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纣王及西周文王的年代是史学界争鸣不决的老问题。就武王克商的具体年月日,已出现近30家不同的结论,而克商年月日只能是一个。西周始年尚无头绪,帝辛及文王年代更何从谈起?所以谈帝辛年代,必以克商年月做基础,否则,所谈无根,无从取信于人。 张汝舟先生1964年撰《西周考年》,考定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106年,这是对学术界一个很大的贡献。笔者近年清理西周一代铭有历日的铜器百多件,进一步证实克商之年在公元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把黄道带上星象划分,用来观象授时,考察五星,寻检日躔月离。分成九分,《淮南子·天文训》称为九天;分成十二分,《尔雅·释天》称为十二次;分成二十八分,《史记·天官书》称为二十八宿。《吕氏春秋·圜道篇》云:“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圜道也。”二十八宿始于角,终于轸。从角、亢、氐、房、心、尾以次,这些星象的取名,自古名物训诂角度视之,可以说明它是含有特定的意义的。兹疏通证明如下:  相似文献   

3.
公元2007年是周穆王西游三千年的重要纪年.笔者就西周年代及《穆天子传》记录的穆王西征时日干支进行考证,认定穆王西征发生在三千年前的公元前994年-前993年,即周穆王十三年至十四年.《穆天子传》乃穆王的"史记",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我国改历最频繁的朝代,三百二十年间颁行了十九个历法.另外,还有《至道历》、《乾兴历》、《五星再聚历》和沈括的《十二气历》未经行用.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一下来代改历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2006年6月,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齐鲁书社,隆重地推出了一部大型的古文字类学术著作——《陶文图录》。《陶文图录》由山东著名考古与古文字学家王恩田先生编著而成,是目前规模最大、收录拓片最多、印制十分考究的一部陶文研究力作。作者广收博采、鉴别筛选、分类  相似文献   

6.
汉代的长安     
汉长安故址位于今西安市西北,在秦代是一个乡聚名(宋敏求《长安志》卷十二),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二○○年),始把它作为首都的名称。公元前二○二年,刘邦彻底打败项羽,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汉。他本想建都洛阳,经齐人娄敬和谋臣张良建议,始决定定都关中。大概因为当时咸阳一带已被项羽焚烧,汉朝廷最初设在秦旧都栋阳(位于今临潼县东北)。到公元前二○○年和公元前一九八  相似文献   

7.
五星合聚与历史记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自古重视天文观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古人认为五星为五德之主,它的行度、动态与政治、灾祥有密切关系。五星循度,为得其行,则天下太平,政和民安;乱行则有亡国革政兵饥丧乱之祸。所以历代文献、史志留下了大量五纬行度及凌犯掩守合聚的纪事和占辞。其中尤以五星聚合天象的发生最为重要。清人以行星合聚为吉兆:“而以五星合聚为最吉”。故而雍正三年二月和硕康亲王以五星合聚为天瑞“上表称贺”。这一点和古代的认识似不尽相  相似文献   

8.
(一)、岁星纪年十二年一周确定无疑《史记·天官书》说:岁星“岁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率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岁而周天。”它记载了当时人们对岁星恒星周期的认识,认为正好十二整年运行一周天,每年行经一个星次。当时人们对于木星恒星周期的认识大致是符合实际天象的。因为木星每年移动一个星次,十二年移动一周,正适合于与十二辰相配合,所以人们用它来纪年,称木星为岁星。一九七九年《学术研究》第一期何幼琦同志发表了一篇《试论五星占的时代和内容》的文章①,对以往发表的《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释文》和几篇研究《五星占》的文章②提了许多批评意见,他在谈到岁星周期时说:  相似文献   

9.
黄组周祭分属三王的再论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玉芝 《文史哲》2001,(3):114-118
殷墟甲骨文中的“黄组卜辞”应属哪个王世 ,学界有多种论点。从黄组周祭卜辞和晚商青铜器铭文中的康丁及其配偶对武丁、文丁、帝乙的称呼 ,从以王二祀、王六祀、王二十祀的周祭记录复原的周祭祀谱看 ,都证明黄组周祭应分属于文丁、帝乙、帝辛三王  相似文献   

10.
帛书《五星占》作为一部天文书,其价值在于提高了五星周期的精度,并将五星纳入历术,创设想理的历元,简化和修改了太阴纪年。根据《五星占》的编排年代和天象,其编制时间当在秦始皇晚期。  相似文献   

