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基于国内外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总结国内外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改革和体制转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外学者从西方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作了展望和预测,国内学者则对诸如计划经济体制何以建立及其利弊得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以及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合理性和缺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缺乏对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直接对比研究、没有把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放在东西方经济制度变迁和政策调整的背景下进行考察、缺乏对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综合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尉佩云  郝平 《学术研究》2023,(4):123-130+178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伴随传统历史目的论的衰落与“语言学转向”以来的叙事主义史学理论的兴起,历史意义与历史理性也逐渐丧失了系统性。历史意义与历史理性在近现代的演变过程中,历史元理性转化为认识论理性,历史意义转换为一种“事后意义”,这些概念在近现代都经历了一个从“实质性”向“范畴性”的转换。正是在这种转换中,史学职业化才得以形成。约恩·吕森作为当代德国重要的史学理论家,他在西方史学理论的总体性语境中,将现代历史经验与认识论理性相结合,以“历史文化”概念为引导,力图重新探讨历史意义和历史理性的当代合法性与思想生命力。从史学理论的未来走向上看,历史意义的“历史文化”转向是一个成功的理论转型。由此,我们能够观测到德国史学理论不同于英美史学理论的解释体系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强国富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这就需要加强对中国经济转型目标选择的研究。现在有些经济学家依据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没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分,“纯粹的”市场经济就是最和谐的市场经济,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这种“纯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措施,也是国有企业担负的历史重任。 我们曹雪芹企业集团的前身,是沿袭曹雪芹先祖家酒作坊的丰润县左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意味着我国关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长期争论已经基本结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转换现有经济体制,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这一认识与选择来之不易。本文拟就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作些探讨,以求进一步理解经济体制转型的必要性及其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操作目标,我们在此讨论与经济体制转型有关的经济本位角色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依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基本理论设立的新的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依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一方面促进经济结构的充分优化,同时又为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促使企业经营方式从原有的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从而提高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党的十五大指出:国有企业应“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为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提供理论依据,为企业进行资本营运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相似文献   

8.
<正>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改革经济体制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体制转轨”与“增长转型”同步推进,相辅相成,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的历史时期所有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商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流通部门,也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个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行集约经营,努力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邓小平同志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实践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路和命题,并将其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的“十四大”又明确指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实践的抉择,是对传统经济体制的重大突破,是对我国新经济体制模式的概括。  相似文献   

10.
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这不仅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还特别需要通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几经磨难,终于得到确认。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只是名词提法的变更,而且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预示着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因此,我们的理论思维需要来一个转变,从传统的商品经济理论转向通行的市场经济理论。 一 商品经济是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和自然经济比,商品经济有社会分工;和产品经济比,商品经济要求等价交换,它们是从经济的基础结构上划分的。但商品经济可以有不同的运行方式,它以调节手段以市场为主还是以计划为主而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如果以市场机制为基本调节手段或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那么就表现为市场商品  相似文献   

12.
九二、九三两年,期货市场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热点,大有形成九三期货年的势头。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给予澄清和解决。本文拟就如何发展中国期货市场谈点拙见。 一、契机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发展期货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从国际上看,我国、原苏联、东欧各国及其他本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市场经济离不开期货市场。在经济体制转换中,如若我们不把握住创建期货市场的机遇,就将拉大与世界统一市场的差距,别的国家就会抢先与世界市场对接,使我国在利用国外国内两个市场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影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坚持用党的思想路线指导工作徐新友根据中特理论,结合事业全供单位现况,就如何坚持用党的思想路线指导实际工作,谈几点浅见。一、更新思想观念,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两个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实现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是现代经济学中最富挑战性的课题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实践面临的重大难题.1989年以来东欧与前苏联试图以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为核心,迅速“复制”西方式市场经济,然而急剧的政局裂变并未带来预期的经济体制转型.却造成经济增长停滞,政治动荡不定,社会信仰危机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东欧市场经济的实证研究和反思,结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得出若干足资鉴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常用“产、供、销”来概括企业生产经营的要素和组织过程。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应该让这种排序颠倒,由“销、供、产”的排序取代! 以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十四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实现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宏伟目标,关键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转变,即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这种转变,标志着一个旧的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中最大的失误,就是否定市场经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正确道路,就是破除产品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经济的改革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是历史的抉择。从非市场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的巨变反复证明: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立,使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冲破一个又一个理论禁区,取得一个又一个理论突破,不断发现和认识客观经济规律,不断将改革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各国财政职能范围的比较研究以及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间的特殊性等几个方面 ,对界定我国财政职能范围的客观依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财政职能进一步调整的基本思路 :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导向 ,进一步调整政府事权 ,把着力点放在从“越位”领域的退出 ,并坚持财政从“越位”的退出和对“缺位”弥补基本适应的原则 ,从而实现财政职能的顺利转换 ,逐步建立既提供公共产品又适当支持经济建设的公共财政支出模式。  相似文献   

18.
资产经营与两个转变牛冬梅禚昌伟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时期和2010年远景奋斗目标的关键是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论列宁的东方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良早 《江汉论坛》2002,39(5):25-31
从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期间列宁的文献看,他的东方理论已经产生。从他逝世前夕留下的文献看,东方理论已经成熟。东方理论包括东方国家容易发生革命、东方的民主革命容易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东方国家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可以实现社会主义、东方国家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东方国家必须渐进地组织经济建设、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进程伟大而曲折等重要观点。东方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史上实现了由“西方重心论”向“东方重心论”的转移,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为正确地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九五”时期,正处于世纪之交、体制之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担子十分繁重。加强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对于顺利完成“九五”计划,努力实现黑龙江省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