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意图叙事说     
许建平  在元 《兰州学刊》2014,(11):20-30
从人本主义的哲学视角审视叙事学,叙述行为源于人的心理叙述需求,叙述的动力、内容、方式和长度取决于叙述行为者的心理需求。心理的需求(意图)便成为叙述学的本质。故而从叙述学的本质———叙述意图———入手,可以系统而清晰地阐释一切文学叙述现象,于是文章提出意图叙事理论的设想。并初步分析了意图叙事理论与行为叙事理论、人物分析理论以及主题分析理论间的联系与区别,意在说明意图叙事理论提出的必要性与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澍心 《云梦学刊》2006,27(3):139-141
言语交际的过程从实质上是通过话语信息传递与理解交际意图认知过程。说话人话语与意图合作是普遍的语用原则。但由于语言本质上的不确定性以及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话语和意图的关系经常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合作与分离。听话人在领会意图过程中自然感到的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显示着话语与意图之间的距离,也决定着话语所表达的是规约含意还是非规约含意。  相似文献   

3.
作者意图理论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J.R.塞尔(John R.Settle)的"言语一行为理论"(Speech-Act Theory,1969)出发重新探讨作者、文本及读者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笔者以为作者的意图与文学批评在解释学意义上是密切相关的,但是我们有必要对作者意向性(intentionality)的多层次性深入探讨.为深入讨论"忠于作者"或"忠于文本"的种种迷思,笔者受塞尔的启示划分了三类作者意图和源自这三类意图的三个层次的阐释意义.由于"以言表意"(10cutionary)的意图(标示为意图1)归属于外延的公共领域.而"以言取效"(periocutionary)的意图(标示为意图3)只能透过仔细阅读(而非重建)文本来获得,相对来说问题不大;这两层意图对应到文学作品的外延意义(标示为意义1)及上下文与背景相关的意义(标示为意义3).本文主要探讨"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的意图(标示为意图2),因为这与读者的反馈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尽管必须承认这些范畴经常僭越彼此的疆域.但是笔者本意不在严格的分门别类,而是提出探索作者意图和文学批评的一种新方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意图翻译及其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慧平 《云梦学刊》2004,25(3):119-120
意图是作者说话要达到的目的,翻译过程中必须保证意图的准确传译。意图有时是明明白白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晦涩难懂的。明明白白的意图可直译,晦涩难懂的意图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5.
意图性与语用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作友  张小曼 《学术界》2005,(6):203-208
意图性是原作者隐含在语篇中的目的,译者在翻译时必需考虑意图性。本文从意图性与交际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意图性在语用翻译中的作用,并通过例证说明只有传递了原作者的意图性才能达到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6.
格赖斯意义理论中的意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赖斯(P.G.Grice)的语言理论除了颇为人知的会话含义理论之外,还有新奇而又颇具争议的意义理论。他的意义理论主要论述话语或交际行为(在其论述中表示为“X”)的意义。格赖斯有关意义理论的文章有《意义》、《再谈意义》、《发话人意义与意图》和《发话人意义、句子意义与语词意义》等。格氏的意义理论属于意向意义理论阵营。由于“意图”是格氏意义理论的中心,所以在此也把其称为“意图意义理论”。格赖斯意义理论有其独特性和影响性。因此本文试就这一理论的内容、局限及影响意义,特别是“意图”在这一理论中的作用作一介评。…  相似文献   

7.
话语意图和语言幽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话语竭力是语言交际中话语连续与否的关键因素。若听话者没能领会说话者的真正竭力,或故意答非所问,常会产生幽默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一、话语和意图1.话语意义语言结构(语素、词、句子等)的意义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结构表达的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我们称之为语言意义,它来自语言本身的属性,是语义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种是通过使用的语言结构(句子、语段等)表达在特定的环境中的意义,我们称之为话语意义,是语用学的研究范畴。可以说,话语意义是语言使用上的意义,是话语行为的意义,是在语境中才能确定的意义。在这里,意义不仅仅被看作语言的一个特征,而且被视为交际者在特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用法。或者可称为语用意义。利奇(Leech)曾提出了四条标准,以判断对意义的讨…  相似文献   

9.
曹胜高 《云梦学刊》2006,27(4):43-47
《天问》采用疑问句式,内容“史而不玄”,可知其并非屈原怀疑精神的反映;其采用的问对形式是先秦理论阐释和辩难论对的重要方式。屈原以楚国使者和楚国学术的代表的身份出使齐国,《天问》有可能是屈原与稷下学者问对的纲要。  相似文献   

