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九十年代小说的叙事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市场话语的勃兴和启蒙思潮的低落,90年代小说的叙事视角呈现出多元化格局:全知叙事走向衰落,局部化、限制性的叙事视角方兴未艾,旁知视角和隐知视角呈现为非人格化叙事。90年代小说叙事视角的转换是对全知叙事的假、大、空模式的反拨,同时,90年代作家对旁知视角和隐知视角的滥用也在某种程度上走向媚俗的歧途。  相似文献   

2.
《诗经·氓》叙事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朝晖 《晋阳学刊》2005,(3):122-123
《诗经·氓》开创了“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叙事结构模式,并在诗中交替地使用了两种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视角和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的视角。当我们关注其独特的叙事时序时,会领略到诗中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3.
调查类新闻节目的叙事研究日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一般对叙事视角进行分析时,主要借鉴叙事学界的一般提法,分为三类:零度焦点叙事;内焦点叙事;外焦点叙事。而在调查类新闻报道中,大多采用以内焦点叙事为主,结合其他视角的组合视角。  相似文献   

4.
作为叙事文学,叙事技巧是一个中心问题。金圣叹在点评《水浒》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对《水浒》的叙事技巧进行了独到的分析,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两方面来解读金批《水浒》的叙事技巧,论证金圣叹对叙事学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吴桂金 《理论界》2010,(5):125-127
格林的小说《恋情的终结》有着独特的叙事特点。首先,小说采用了不可靠的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形式,多个第一人称叙事者使小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其次,小说放弃全知视角而采用有限叙事视角,注重对人的主观内在信仰和对上帝内在经验的审视;另外,小说本身对创作理论的探索以及开放式的结尾使这部小说具有元小说的特点,增加了小说的深度。  相似文献   

6.
叙事视角指的是一部作品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是叙事谋略的枢纽。中国新时期文学在短短的二十余年中,完成了对传统文学“全知”视角的反叛和对西方叙事视角理论的接受:由全知到限知,由内视角到外视角,由单一视角到多元(复调)视角的转换。中国叙事视角的革新,是以西方文学的创作实践与理论著作为范式的,在创作上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叙事技巧和程序的革新与实验是中国现代主义小说最大的艺术成就。小说中“心理—情绪”型叙事结构的采用 ,展示出人类灵魂深处的颤抖 ,打碎了叙事整体感以及因果逻辑链条 ,动摇了中国传统小说“情节—性格”结构一统天下的地位。“限知型内视角”、“呈现式”叙事口吻以及“跳角”的使用 ,从根本上瓦解了中国小说编排叙事视角的传统 ,使文本呈现出多义性、模糊性特点。叙事时间刻度的模糊和时间转换语的消除 ,不但为文本带来强烈的象征效果 ,而且使文本本身成为一个大的意象 ,产生多元化的意义 ,迫使读者必须与文本进行横向“对话”,调动了读者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非线性叙事:电影叙事范式的异变与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的叙事手法带来了良好的观众反馈效果,非线性叙事逐渐成为电影叙事的新宠。“非线性”特征主要通过复调、重复、回环、跳跃的叙事结构,多维度的叙事空间和交织的叙事视角来体现。它的出现不仅带来叙事模式上的深层变革,还对传统的审美规范产生了强烈冲击,对深入研究电影叙事艺术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叙事学的角度看,新闻节目的客观真实取决于通过叙述建构的客观效果。其中,不同叙事视角的设置和运用对增强客观效果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央视一套《今日说法》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叙事视角对客观性的建构。叙事者正是利用多元化的叙事视角营造了真实的幻境,成功地将节目的意图缝合于表象客观性中。  相似文献   

10.
全知视角对几类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特殊的叙事作品,新闻报道的叙事必须真实,对叙事角度的选择也应受到新闻真实性的制约。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新闻报道,运用全知视角会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造成损害。因此新闻报道应慎用全知视角,多用有限制的叙事角度。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文学史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史存在一条抒情传统,从古至今已得到较充分的阐论,且为海内外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同.但中国文学史也存在着一条与之相对应的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叙事传统,而且这两条传统乃是共生互补、相扶相益的关系,这一点似乎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论证得也不充分.这对全面深入理解中国文学史的面貌、特征和本质,无疑非常不利.因此亟需建立文学史研究的叙事视角,并以此为贯穿线重审全部中国文学史.一种研究视角的建立必有其客观实在的条件,决非随心所欲所能奏功;而一个有价值的视角一旦建立,却能够反哺研究工作,使之打开新局面.试以叙事视角和叙事贯穿线观察中国文学史,就不但会收到扩大文学史资料库和研究范围之效,而且会对古老的中国文学本身获得许多新认识,从而使整个中国文学史研究前进一步.当然,对于文学史贯穿线,应该从多种视角去思考和作出概括,多种视角可以并存共荣,叙事视角也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角、主人公形象、叙事结构三方面对伊玛堪的叙事风格进行开掘,展现伊玛堪不凡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13.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视角新颖、独特。整个故事都是尼克根据回忆用第一人称“我”写出。尼克在故事中具有双重视角。有时作者根据需要把叙事视角做了点变动。整部小说中人物内心的描述与外部描述不断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4.
《祝福》的小说文本与影视文本的叙事各有特点,主要体现在叙事的视角、叙事的空间和时间、叙事的声音以及叙事的意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陈姗 《兰州学刊》2008,(Z1):184-188
卡夫卡与余华同为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家,并且余华的创作深受卡夫卡的影响,其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与《乡村医生》在对叙事张力的追逐上呈现出丰富而鲜明的互文性。不合常理的叙事结构、复合多变的叙事视角以及混乱错位的叙事功能背后潜藏着作者对于存在之真的深切关注。透过游戏叙事与话语变形探究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层矛盾对于揭示我们自身的复杂境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艺术的真正魅力和娱乐的快感均来自有别于日常生活状态的疏离感,陌生化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的陌生化是中国历史电视剧经常采用的艺术手法,叙事视角的多元化使历史题材电视剧充满了陌生化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对《十日谈》的叙事视角进行重新探讨 ,对某些学者所谓的《十日谈》已打破了史诗全知全能的“专断讲述”的叙事视角的界定进行质疑。  相似文献   

18.
不可靠叙事作为突破此前全知角度的文学创作手段,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新的审美和文化意义。儿童作为人类群像中特别的存在,在欢笑与泪水、美丽与幻灭的生命延续中,凭着不可靠叙事的限知视角在新时期中表现出独特的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的价值,其中隐含在成人意识形态下的作者叙事,是用来反思整个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隐形视角,而这也是儿童的不可靠叙事主体向可靠性叙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尘埃落定》采用了比较特殊的叙事视角,它将第一人称的经验自我的限制视角和全知全 能的叙事视角通过视角越界方式联系起来混同使用,并结合了“白痴叙述”的傻子视角,造成叙事视角的 多重叠置;它在继承鲁迅的狂人视角的基础上打破了中西叙事理论的许多规范,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叙事 视角,是一种颠覆性叙事视角的运用,并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叙事视角经验。所以说《尘埃落定》在 叙事视角的运用和探讨上对文学史的意义和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经典小说《布里尔小姐》的叙事技巧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在叙事视角上表现为以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为主并在第一和第三人称视点之间不断转换;在叙述方式上表现为情节完整性缺失以及时间倒错;在叙述语言上表现为交错使用自由间接话语与自由直接引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