11.
陕西岐山凤雏甲组建筑基址是周人的宗庙。凤雏周庙中出土的殷人先王庙号成汤、大甲、文武丁、文武帝乙和册命周方伯的卜甲,是商纣王帝辛伐周、客居周人宗庙时祭祀殷商先王神主牌位的位祭卜辞,是在帝辛伐周、西伯昌归顺后,册封为周方伯,并赐给周方伯所能统辖的国土范围吉凶的卜辞。《史记》关于商纣王囚文王的记载相互矛盾,疑点甚多,难以信据。庙号卜甲性质与来源与帝辛伐周有关,而与商纣囚文王无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据《竹书》的君主纪年研究了殷纣四征夷方的史事:第一次是在纣王4年(公元前1099年),《竹书》、《左传》、《韩非子》、《吕氏春秋》皆有记载;第二次是在纣王10年(公元前1093年),陈梦家的《殷虚卜辞综述》里的"正人方历程"就是此次的甲骨卜辞;第三次是在纣王15年(公元前1088年),以《三代》11.34.1的青铜铭文为据;第四次是在纣王21年(公元前1082年),郭沫若的《卜辞通纂》有此次甲骨卜辞。  相似文献   

13.
《新华文摘》1998年第2期转摘了《求是学刊》所载陶同同志的《世界本原:非哲学命题》(下称“陶文”),1999年第 11期又转摘了《湖北社会科学》所载尹良同志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评〈世界本原:非哲学命题〉》(下称“尹文”)。这两篇文章就“世界本原”问题发表了不同观点。陶文对“世界本原”问题从科学发展史角度进行考察后认为它是“具体科学——宇宙学研究的命题”,而“非哲学命题”,并明确提出“世界本来就无所谓什么本原不本原的问题”,“哲学是人类的哲学”,“今天的人类哲学应当确立新的研究对 …  相似文献   

14.
《利簋》铭文、《周书·武成篇》、《周语·国语下》都记载了武王伐纣事件,并涉及到牧野之战的天文和历法方面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了天文学方面的分析和讨论,认为武王克商的年代应为公元前1118年8月6日。  相似文献   

15.
杨义 《学术月刊》2013,(1):34-45
从孔子死(公元前479年)到曾子死(公元前432年)的四五十年间,《论语》曾有过三次编纂:第一次是在孔子初死(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六十四位弟子为之守丧三年,由仲弓牵头,子游、子夏协助,将众弟子回忆记录的大量简书予以讨论、选择、润色、汇总,奠定了《论语》最初的格局。第二次是在三年守丧结束后(鲁哀公十八年,公元前477年),孔子子弟开始分散,留在鲁国的弟子将孔门重新开张,子夏、子张、子游等少壮派弟子推举有若主持事务,并且对已经初步成稿的《论语》作了调整、修饰和增补。二十篇的框架,于这一两年间可能已见模样。第三次是在曾子死(鲁悼公三十五年,公元前432年)后不久。此时,七十子已经凋零殆尽,曾门在鲁地成为最有实力的儒门学派,由孔子的孙子子思以及乐正子春等曾门弟子,对《论语》进行实质性的增补重修,最终形成孔学以颜、曾为圣徒的道统脉络和篇章模样。这些编纂均非"零价值",既要光大孔子形象、儒门道统,又要突出本门派最能继承"真孔子"。这就形成了首篇《学而》"子曰"、"有子曰"、"曾子曰"的排序,二十篇有公冶长、冉雍(仲弓)、颜渊、子路、原宪、子张六人上篇题,以及"四科十哲无曾子"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6.
我在《关于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评价问题》(载《江西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以下简称《评价问题》)以及《现代西方哲学》一书绪论中,就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和评述现代西方哲学提出过一些看法。《学术月刊》1983年第4期发表了陶济同志的《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针对我的《评价问题》一文提出了商榷意见。现在我结合对陶文的评论,再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谶纬在东汉极为盛行 ,上至皇帝 ,下至一般士人 ,都对其深信不疑。光武帝用人、行事都从谶。经生都读谶 ,经、谶双修 ,在国家法典《白虎通》中有大量的谶纬思想。有关汉高祖的“五星聚东井”、斩白蛇及光武帝的《赤伏符》是赋家运用较多的政治神话 ,其目的在于为汉政权的开创及中兴寻找合法依据。赋家还用祥瑞之事为帝王歌功颂德  相似文献   

18.
武王克商年代,是中国古史研究中的难点,也是这次“夏商周断代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对《史记·鲁世家》所载各位鲁公在位年数的研究,证实从鲁伯禽即位至真公十四年之年数为203年,真公十四年乃西周共和元年,亦即公元前841年,故伯禽即位当在公元前1043年。根据《召诰》、《洛浩》所载历日的考证,成王元年当在公元前1042年,而武王克商后只在位二年,故武王克商当在公元前1044年。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务院第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10日发市执行)以及建设部第80号令《房  相似文献   

20.
武王克商年代,是中国古史研究中的难点,也是这次“夏商周断代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对《史记·鲁世家》所载各位鲁公在位年数的研究,证实从鲁伯禽即位至真公十四年之年数为203年,真公十四年乃西周共和元年,亦即公元前841年,故伯禽即位当在公元前1043年。根据《召诰》、《洛浩》所载历日的考证,成王元年当在公元前1042年,而武王克商后只在位二年,故武王克商当在公元前104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