转化的可能性。改变启蒙以来排他性两分的理论构架,从宇宙与人、天道与人道等关系的角度来论证道德的合理性,可以为从封建神学关系中解放出来的人们如何理解道德的内在根据提供可依标准,并为重构现代道德提出了可尝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钟锦 《人文杂志》2005,(1):98-102
随着对小词中蕴含的品质的逐步探讨,常州派对此种品质的实质有了一个独特的认识,即超越性的道德意识.而由于道德意识自身的特质,也就决定了词体的美学特质.正是在这样的视域中,常州派从道德意识这个角度对词体美学特质作出了不断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丽杰 《理论界》2015,(1):46-49
雷锋的生命价值从历史、空间、境界三重维度上表现为延伸性、普遍性和超越性。雷锋的生命价值符合人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需要,即符合人的超越性的要求、符合群体共同发展的要求、符合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的要求、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要求,是对生命为什么有价值、生命价值是什么、怎样实现生命价值问题的直接解答。  相似文献   

12.
与古希腊学者出于趣味主义不同,圆点儒家因有用主义而直入生活内部,局限于日用伦理不能进行超越性的思辨,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单一、缺乏信仰、道德至上和批判性不足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檀传杰 《学术界》2008,(2):145-150
社会道德担当问题研究的是社会结构中各要素如何通过担当社会道德的供给、论证、推行、养护等工作,而使社会道德呈现为如此的状貌.以往的道德研究忽视了这一问题.社会道德担当问题的凸现,首先是道德研究的思想道路转换--即从注重"形上路向"、"理想类型方法"、"观念视域"到注重"生活路向"、"历史方法"、"结构视域"的转换--之必然结果.同时,社会道德担当在道德生活和社会结构中的事实性存在,为其在道德研究中的理论存在提供了现实根基.这一问题的提出,或可使道德研究获得一种新的立场和理解框架.  相似文献   

14.
陈白沙的思想上承周敦颐、程颢、邵雍,而与程颐、朱熹不同。这个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成圣境界——“孔颜乐处”理解的差异上。白沙糅合儒、庄、禅三家思想,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命题进行了超越性阐释,以自适任情取代“孔颜乐处”的道德伦理内涵。这充分表现在他的生活实践方面。另外,白沙心学的超越性也体现出宋明理学本身的矛盾,揭示出理学到心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秉承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构建以道德的基础性原则即"互利"性为出发点的社会生活道德体系,以道德的超越性原则即"利他"性为出发点的道德教育体系,为道德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维护道德的尊严。  相似文献   

16.
道德信仰的特殊性决定不能简单地套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信仰是道德的高级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超越性是道德信仰的主要特质。道德的信仰化的根据既蕴涵于道德的本性之中 ,又深藏于道德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之有机统一的功能之中。当前道德信仰危机是发展性危机与倒退性危机并存。  相似文献   

17.
孔子仁道观的建立源自对"仁"的阐发,具有主体性、社会互动性和超越性等特性,并广泛地涉及到道德主体、道德互动、道德判断、道德能力、道德修养、道德境界和道德健康等哲学命题,构起了内涵丰富的仁道观。基于当今公民道德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重新审视这些特性,对当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不无启迪,主要包括:尊重道德主体的主体性;充分发挥道德行为过程中的社会互动功能;努力提高道德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和积极培养道德健康等等。这些都是当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值得关切的问题,应当努力的方向和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回归生活与超越生活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与路径选择。立足现实生活,深入挖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资源,在现实生活中培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认知与行为方式;超越生活通过对现实道德生活的批判和对理想道德生活的观念建构,为青少年现实道德生活的发展提供超越性的价值理念与指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效性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此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效性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效性的现状及其社会原因,并提出了提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效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幸福文化:高校创业教育的文化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能力本质上是幸福能力,创业型人才本质上是幸福人.幸福文化的道德性和价值性、创造性和追求性、精神性和超越性是创业教育转型创福教育的文化支点.创业教育的幸福转型需要超越就业途径的路径依赖追求创造性幸福、超越经济人假设追求幸福人、超越财富崇拜追求德福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