10.
意图是资源有限的主体开展理性活动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独特心理状态,它不能被还原为信念、愿望等心理状态,但它又与信念和愿望有着密切的联系。意图是主体对自己的各种信念和愿望进行权衡后形成的决定,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且推动主体努力去实现自身。意图既是行动的动机和缘由,也是行动的目的。言语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传达行为,说话者打算通过言语行为来传达自己的意图进而实现自己的意图,说话者意图是言语行为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三十多年前的一天,很快就要戴上“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之王”桂冠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站在镜前浮想联翩,自言自语,不经意地说出了几句有伤作家们自尊心的话:由于腼腆,我才当了作家。二十年来我已经出了四本小说,第五本正在写。但我从来不谈文学,因为我不知道它是什么。再说,我也确信,没有文学,地球照样转动。但是,我相信,倘若没有警察,世界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所以我想,如果不当作家而干别的,也许对人类更有用处。①既然文学对社会没什么作用,那么,马尔克斯干嘛还要一辈子从事这种意义不大的营生呢?马尔克斯说:我写作,是“为了让…  相似文献   

12.
胡作友  张小曼 《云梦学刊》2006,27(1):145-148
从意图性与翻译中的功能对等、意图性与翻译中的隐含含意的传递以及意图性与语篇翻译策略的制定等三个方面对意图性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强调指出意图性作为语篇语言学家Beaugrande&Dressler提出的七项语篇标准之一,译者在翻译时必需考虑意图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之一 ,理所当然地成为众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点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的战略行为 .本文在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意图的基础上 ,就中国企业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提出若干建议 .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的法哲学是其逻辑体系的构成部分,是其历史主义获取客观性的重要环节。自由意识发展的各个环节构成了世界历史。作为伦理之本质的自由,其实现样态勾勒出原始的、反思的、哲学的历史,分别对应了直接、反思、伦理这三个自在自为的自由意志的发展阶段,而黑格尔则将其法哲学视为揭示这些阶段之特征和实现路径的科学。通过黑格尔对启蒙政治的抽象解放的批判,作为“外部国家”的市民社会被要求向着更加真实的普遍性升华。然而,黑格尔以现存政治的合理性来终结解放伦理的意图却成为了历史本身的阻碍,现实中主体趋向自由的绝对进程必然将其逻辑体系和辩证法推向更为真实的解放情势。  相似文献   

15.
政治意图、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轶 《江淮论坛》2009,(5):105-109
经济全球一体化并非导致了“意识形态”的终结,却导致了国际秩序的重新设定和安排,不再简单地以国家武力作为唯一的选择,而是更多地依靠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力量。这背后都与国家之间的文化软实力竞争紧密相关,近年来各国依托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提升和扩张自己文化软实力。在当代国际政治关系中,政治意图、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逻辑呈现为:国家政治意图在国际问的推行.往往借助文化软实力;而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推行,往往借助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政治意图”、“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在这一意义上已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一直运用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政治领域的隐喻更具有其独特的文体功能和语用功能。隐喻的各种功能不仅展示了隐喻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更能加深人们对隐语本质的认识。隐喻的运用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因此政治隐喻潜在的劝说话语意图尤显突出。  相似文献   

17.
王倩 《学术探索》2012,(11):128-133
汉代文人五言诗有着作者丰富的交际意图,这些交际意图是通过诗歌中的前景化设置和话语暗含表达出来的。"游子"形象的前景化设置表达了汉代文人对仕途的追求;"思妇"形象的前景化设置表达了汉代文人对爱情的渴盼。从话语暗含的角度来看,汉代文人五言诗中的思妇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追求仕途的寄托之作。  相似文献   

18.
交际意图的动态认知过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意义的理解和交际意图的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言语交际的实质是意图的交际。从动态认知的角度探讨交际意图传递的特征,有助于促进对明示交际活动的机理的理解,加深对交际活动自身具备的关联原则的认识。从交际意图的动态认知过程角度来考察言语交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言交际中意图间接性语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玉景 《兰州学刊》2012,(8):197-199
语言交际是人类合作性行为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语言交际的研究一直受到较多的关注。已有的不少语用学研究在解释语言交际行为时,提出了语言间接性的概念,但未作进一步拓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对语言间接性和意图间接性语言做出了界定和区分,并尝试提出意图间接性语言存在的理据:维持礼貌和面子、回避禁忌语以及提升或减弱趣味性和意图间接性语言使用的影响因素:权势关系、社交距离和损益观念,以期为理解语言交际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逸周书》的编著意图是目前《逸周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立足文本,通过文学表现等细化分析是探寻编者意图的重要方法之一。《逸周书》选取的君主皆为圣明之君;君臣关系和谐融洽,且都有极为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移花接木、斧凿删削等方法,着意凸显周公的功劳而弱化太公的作用;大臣皆是拥有周族血缘且与周天子关系至为密切之人,由此推断《逸周书》编纂者意图再现由周天子率领本族臣子惕励忧勤、君臣同心共同营造盛世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